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长篇小说,以改革开放后的豫东某小城的一个大杂院为背景,写出了不同职业的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同的人生。其中,有人性的彰显,有观念的碰撞,更有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发展经济的努力,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变迁和时代精神。小说故事曲折,人物形象饱满,可读性较强。
罗建明,男,1939年出生,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曾任职于外交部,1976—1978年出任我国援建赞比亚专职翻译,后返回故乡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曾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奶奶和她的传奇》为其第一部长篇小说。
陈梦莲,女,1938年出生,河南省鄢陵县人。师范专科学校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本书是她与丈夫罗建明合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引言
第一章 她不是个省油灯
第二章 从农村到城市
第三章 树倒猢狲散
第四章 辗转来到大杂院
第五章 招生风波
第六章 大杂院里闹嚷嚷
第七章 人残志不残
第八章 海鲜宴
第九章 两个职业学校
第十章 参加辅导班
第十一章 家长学校
第十二章 泼妇骂街
第十三章 大杂院里的搅不闲
第十四章 扑不灭的情火
第十五章 新娘的忧愁
第十六章 坎坷过后结鸾俦
第十七章 兜兜转转的婚姻
第十八章 仁爱才是亲人
第十九章 婚礼上的哭声
《大杂院》:
第一章 她不是个省油灯 贼怕警察兔怕鹰,不讲理人怕论争。
尽管不是省油灯,真理面前得听从。
六月下旬的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豫东城东大街108号大院的门卫马自朋就起了床,惺忪着眼,趿拉着拖鞋,漫不经心地向大门走去。他刚开了一个门缝,就看见一个黑影出现在他面前,他急忙把大门关上,心扑通扑通地跳,头上不多的头发好像直了起来,身上也好像没有魂儿似的。他还没有转过神,外面的声音就传过来:“你为啥不开门呀?像乌龟似的,一伸头看见人了,就赶快缩回去。” 马自朋听出是杨声的声音,立刻松了一口气,心情平静了下来。他一边开门一边说:“你这个该死不死的东西,可把我吓死了。”他走出门外,仔细打量着对方,说道:“你摸着黑起来就跑出去干什么呀?出去了还再把门关上,像个贼似的。” 杨声说:“是贼也不会偷你,你有啥可偷的?偷你的苦楚皮,还是偷你的白毛尾?” 马自朋没有说话,杨声继续说:“我问你,你不是说你的大门上不让挂任何牌子吗?理由还挺多的,什么院内门户多,大门旁面积小牌子挂不下,不让谁挂谁都不满意,而且都想挂到显著位置,都想挂大牌子,因此谁都不能挂。你说得头头是道,可是现在人家把牌子挂出来了,而且还这么大,你连个屁也没放,不是吗?” 马自朋抬头一看,啊嗬!真有个大牌子挂在大门口左边。他不由自主地说道:“哎呀!这是啥时候的事呀?昨天下午还没有呢,我真的不知道,一点儿都不知道。” 杨声:“你不知道?鬼才相信呢!你要不答应,他就不敢私自在这里挂。” 杨声的话从内容上看,有说服力、咄咄逼人;从说话的口气上看,不卑不亢、通情达理;从表情上看,面带笑容、温馨自若。对他的话马自朋没怎么在意,可他心里却很诧异:怎么一夜之间就冒出个大牌子呢?他仔细观察着这个牌子:“宇宙各科培训学校”,白底红字,特别醒目,虽然天不太亮,但傲视其他各色,尽管在白天它有逊于红色,可是在夜幕的朦胧中,它却是一枝独秀,任何颜色在它面前都自愧不如。他又说了一句:“是呀,这能是谁的呢?”他的话好像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对站在他旁边的杨声说的。两人说着话走进了屋里。
杨声说:“你也不用装疯卖傻,阴一套阳一套地装着不知道。我现在才算看明白了,你已不是过去的你了,你也大变样了。我很理解,现在不是改革开放吗?国家改革开放是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实际上就是为了多挣钱。国家有钱了,国家不就富了吗?咱们老百姓有钱了,咱们不就富了吗?生活就可以改善了。我很理解这个办法,我一百个拥护,一千个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