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该书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播海外。
本书按内容分为修身励志篇、求学悟道篇、交际处世篇、克己警示篇四个部分,对难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并参考大量文献配注了相应译文,还有精彩点评来阐释精辟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几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融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体《菜根谭》凝聚着作者对整个人生、社会万种世态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分析,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优美,对仗工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省。该书问世四百多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远播海外。
修身必读经典,毛泽东盛赞“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的箴言集,其文字简洁凝练,雅俗共赏,兼具语录、随笔、训诫的特色,对于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毛泽东盛赞“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留下了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常言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明代奇人洪应明将谭以菜根名,化大俗为大雅,变腐朽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间万事。洪应明,字自诚,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关于洪应明的其他生平履历,《明史》及其他史料均无多记载。但《菜根谭》于精微深刻的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旷达高远的智识,正是洪应明这位通达于人生的智慧成熟之士为世人所做的贡献。《菜根谭》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融于一体,总结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界分求学问道之真假,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既主张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恩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及机智圆融、淡泊通变的人生哲学,同时也倡导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且文采斐然、意境悠远。《菜根谭》是一部奇书,之所以奇,是因为它里面浓缩了中国几千年的处世智慧和技巧,即使在现今,它同样可以让社会各行各业人士领略到它的内蕴,以至于日本人将《菜根谭》《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并列为日本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和“教材”。潜心研读《菜根谭》,细细揣摩,深悟其意,则如醍醐灌顶,倍觉终身受用无穷。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菜根谭》版本很多,但大多原文条目数量不足,虽谓“精编版”,但对于读者朋友来说,无法读到完整的原文,确是一件憾事。因此,本书参考了《菜根谭》的各种版本并经过切实考证,最终在其基础上精心加以搜集整合,收录原文575则,堪称目前所有刊行《菜根谭》版本中最全的版本。《菜根谭》在读,更在悟。本书以现代人的视野和思维方法来对它进行提炼与演绎,力图给现代的读者朋友以最大的启示与指导。本书按内容分为修身励志篇、求学悟道篇、交际处世篇、克己警示篇等四个部分,每一则原文都加上标题,对难解的字词作了注释,并参考大量文献配注了相应译文,还有精彩点评来阐释精辟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的读者更容易理解距今几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精髓。
洪应明,明朝人,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著有《菜根谭》和《仙佛奇踪》。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退隐山林,专心礼佛。
1.金玉人品烈火中炼【原文】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注释】事功:事业和功绩。履过:走过。典出《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经过危险境地。【译文】要想具备那种精金美玉般纯洁美好的品德,必须到烈火中去磨炼;要想创立惊天动地的功绩,必须体尝如履薄冰的艰辛。【评析】苦难是人生最好的炼炉,古今中外,多少品德高尚者、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经过苦难的锤炼。在逆境中,人会经受各种考验与锻炼,百炼成钢,成就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变幻莫测的现实中,努力克制自己痛苦的心绪,正视不如意的命运,经受当前的苦难煎熬,锻造出自己“精金美玉”般的人品,在逆境中实现“掀天揭地”的事业。2.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原文】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注释】烬:残余或剩余。【译文】过去的错误不能留下,否则,会死灰复燃,尘世间的俗情最终会影响到理趣;现在的正确也不要太过执著,太执著了就会变得僵化和形式化,使理趣转变成欲望的根苗。【评析】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是与非,需要我们去判断与取舍的,所以人生才会如此艰难。人生最幸福的时候,莫过于没有是非、了无牵挂的时候。陶渊明厌恶了尘世的是是非非,才淡然地投入到没有是非计较的大自然的怀抱,并从中寻找到了人生的真趣,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名句。3.时时检点学问真谛【原文】无事便思有闲杂念虑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注释】意气:任性的情绪。辞色:说过的话或说话时的神态。消息:此处可解释为真谛。【译文】没事的时候就要想想自己有没有胡思乱想;做事的时候就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心浮气躁;得意顺利的时候就要想想自己有没有骄傲自夸;失意的时候就要想想自己有没有怨结于胸。这样随时随地反省自己,使这些毛病与错误渐渐从多到少,从有到无,这就掌握了做人的真谛。【评析】“做事先做人”,这是很古老的一句话,却永不过时。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正是成就其事业的基础所在。诸如“粗浮意气”“骄矜辞色”“怨望情怀”等项,是绝对不能存在的,应当尽力克服。4.念虑只差毫厘人品直判天渊【原文】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天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注释】念虑:意念、思虑。【译文】以积累货物财富的心思来积累知识、学问,以追求功名的念头来追求真理道德,以关爱保护妻子儿女的感情来孝顺敬爱父母,以保住权利地位的计策来保护国家利益。有了这种由此入彼的转念,在意念思虑上仅有毫厘之差,但已经由平凡变得高尚了,人品有了天壤之别。人们为什么不尽快猛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