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分析化学知识为主线、无机化学知识够用为度,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情况下,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计算,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定量分析基础,四大平衡与滴定法,物质结构基础,现代仪器分析法。每章都附有不同类型的习题,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检测,还附有知识阅读,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化学学科前沿知识有所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简明,概念准确。适合农林类专业学生选用,也可以作为农林类院校教师培训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河南科技学院承担的教育部农科类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的配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职教师资培养的教学改革成果,突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点。本书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优化、整合,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条件下,使内容更加适应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层次的学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以理论知识管用、够用和实用为原则,力求深入浅出,使之更适合当前卓越中职教师培养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未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书以分析化学知识为主线、无机化学知识够用为度,特色鲜明。教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适合农科类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改进教学体系,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知识进行整合,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突出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服务的特点。
2.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精简,删除过多过深的理论和繁琐的计算。教材中用*标注的理论知识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教学,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学时的需求。
3.教材内容的深广度适中,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学。力求重点突出、概念准确、语言简练,方便学生自学。
4.将无机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化学的四大滴定相结合,满足了农科类专业对分析化学知识的需求。
5.教材中每章都附有知识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对化学学科前沿知识有所了解。
6.教材中每章都附有不同类型的习题,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检测。
全书共分10章,具体的编写分工是:绪论,范文秀、郝海玲负责;第一章,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王新生负责;第二章,陈娜、俞露负责;第三章,牛红英、李英负责;第四章,牛红英、李元超负责;第五章,刘善芹、侯振雨负责;第六章,刘善芹、刘露负责;第七章,赵宁、段凌瑶负责;第八章,王天喜、汤波负责;第九章,赵宁、杨晓迅负责;第十章,范淑敏和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曲黎负责;附录由范文秀、侯振雨、范淑敏负责。本书主编为范文秀、侯振雨、牛红英,副主编为王天喜、赵宁、刘善芹、王新生、郝海玲。全书由主编共同审阅和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河南科技学院农科类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组的大力支持,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张裕平教授、冯喜兰教授,动物科技学院陈金山教授,资环学院吴大付教授,生命科技学院的常景玲教授,园艺园林学院的李新峥教授等对章节的安排和内容的取舍与设置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长郭运瑞教授和副处长赵新亮副教授对本教材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书中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6月
范文秀,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主任,教授,主要教学经历
1986-1998 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
1998-现在 无机及分析化学,现代分离技术的教学工作
主要教学、科学研究、实践经历
自1986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1998-199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问学者,科研方面,主持和参与省级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PVC 热稳定剂的合成和环境中重金属的分析,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现为广东微量元素科学编委。
作者从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多年,主持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和农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河南科技学院农科化学教学团队成员和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成员。
绪论/1
一、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1
二、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作用2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性质和任务3
四、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4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计算/5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相互反应5
一、无机物的分类5
二、无机反应类型7
三、无机物之间的关系8
第二节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及有关计算9
一、基本概念9
二、有关离子方程式的计算11
知识阅读摩尔的发展历程12
习题13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16
第一节溶液16
一、分散系16
二、溶液17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19
一、电解质溶液19
二、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20
第三节胶体25
一、胶团结构25
二、胶体的性质26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28
四、高分子溶液28
第四节乳浊液与悬浮液29
知识阅读反渗透技术的由来29
习题30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1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31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31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3
第二节化学平衡35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35
二、化学平衡常数35
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38
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38
二、勒夏特列(Le Chatelier)原理39
知识阅读石墨烯简介39
习题40
第四章定量分析基础/42
第一节分析化学简介42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42
二、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43
第二节定量分析中的误差44
一、误差的分类44
二、准确度和精密度45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7
第三节分析数据的记录与处理48
一、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8
二、可疑值的取舍50
第四节滴定分析概述51
一、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51
二、滴定分析的方法和方式51
三、标准溶液52
四、滴定分析法的计算54
知识阅读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56
习题56
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59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59
一、酸碱质子理论59
二、溶液的酸碱性60
三、酸碱指示剂61
第二节酸碱平衡63
一、一元弱酸(碱)的解离平衡63
二、多元弱酸(碱)的解离平衡及pH的计算65
三、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66
四、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67
第三节酸碱滴定法及应用70
一、强碱(酸)滴定强酸(碱)70
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72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75
知识阅读食物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78
习题78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80
第一节沉淀溶解平衡80
一、溶解度和溶度积80
二、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81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81
四、分步沉淀82
五、沉淀的转化83
第二节沉淀滴定法及应用84
一、沉淀滴定法概述84
二、沉淀滴定法及指示剂的选择84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7
四、银量法应用示例87
知识阅读含氟牙膏88
习题88
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91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91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91
二、氧化还原电对和氧化还原半反应的配平93
第二节原电池与电极电势94
一、原电池94
二、电极电势95
三、能斯特方程式和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97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99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100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100
二、氧化还原指示剂100
三、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101
知识阅读水果电池105
习题105
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108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108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及其组成108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09
三、螯合物110
第二节配合物的配位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11
一、配合物的配位解离平衡111
二、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12
第三节配位滴定法及应用113
一、概述113
二、配位滴定曲线114
三、金属指示剂115
四、配位滴定法117
知识阅读配合物的发展及应用118
习题119
第九章物质结构基础/121
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121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121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22
三、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125
四、原子性质的周期性128
第二节分子结构基础130
一、离子键130
二、共价键131
三、杂化轨道理论134
四、分子间力和氢键135
第三节*重要的生命元素138
一、生命元素的组成138
二、生命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及其生物效应138
三、有害元素140
知识阅读绿色化学简介141
习题142
第十章现代仪器分析法/145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145
一、光的性质145
二、光吸收定律147
三、分光光度法148
四、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152
五、吸光光度法的应用152
第二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53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53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53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定量分析方法155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56
第三节荧光分析法156
一、分子荧光法的基本原理156
二、荧光分析法的应用157
第四节色谱分析法157
一、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58
二、气相色谱法159
三、液相色谱法160
四、色谱分析法的应用160
知识阅读兴奋剂检测161
习题162
附录/164
附录1国际原子量表164
附录2常见化合物的摩尔质量165
附录3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K167
附录4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98K)167
附录5标准电极电势(298K)168
附录6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f(298K)169
参考文献/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