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锁定该时代命题,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特殊群体就业研究的新框架。依照由理论分析到实证研究,由国内视角到国外视角,由静态分析到动态演化的逻辑脉络,设计八章研究内容,构成有机整体。新型城镇化下特殊群体就业问题透视。
新型城镇化是集约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农村变为城镇的速度在放缓的同时,该进程的步幅与深度都具有明显差异。在社会深刻变革中,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与行业兼并重组,就业岗位的数量与形式也发生显著变化,对整个就业群体的数量、结构与分布均产生扰动效应。可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就业新格局形成的重要助推力,与此同时,各就业群体作为劳动要素对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演进的作用不可替代。
“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指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对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促进群众增收和保障基本生活、适应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就业实现对国计民生的关键意义。崭新时代背景下的就业新貌亟待研究聚焦与关注,特殊群体的良性就业是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必行之举。
特殊就业群体,囊括了我国社会底层的主要弱势群体,该群体人口基数大,受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本储备薄弱,职业技能缺乏,知识技能更新速度缓慢,家庭保障水平偏低。该群体自身资源与就业环境的匹配使得就业难问题在该群体中反映地更为集中与突出,长期失业与间断性失业成为常态,就业参与率和就业质量低,缺乏就业信心与期待。
特殊群体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就业实现对该群体提升生活质量、保持心理健康尤为必要;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关键。然而,针对该群体的就业促进政策盲点多、帮扶力度不够;政策条款的针对性与辨识度不高,重复性较高;细化政策分割独立、各自为政,条目之间缺乏呼应,难以形成合力,更谈不上政策的体系化。长期以来,就业政策的关注点聚焦于特定几个群体,如大学生、农民工等,对其他特殊就业群体的政策关注较为稀薄,甚至成为真空地带。对特殊群体就业科学研究的缺乏与滞后造成上述政策的非与时俱进,针对特殊就业群体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局限:
(1)研究对象覆盖狭窄。特殊群体研究对象覆盖的范围过于狭窄,仅仅局限于对高校大学生、女性、农民工、失地农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研究,对某些边缘化的特殊群体,例如,残疾人、退役运动员、复员或转业军人、解除劳教及刑满释放人员及戒毒康复人员、少数民族等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
(2)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囿于所获数据的稀缺性与非连续性,前期相关研究多数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或简易定量分析,缺乏定量模型的组合应用。
(3)研究结论亟待与时俱进。前期相关研究是在传统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结论的时代烙印显著。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在新型城镇化下表现出新特点与新趋势,需要在新数据支撑下抽丝剥茧,得出能够客观反映特殊群体就业现状的科学结论。
鉴于此,本书锁定该时代命题,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特殊群体就业研究的新框架。依照由理论分析到实证研究,由国内视角到国外视角,由静态分析到动态演化的逻辑脉络,设计八章研究内容,构成有机整体。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选取相关经典理论进行阐释,对理论进行逐一辨析与深度评述,探寻前期理论研究的薄弱点,找寻下一步研究的突破口。第二章,阐述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一般意义城镇化的特征以及转型期给就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界定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解析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与联系,深透分析新型城镇化引致的社会转型与就业新态势。第三章,着重分析新型城镇化下的就业特点与趋势。定量推算陆域产业与海洋产业未来几年的就业容量,绘制就业结构图;提炼涌现的就业新模式、新特点与新趋势,重点聚焦就业新问题。第四章,分类刻画特殊群体的就业现状。无论是过去还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均存在就业困难的,如女性、残疾人等界定为传统意义上的特殊群体。
张樨樨,女,北京人,劳动经济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秉承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风格,在劳动力就业与创业等领域,努力追踪学术前沿。主持***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经济学动态》、《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软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其中,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多维视域下中国劳动力流动拓展研究》,集中展示了前期的研究成果,在业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
第二节 就业相关理论
第三节 相关理论评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就业挑战与机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特点与趋势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业容量分析与预测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业结构分析与预测
第三节 就业新问题与新特点解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殊群体分类与就业现状
第一节 传统特殊就业群体
第二节 新型特殊就业群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殊群体就业参与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第一节 城镇女性就业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体系搭建
第二节 城镇女性就业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第三节 城镇女性就业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
第四节 城镇女性就业影响因素Probit模型
第五节 城镇女性就业影响因素Dprobit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殊群体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第一节 相关文献述评
第二节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特殊人群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第四节 特殊人群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解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恃殊群体就业之中美比较
第一节特殊就业群体异同
第二节 就业参与异同
第三节 就业质量异同
第四节 就业模式异同
第五节 就业促进与保障措施异同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特殊群体就业保障机制构建
第一节 特殊就业群体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原则
第二节 特殊就业群体就业保障机制构建思路与对策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