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已经讲了很多关于个体智商的问题。但研究表明,国家智商比个人智商更加重要,而且一个国家平均智商的差异比个人智商的差异更能说明问题。在本书中,作者集结了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国家智商的差异可以解释大多数的国家间的不平等。个人智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工资、信息处理能力和脑容量上;而国家的智商水平则是其整体繁荣与否的重要指标,而且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加雷特·琼斯通过研究还发现,统一测试中的高分者应对目前社会的挑战更加轻松自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高智商同伴也会给我们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琼斯形象地指出,每个国家的工蜂们创造了其实力超强的蜂巢思维。一旦该蜂巢建立起来后,个体能力的影响就变得很小。琼斯提出了一个有益的建议:通过更好的营养和学校教育,我们可以提升智商水平。如果全球范围内都按此去做,那么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会逐渐消失。
本书重新定义了互联时代的智商, 对于无数个处于互联、社交、移动的个体而言,智商不只是个体智力水平与认知技能的测量,而是对群体的交互和复杂协同能力的深度分析。
蜂巢思维社群时代的生存法则。每个国家的工蜂们创造了其实力超强的蜂巢思维。一旦该蜂巢建立起来后,个体能力的影响就变得很小。本书揭示了一个出人意外的结论:你的智商不能预知你的成功与否,我们身边的高智商同伴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更聪明的团队更具协作精神,协作引爆更大的共享红利。互联网下半场的商业模式正在由流量、收费交易模式转向
人与人信任关系的业务协作的社交化业务模式,蜂巢思维是社交化业务必备的思维模式。信任与协作,社交化业务离不开蜂巢思维。
信任与协作:社交化业务离不开蜂巢思维
智囊传媒总裁 傅强
自然界再无其他地方能像人类一样,如此多毫不相干的相同物种出于本能和历史原因而相互争斗的基因对手在如此复杂和对信任度的要求如此之高的项目上一起合作。
经济学教授 保罗·西布赖特《陌生人的公司》
前不久,我们智囊机构和优客工场联合主办了一场以书观象互联网下半场的突破创新的主题论坛。在论坛上,我们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商业模式由流量、收费交易模式转向了人与人信任关系的业务模式!我们把这个转变称为 从社会化媒体到社交化业务的演变。
《蜂巢思维》中的很多观点与我们的观点非常契合。本书作者加雷特·琼斯是乔治·梅森大学公共选择研究中心经济学的副教授。在他看来,所谓蜂巢思维就是群体思维,蜂巢就像是一个整体,汇集了每个个体的思维。而这一切,都需要更聪明的团队以及 更具协作精神的人来实现……总之,蜂巢思维与当下融合、协作、跨界思维以及共赢思维等备受推崇的互联网思维相吻合。
其实,这些观点并不新,但在所谓的互联网上半场,大家也仅仅是说说而已,缺少把这些观点付诸行动的内在动力。其原因也很简单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吃完,所谓构成互联网生态的关键词也只有流量和交易两个而已。在中国,BAT们的成功恰恰是对这个时期的最好诠释。好在无论技术的发展还是商业环境的演变都没有停下脚步,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说法当下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其中一个最线性化的佐证就是进入2013年后,整个互联网世界的用户增速开始明显放缓按照CNNIC的数据,从2013年至2016年的3年间,网民数量才增加了1亿人,成为从互联网在中国诞生至今的20多年间用户增速最缓慢的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速一直停留在个位数,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终结。与此同时,网民这个词已经不是什么身份的识别,原因很简单国民都成网民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当BAT们在互联网上半场已经成功把住互联网的信息以及交易入口后,企业在互联网上的获客成本也随之居高不下,使得寻求新的突破成为了很多企业内在的需求和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当下,我们都有一个共识: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真的来了!对互联网时代而言,企业获得成功的黄金法则是客户即上帝客户体验成为了核心!由此,也演变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模式法则:
1. 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强需
2. 中间成本趋零,价值链被重构
3. 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近期,有不少专家对社群的核心功能做了总结兴趣聚集、沟通协作与商业变现。具体来说,就是在聚集、沉淀用户的基础上,通过沟通模式和协作模式的创新,不断激活用户的参与度、连接度和信任感。盘活粉丝经济和分享经济,是社群实现变现的基本模式。而这一切,都与《蜂巢思维》一书所反映出的内容高度吻合。
在《蜂巢思维》的作者加雷特·琼斯看来,我们人类是社会性的生物:我们互相依赖,以期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无论是制造一辆汽车,还是经营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成功均离不开我们与别人的合作。但是,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意思的是,本书的作者对此并没有给读者心灵鸡汤般正能量的描述,而是举了著名的囚徒困境的例子。他想告诉我们,当相同的两个人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多次之后,无论是在大学的实验室,还是在国会大厅,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博弈者通常学会了合作。虽然不是绝对的,也不一定都有用,但很多人确实决定采用一报还一报的态度并冒险去相信别人。
在作者看来,选择信任别人并不代表天真,信任也可以很精明。如果你知道自己将和同样的人每周在教堂的百乐餐上或者在年度销售会议上都要进行一次囚徒困境的博弈,那么这个游戏看上去就会很不同了。就这样,你和你的同伴突然有机会惩罚对方了:如果这次你对我很苛刻,下一次我也可以对你很刻薄。你付出,所以你收获,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礼尚往来。因此,如果你不洗碗,我就让垃圾堆积成山;如果你洗碗,我就迅速将垃圾清走。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中、工作关系中,还是在社区里,这种默契的合作随处可见,并且我们都很心安理得。很多时候,我们行善是源于周围的人已经让行善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博弈论的领域里,经济学家很早就发现,如果你将单次的囚徒困境博弈变成重复博弈,那么自私的玩家可能就会理性地相互合作了。这并不是出于慷慨,而纯粹是为了个人利益。有意思的是,在社群组织中,尤其是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基于信任与协作的模式往往成为挖掘新的利润区域的开端。一句话,互联网下半场的商业模式正在由流量、收费交易模式转向 人与人信任关系的业务协作模式!我们称之为社交化业务。而蜂巢思维恰恰是社交化业务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
正如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所揭示的,社交化业务的迅速兴起和持续高潮得益于其三个核心的特点:分享、协作和选择。
分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需求之一。社交化业务推动了分享的兴趣、乐趣和效率。在社交化业务中,人们基于兴趣自发地组成不同团体或社区,进行分享、交流和互动。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鼓励实名制,使人们将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转移到网络上。通过社交化业务,人们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拥有更多的朋友和视野,为人生增添更多的乐趣。社交化业务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交互的效率。在社交化业务中,通过朋友或志趣相投的人的分享,人们可以更快速地知晓和获取所需信息,避免了通过门户网站或搜索网站查找的漫长筛选工作,提高了分享的效率。
社交化业务也推动了从小到大的各类协作的产生和效率。各类组织和个体基于自身兴趣和利益参与社交化业务,形成协作参与的基础。他们基于自我需求和兴趣,在社交环境下提出协作需求,而分享则使协作需求迅速传播和快速响应,使协作发生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大大提高。协作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参与社交化业务的兴趣和热情,使社交化业务有更坚实的发展基础。
社交化业务的第三个核心特点是提高选择效率,降低选择成本。社交化业务参与的普遍性和积极性为各种创意的实施提供了海量的尝试机会,而尝试成功或失败的记录被记载、分享和累计又为以后的选择提供了资料和基础,从而提高了选择的效率。由于人们的协作和尝试很多是基于兴趣和自发的参与,尝试的机会海量增加,尝试的方法和路径的重要性降低,尝试的成本大大降低,也推动了之后选择成本的持续降低。
以上这一切,无不与所谓的蜂巢思维密切相关!于是,《蜂巢思维》的作者提醒我们:
1. 有耐心:关注合作的长期利益,不要只是着眼于短期的快乐。
2. 友善:始于友善,笑要露齿。在接下来的博弈里,你可以采用一报还一报的方法,另外也要不时地尝试合作,即便事情已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一段时间。
3. 有洞察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解游戏规则,并且清楚合作的收益和代价。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蜂巢思维》作者在书中引用的一句话,与广大读者共勉:
从之前的互动中看清对方,并记住其相关的特点,是维系合作不可或缺的。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合作的进化》
加雷特·琼斯 (Garett Jones)
乔治·梅森大学公共选择研究中心经济学副教授。在《纽约时报》《福布斯》《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作者。
郑常青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拥有多年互联网工作经验。关注创新、互联网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话题。译著:《决战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与营销新规则》《创新的扩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