“狱中八条”是1949年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组织提出的一份意见书。主要内容包括: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这八条意见涉及路线方针、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工作方法等多个方面,既是革命先烈们对革命斗争经历失败和挫折后的体会总结,也是对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的殷切希望,字字凝聚着红岩烈士们的鲜血和泪水,条条体现了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寄托。先烈们的这些真知灼见,虽朴实无华,明白简洁,却揭示了党内生活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作者厉华以报告中的“狱中八条”为线索,在广泛收集确实的材料基础上,从罗广斌提交《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的由来开始,依循报告的五个部分对“案情发展”、“叛徒群像”、“狱中情形”和“脱险人物”展开重述,并将考索重心放在“狱中八条”上,对“狱中八条”逐条做出解读。
同时,本书还运用纪实文学的方式,通过人物形象的真实再现、事件的重现,阐释了“忠诚、信仰、纯洁”的深刻内涵,真实展现了红岩烈士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优秀品格和浩然正气。
《厉华说红岩——解读狱中八条》是厉华继《忠诚与背叛》后又一全新力作,是一部从地下党斗争经验得失总结的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防止腐化现象出现、蔓延以及加强党性建设的可读之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狱中八条”的解读,革命烈士如何能战胜刑罚而能发挥出超越个体生理想象的精神力量,以及为什么叛徒不能经过特务的行训,苟且偷生,关键在乎信仰的坚定与否。这也是考验人生的两个重要指标,忠诚与背叛。
该书用大量档案史料、人物笔录、调查材料,对“狱中八条”以及所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全景式解读,是一部真实鲜活、引人入胜,全面反映川东党组织曲折斗争历史,讴歌革命先烈崇高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鞭挞叛徒和变节者丑恶灵魂和严重罪行,具有极强现实针对性、教育性、启迪性,传递正能量的励志读物。同时,该书稿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真挚情感,处处可见其为这份事业所付出的智慧与辛劳,可谓是作者对自己数十年辛勤耕耘于文物战线,从事革命历史、先烈事迹研究与宣传工作所进行的一次理性思考和心灵梳理,表现了作者的历史责任感,也是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鲜明地体现了具有重庆文化符号的“厉华风格”(此提法为重庆市重大历史题材项目审读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次提出,对厉华同志的创作、个人能力给予了高度肯定),有利于社会广大读者更加完整地了解这段历史。
《厉华说红岩——解读狱中八条》作者厉华,男,生于1953年11月4日,满族,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本科学历,二级文博研究馆员。从1985年到2013年5月先后担任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馆长、重庆红岩纪念馆馆长、重庆市文广局副局长、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管理中心主任(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纪念馆学会副主任。二级文博研究员。
所著《红岩魂纪实——来自歌乐山的报告》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三等奖,组织策划的《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获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