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辽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格架新认识:由复向斜相叠加所形成的背景
定 价:88 元
丛书名:现代数学基础丛书
- 作者:林晓军 ... [等] 编著
- 出版时间:2017/6/1
- ISBN:9787030534828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P544
- 页码:167页
- 纸张:胶纸版
- 版次:1
- 开本:32开
本书从地层分布特征及构造运动产生的最基本构造形态是褶皱和断裂出发,并从地质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燕辽造山带从晚古生代开始,原内蒙古地轴和燕山沉降带就处于统一环境下向下弯曲,深部发育了断裂而成为了岩浆侵入的通道。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前言
绪论 1
参考文献 8
第1章 区域地质简介 14
1.1 基底 14
1.2 盖层 17
1.3 岩浆活动 20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构造的序幕 24
2.1 地层 24
2.2 构造 28
2.3 岩浆活动 30
参考文献 32
第3章 向斜阶段 36
3.1 地层 36
3.2 印支运动 38
3.3 向斜的形成 40
3.4 向斜及断裂的形成机制 48
3.5 向斜被填平 49
3.6 岩浆活动 50
参考文献 52
第4章 复向斜阶段 55
4.1 地层 55
4.2 印支运动第二幕 59
4.3 向斜向复向斜发展 61
4.4 断裂 66
4.5 复向斜的消亡 73
4.6 岩浆活动 74
参考文献 75
第5章 背形构造阶段 81
5.1 地层 81
5.2 燕山运动第一幕 82
5.3 秦皇岛背形的形成 84
5.4 燕山地区的构造形迹 96
5.5 辽西地区的构造形迹 109
5.6 土城子组与褶皱干涉样式的关系 115
5.7 岩浆活动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6章 背形被破坏阶段 124
6.1 地层 124
6.2 燕山运动第二幕 128
6.3 背形构造 129
6.4 燕山地区的构造特征 135
6.5 辽西地区的构造形迹 143
6.6 岩浆活动 153
参考文献 154
第7章 进一步被破坏 160
7.1 地层 160
7.2 喜马拉雅运动 162
7.3 燕山地区 163
7.4 辽西地区 166
7.5 岩浆活动 166
参考文献 167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