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搜集古代医家诊治哮喘医案的基础上,精选其中典型案例169则,每案先录原文、标明出处,并融以编者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着力予以评议,旨在阐发该案辩证施治要点和处方用药特色。
苦寒泻肺平喘案
邪热有余误补案
痰滞经络气喘案
明辨病机案
人参平肺散验案
标本分治案
哮喘治用吐利案
宣化风痰治顽喘案
风寒束表发喘案
三拗汤治哮喘案
补益元气疗咳喘案
小青龙汤案
肺脾肾三脏亏虚案
肺燥气逆痰喘案
劳倦致喘案
金石之药愈喘案
艾灸治哮喘案
升降出入俱废案
肝肾精亏案
肾气丸治气喘案
中气虚寒喘咳案
用药先后有序案
冬不藏精案
外感寒邪哮喘案
搜逐养正分治案
四君子汤治宿哮案
肺气虚作喘案
膏粱厚味痰浊案
气喘浮肿案
中满分消治喘案
辨内伤外感之治案
老年肾亏失纳案
身动气促喘急案
病久正虚案
柔阳温肾案
遗精伤阴哮喘案
辛温发汗解表案
温肺汤治咳喘案
急则治标案
巧法服药治喘案
邪闭痰结涌泄案
脾肾阳虚痰喘案
肾阴不足虚喘案
清上补下治久哮案
灸膏肓穴案
针刺肺俞愈喘案
五味子汤治寒喘案
健脾利湿化痰案
寒包热案
药简力专治喘案
虚喘治愈案
不慎口病复案
发时开太阳平昔补肾气案
冬病夏治案
阴虚火逆喘嗽案
补虚治本案
阴阳离决喘脱案
……
《常见病症古代名家医案选评丛书:哮喘医案专辑》:
癸亥年九月,汪石老一仆妇,年二十余。极瘦弱,咳嗽,气喘促不能卧,并一步不能移动,已经七日。所服之药,皆系防风、杏仁、麦冬、贝母、桑皮之类,愈服愈剧。偶过潜里,石老邀为视之,脉极数乱,却极绵软无力。其数乱者,乃气喘促之故,其软而无力,则脉之真象也。余断为肺气虚寒,宜用温肺汤,炮姜、肉桂、白术、半夏、黄芪、人参、茯苓、甘草、橘红、桔梗。服一剂,是夜遂不喘,可以安卧,次日即能行走,再剂全愈。愈后数日,小腹下肿出一块,行路有碍,其夫恐生外患,来告余。余日:前症原属气虚,此症当亦是气虚下陷,非外患也。用补中益气二剂,提之上升而肿遂消。喘嗽之有温肺汤,乃气虚肺寒的对之药,投之得当,无不立效。前此里中有一仆,时发哮喘,发时一连二十余夜不能卧,遇寒更甚。余以此汤投之,彼仆人无参,重用黄芪二三钱,一剂立愈。嗣后将方时刻佩带身边,间一发时,照方市药一剂即愈。又梅村叶兰友兄,亦有此症,壬戌冬月正发,余投以前药,当夜即安卧。连服八剂,半年不发。后一发时,照方服药即愈。后兰老以余方夸示医者,医者茫然不解。未几往雄村治病,病正相合,见前诸医所用之药,悉是黄芩、麦冬之类,喘嗽月余,终不能卧。因以余方试之,一剂取效,始自叹服云:吾行医一世,从不知有此治法。又癸亥十月,余在旌阳应科试,同学汪左观先生,此症忽发,诣余寓索诊。余投以前方。因彼客中无参,亦重用黄芪三钱,市药一剂归寓所。同寓诸友,交口极诋,谓黄芪万不可服,若服黄芪必腰背屈曲,喘嗽倍增。因畏而不敢服,又来见余,余再四劝之服,谓服必取效,归而诸公又劝其勿服,彼踌躇不决。因祷之神,大吉,又卜卦,云天医上卦,药当服。始回寓服之,是夜喘定,嗽止,安卧,始信心再服而旧病获愈。乃知此汤之治肺气虚寒,诚屡试屡验,百发百中者也。不知何故,近来医家,凡遇此症,必用麦冬、贝母以重寒其肺,否则桑皮、白前、苏子以重泻其气,甚至黄芩、花粉使雪上加霜,而病无瘳时矣。若告以当用参芪,则笑为妄诞。告以当用姜桂白术,则畏若砒霜。至使昔贤垂示后人之正法,不能复明于世,无怪乎夭枉者多也。想亦天地气运渐薄故至此耳,悲夫!(《医验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