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把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黎语、瑶语、瑶族古文字、女书、仡佬语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深入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少数民族语言及其生态环境,先后参加调研活动的老师和研究生、本科生有三十多人次。通过调研,我们和少数民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加深了对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文化的了解。
《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就是历次调研成果的汇编。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活力,也给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新常态下,思考如何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探讨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现状及其发展演变,构建良好的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系统,创建中华民族和谐共存的语言生态环境,是语言工作者神圣的使命。这里,从新常态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的意义、机遇和路径等方面论述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的相关问题。
一 新常态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的意义
我国境内的语言有120多种,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行正确的语言文字政策,尤其是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呈现出较好的语言生态环境。现阶段,由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需要,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必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具有提升语言学科研究活力的学术价值。过去我们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注重对语言内部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相应地对社会生态环境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民族语言生态系统等研究不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的基本写法是先简单地介绍某一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分布、地域分布、地理文化等),然后主要描写某一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前者虽然涉及语言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但语焉不详,所占篇幅很少,后者是主体,描写也非常具体、全面。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生态问题,就是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系统,探讨少数民族语言生态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生态的各种变化。语言生态学(也称“生态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实用性强、富有活力的学科,它对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生态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无疑提升了语言学科的整体研究活力。其次,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的关系,单一语言研究与不同语言比较研究的关系,语言本体研究与非本体研究的关系,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冯广艺,湖北武汉人,1977年考上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于复旦大学。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8部,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6项,曾被评为湖北名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庆福,瑶族,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曾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现为中南民族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老年大学校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西瑶学会副会长。
黎语研究
黎语生态研究的基本构想
黎语杞方言生态发展论
论黎语杞方言生态环境的几个问题
黎语哈方言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黎语生态现状调查研究——以三亚市郎典村为例
语言生态学视域下的海南黎语发展探究
黎语杞方言与汉语生态接触的类型与趋向研究——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黎汉名量词的语义异同对比研究
黎族普遍兼用汉语的现状及成因研究——以三亚郎典村为例
论海南黎族语言兼用的特点、功能和成因——以海南省三亚市郎典村为例
海南黎族谚语的语言生态学研究
瑶语、瑶族古文字、女书研究
瑶族古文字考察报告
女书文化的探索与破解
试论女书作品《猫(瑶)文歌》的学术价值
开展女字规范化研究传承和保护女书文化
难解的中国“女书”文字之谜
中国港台和国外学者对女书习俗文化的研究
女书文化研究二十年
语言生态学视野下的瑶族女字和喃字
语言生态学视野下的女书词汇探究
试论楚文化对女书的影响
女书作品《女子成长歌》的民俗文化内涵
仡佬语研究
贵州仡佬语调研报告——以遵义平正乡、普定县白岩镇为例
附录一 田野调查的典范,语言研究的硕果——《戴庆厦文集》读后
附录二 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歌谣的审美特色
附录三 三亚黎族民歌的审美特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