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散文集主要记录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社会、人生的感悟,由阅读、音乐、旅行以及生活琐事等引发出一些思考,如对人性、生命、情感、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思索,并尝试将生活中的美好、爱和善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句诗:我和他/只是一炷香的距离。
一下子,我看到人与佛的距离。悲凉感突如其来,不能抵御。焚炷香,望佛,慈眉善目的佛。他始终在心里。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可还是,突然被击中:我和他只是一炷香的距离。这个标题,相当暧昧,却与爱情毫无关联。”
“才华出众的李叔同,断然皈依。人生千般滋味,他都经历过;经历过,才会看化,才会有佛心,那颗永远慈悲的心。爱,远去;俗世,远去。留下的,是飘然如仙。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实人生,悲欣交集。”
在阅读中行走,在生活中感悟,“在秋天打开臂膀”。
《南阳青年作家丛书》总序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理清南阳文化发展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探寻南阳文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通过这几年对南阳的了解与感受,我认为文化是南阳最突出的城市符号,是南阳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
南阳是汉文化的昌盛之地,其标志性无可取代。早在战国时期,南阳就是全国的冶铁中心,农业、手工业都十分发达。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故南阳有“南都”“帝乡”之称。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昌盛。两汉、三国时期南阳名人荟萃:张衡的科学成就举世称誉,因而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汉代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南阳的文学、乐舞、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在整个汉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最能反映汉代艺术水平的南阳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朴素而不单调,豪放而不粗疏,被世人称为“东方艺术宝库”。
南阳是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的荟萃之地,其多样性特色鲜明。南阳文化既有河洛文化的典重质实,又有荆楚文化的清奇灵巧,还有秦巴文化的苍凉豪放。这是南阳自古以来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南阳境内河流纵横,山川秀丽,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南阳郡为秦、楚等国与中原各国的交通枢纽,由关中向江淮此乃孔道,由伊洛向荆襄此乃要冲,既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又是西北通往东南的必由之路。发达的水陆交通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为南阳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为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阳是文脉相承的兴旺之地,其稳定性十分罕见。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并且较少受到战争的影响,自古以来南阳文化都十分发达,兼容并包,千姿百态。兴旺的文脉如长河奔流滔滔不息,从未中断。自两千多年前到现在,南阳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这“四圣”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二十四史”里有记载的南阳历史文化名人超过800人。到了现当代,南阳名人仍然层出不穷。目前,仅南阳籍两院院士就有19人,占河南籍两院院士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以姚雪垠、二月河等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等。
先辈留下的丰厚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在传承和保护南阳厚重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文化成为实现南阳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南阳城市发展的终极竞争力,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人类前行到今天,“文化是根,文化是魂”的共识更有力地彰显出文化本来应有的鲜明印记。如果说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那么,一个国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肯定是文而化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无疑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民族精神最形象、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而且也考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毫无疑问,南阳作家群在南阳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南阳现有国家级作协会员30人、省级作协会员340人、市级作协会员450人,其中在全国知名或有相当影响的就有十数人。南阳作家群以整齐的阵容、众多的人数、独特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成为文学豫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中国文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南阳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和南阳人的骄傲,堪称南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南阳作家群的发展。为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文学新人,南阳成立了文学院,加强了《躬耕》杂志、《南阳日报·白河副刊》等文学阵地的建设,为南阳的文学创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这次我们从南阳老中青三代作家中遴选出35位代表,将其优秀作品以“南阳青年作家丛书”和“南阳作家自选集”两套丛书的形式结集出版,这是南阳文学发展史上空前的举措,旨在助推南阳文学创作,全面系统地展示南阳当代作家的整体实力,为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希望这种助推能够成为南阳作家投身文学创作的新动力,期盼各位作家在个性化的文学创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
2015年11月19日
马蕾,女,汉族,河南省作协会员。199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年供职于南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至今。曾在《散文世界》《躬耕》《汉风》《郑州晚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发表《一叶寄情》《与岁月对望》《一路向西》《笔记江南》《不能停止在这个世界奔跑》等数十篇作品。
第一辑 阅读·行走
笔记江南
一路向西
敦煌行
漫游
那一年的仙境
黄花岭:寂静与雾
山间的一个清晨
石漫滩散记
蝴蝶溪
望花湖
梦回故里,千年凤凰
与岁月对望
日记:漫漫西行路
听,一些很江南的音乐
夜闻女子十二乐坊
被岁月击倒
三朵神在上
民乐三题
想起人间四月天
流年
内心与外在
有限
动物与人与自然
一点一点读过去
———重翻陈丹燕之《木已成舟》
《慢船去中国》
从雅各布身旁走过
诺阿·诺阿
第二辑 关于生活
留住凝固的乐章
述说生命
母亲的情结
惊破一瓯春
五年之约
文人的瓦罐鸡汤
生命的散淡
与一个孩子的约定
人生如戏
在滚滚红尘里写下“内心平和”
在江南守望一场爱情
打造一个人的尘世
坐在昏暗中喝茶
一炷香的距离
平常人的幸福生活
一场无法命名的约会
废墟上的回归
在人生的缝隙行走
走在梅溪河岸
桃红柳绿
夜与小木屋的表述
一个湿而冷的下午
不能停止在这个世界奔跑
与一段生活的距离
随笔:声色春天
穿过一座城
冬天与我与其他
分裂
抒情年代
从虫鸣开始
武侯祠
片段
渐老
智慧·菩提心
或桃花或其他
被一些内容打动
推开记忆的窄门
蓝调
杂感及爱情随笔
生命的秋天
流年
喜欢王安忆,喜欢她以女性的细腻书写的散文诗般的小说,一如她的短篇小说《闺中》。
《闺中》描写的是相依为命的母女二人,作者泛泛地描述着主人公从小至退休的人生。虽是泛然而书,却仍是王安忆那种浮光掠影般的文笔、浮动的细腻,仿佛在欣赏一部发黄的旧电影。
主人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经历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光阴一路走过,“时间似乎是从她身上滑过去的,没有留下痕迹”。她的母亲呢?“她的母亲,看上去可真像她的姐妹。和她一样,是娇小的身材,眉眼也是俏的那一种,肤色白皙。穿着打扮,也很俏。并且,同样显得年轻。”然而,就是这样一对母女,没有人了解她们的生活,没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谁,只知道她们母女二人平淡而又不失精致地悄然度日。
王安忆写道:“这城市的街头巷里,你看熙来攘往的人多,其实彼此并不知根底,且都有自家的隐衷。”时代不停地进步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趋淡漠。太多时候,我们面对着走过来的人群视而不见,对他们所发出的声音置若罔闻。不知道我们该庆幸这样的现象是文明的进步,还是该痛心人类的心灵已经不再拥有温情。
喜欢文中细致地描写母女二人在物质匮乏的那些年代里,仍旧不肯停止对美好的追求。那是在“文革”期间,全国上下都穿军装的岁月里,她们“回到家中,将这间双亭子间的门一关,母女脱了外套,显出颜色鲜亮、样式别致的毛衣”,多么可爱的女性的狡黠啊!在“政治挂帅”的岁月里,她们的心中始终飘荡着对美的追求!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人公已经不再拥有韶华的时光。她会在保守稳重的装扮风格中略带花哨,一条漂亮的丝巾,抑或一枚好看的发卡,就这样用自己的灵慧去轻挽随水流逝的青春。她的母亲呢?“她和她的母亲,很点缀了这城市的街景呢!”一样的淡雅妆容,一样的端淑气质,任凭流年带走她们易逝的韶华,却带不走她们内心对美好的向往。
我喜欢看她们母女二人在世事艰辛的时候,始终保持着淡泊的心态,微笑从容地面对风云变幻。无论外界多么嘈杂,她们只守着自己小小的梦幻般的天地,一点一滴地善待着自己的生命、善待着自己的现实生活,永远不做奢望的、不切实际的浮想。或许,用平实的态度对待人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积极吧。生活就是这样,平静的表面下藏着不可预测的暗流;顺应生活,便是积极地接受。
时间平和地滑过,从年少至年长,主人公对这样简单清淡的人生已经习惯;只是,在小说的结尾处,当她从喧哗的旅游节目中清寂下来的时候,笑得忽感疲倦的时候,“陡地收起笑声,眼睛就潮了”。
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眼底潮湿,或许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因为美人迟暮的悲哀,还是因为流年若水的伤感?
就这样,我的眼底亦有微潮,我的心也被感染了莫名的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