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地处黄土丘陵区的兰州市为典型案例区,探索新常态下土地整治规划新理念,为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借鉴和范例。书中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其中,理论篇旨在深入解读特殊区情,在回顾与审视土地整治规划历程的基础上,探明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土地整治规划愿景及重大问题;实践篇旨在为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开展市级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典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作为一个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农耕文明灿烂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我国就已开始了土地整治技术方面的探索。进人封建社会之后,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更是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土地整治活动,为华夏农耕文明谱写了辉煌的篇章。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治始于改革开放后,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掀开了我国现代土地整治的序幕。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已呈现出“规模扩展、内涵延伸、品质提升”的发展态势。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土地整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了重要作用。
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龙头,土地整治规划是规范有序开展各类土地整治活动、统筹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的基本依据。近年来,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发展历程曲折却循序渐进,在不断的探索中已初步形成了各级规划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相互衔接的“国家一省一市一县”四级规划体系。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资源环境压力对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约束性矛盾不断加剧并日益凸显,这使得土地整治规划面临着新的制度环境与市场需求,肩负着更多的使命和任务。因此,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土地整治规划需要转变理念与导向,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探索不同空间层面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方略,通过对“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进行保护和修复,推动传统的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
我国黄土丘陵区分布广,涉及7省(区),面积达21.18万k:m2,地形破碎,千沟万壑,15。以上的坡面面积占50%~70%,水土流失严重,是中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域类型之一。同时,这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素质不高,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实施面临着严峻挑战。兰州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黄河上游经济区的核心、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典型的带状河谷型城市。它地处我国最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以梁状丘陵为主,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兰州是黄土丘陵区40个建制市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土壤侵蚀模数最大的特大城市。而且,兰州市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严重不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互动机制较弱、城乡一体化联系通道有限、城乡公共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新常态的发展态势下,兰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巨大。因此,本书重点以兰州这一独特的地域类型为例,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富有地域特色的土地整治模式,明确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任务与建设重点,统筹协调好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农村居民点整治,以及低丘缓坡土地的开发与生态修复,从而促进兰州市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旨在深入解读特殊区情,在回顾与审视土地整治规划历程的基础上,探明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土地整治愿景及重大问题,主要包括:①区情解读;②土地整治规划回顾与审视;③新常态下土地整治规划愿景;④新常态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⑤新常态下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⑥新常态下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下篇为实践篇,旨在为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开展市级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典范,包括:①黄土丘陵区市域土地整治规划;②黄土丘陵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西走廊经济带绿洲型城镇簇群空间成长过程、机理及管治研究”(N0.41271133)、“兰州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榆中县‘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七里河区‘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等项目的资助。撰写过程中,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兰州市国土资源局,以及兰州市三县五区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相关部门在资料提供和调研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西北师范大学石培基教授、赵雪雁教授等专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和研究建议;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提供了优良的科研环境和软硬件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由于研究内容涉及面广,虽力求完整准确,但限于作者的理论认识和知识水平,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敬请各界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11月30日
刘春芳,1978年生,甘肃定西人,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土整治与规划研究。曾任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国土工程室主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参与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专项课题等科技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 区情解读 003
第一节 生态环境基底 003
第二节 社会经济基底 039
第三节 土地利用基底 050
第二章 土地整治回顾与审视 077
第一节 土地整治回顾 077
第二节 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审视 083
第三章 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土地整治愿景 112
第一节 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土地整治机遇与挑战 112
第二节 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土地整治规划理念与导向 116
第四章 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 132
第一节 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评价 132
第二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 146
第五章 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 156
第一节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格局演变 156
第二节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 172
第三节 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及模式 187
第六章 新常态下黄土丘陵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 195
第一节 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资源识别 195
第二节 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建设模式 206
第三节 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区生态修复 214
实践篇
第七章 黄土丘陵区市域土地整治规划 233
第一节 土地整治分区 233
第二节 土地整治目标与任务 242
第三节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246
第四节 资金供需分析与效益评价 258
第五节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61
第八章 黄土丘陵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 263
第一节 土地整治分区 263
第二节 土地整治目标与任务 268
第三节 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273
第四节 资金供需分析与效益评价 284
第五节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86
参考文献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