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以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为框架,共十三章。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至八章以微观经济学为主线,融入了管理经济学的部分内容,介绍了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九至十三章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介绍了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者,经世济民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影响和困扰着每一个人。掌握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经济学思维方法及独立分析和研判能力对于管理、财经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本教材以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为框架,共十二章。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至七章以微观经济学为主线,融入了管理经济学的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价格决定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与微观经济政策;第八至十二章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追求以下特点:
(1)突出应用性。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结合现实中的经济问题,经济学理论才有生命,这也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本书在微观经济学部分融入了管理经济学的内容,使本书的应用性特点显著。
(2)可读性强。本书在介绍复杂的经济学理论时,尽量结合日常生活、企业与社会实际,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于一些过于抽象、繁琐的理论和模型进行了简化处理,做到详略得当、结构合理,使经济学的入门者也能掌握和应用相关理论。
(3)定位明确。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管理、财经类专业,充分考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方便“教与学”为指导思想,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每一章前面都有与章节内容相关的名人名言,每一章都明确提出了学习目标,并附有本章小结、中英文关键概念和一定量难度适宜的练习题。
为扩大学习者视野,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经济学,本书附录了从1969年到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及其获奖贡献。期待本书成为广大学子学习经济学入门书的同时,激发学子保持对经济学与经济现象持续的关注和热情。
本书由潘连柏、徐艳兰、胥蓓蕾编写,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潘连柏副教授全面负责编写提纲、统稿和定稿工作。各章节编写分工为:第一、三、四、五、七、十、十二章由潘连柏老师编写,第八章由武汉学院胥蓓蕾老师编写,第十一章由武汉学院徐艳兰老师编写,第二、六章由徐艳兰、潘连柏编写,第九章由胥蓓蕾、潘连柏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经济学书籍文献,主要参考著作、教材已列在书后,但仍有可能遗漏,在此,谨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济学博大精深,而编者学识、水平有限,本书疏漏和不当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在重印或修订时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