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原理与实证》内容简介:本书综合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分形理论、城市管理理论等应用学科理论,采用ARCGIS、FRAGSTATS、FRACTALYSE等空间分析与统计的技术工具,以研究区滨江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为实证,通过定量化的景观生态局指数分析,研究城市景观生态局特征及其变动趋势,评估景观生态局对天际线规划的影响;通过用地的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估天际线用地建设的景观生态适宜性;通过天际线分形特征的量化和评估,评价城市天际线的分形特征。之后,依据用地的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建立天际线高度控制区划方案;依据天际线分形评估结果,提出天际线线形控制目标和策略;依据景观局特征、变动及其对天际线规划的影响评估结果,完善景观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天际线规划策略。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变化
1.1.2 城市天际线与天际线规划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基础
1.2.1 城市天际线国外研究现状
1.2.2 城市天际线国内研究现状
1.2.3 景观生态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天际线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绿色天际线规划趋势
1.2.5 相关理论基础
1.3 研究目标、 方法技术及研究意义
1.3.1 城市绿色天际线研究目标和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城市天际线的要素与结构
2.1 城市天际线的要素
2.1.1 自然要素
2.1.2 人工要素
2.1.3 视觉要素
2.2 城市天际线的结构
2.2.1 城市天际线的层次结构
2.2.2 城市天际线各层次的关系
2.2.3 城市天际线的规划原则
2.3 城市天际线与环境的关系
2.3.1 城市天际线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2.3.2 城市天际线与地形风的关系
2.3.3 城市天际线与地震断裂带的关系
2.3.4 城市天际线与离岸距离的关系
2.3.5 城市天际线与植被覆盖质量的关系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3.1 南安市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区位
3.1.3 自然条件
3.2 天际线规划研究区基本情况
3.3 城市建设
3.3.1 土地利用现状
3.3.2 建成区空间变化
第4章 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4.1 相关概念
4.1.1 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
4.1.2 景观要素与景观生态分类
4.1.3 城市景观与城市景观生态格局
4.2 景观生态分析的理论模式及方法
4.2.1 IAN L. Mcharg 的 千层饼 模式
4.2.2 Richard T. T. Forman 的 斑块-廊道-基质 模式
4.2.3 Zev Naveh 的 整体人类生态系统 模式
4.2.4 Philip H. Lewis 的 区域规划过程演进 模式
4.2.5 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和模型
4.3 南安市城市景观生态分类
4.3.1 景观生态分类方法
4.3.2 景观生态分类
4.4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4.4.1 分析地表范围的确定
4.4.2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
4.4.3 计算过程
4.5 计算结果分析
4.5.1 Landscape level 格局指数计算结果分析
4.5.2 Class level 格局指数计算结果分析
4.5.3 城市景观格局对滨江区域天际线景观规划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际线用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
5.1 评价总体框架
5.1.1 评价层次和内容
5.1.2 评价原则
5.2 评价因子和指标
5.2.1 评价因子和指标确定
5.2.2 指标数据来源
5.3 天际线用地景观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
5.3.1 评价区域确定
5.3.2 单因素评价框架
5.3.3 因素综合评价框架
5.4 单因素评价
5.4.1 天际线视域和视廊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5.4.2 地形坡度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5.4.3 地形风区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5.4.4 离岸距离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5.4.5 距地震断裂带距离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5.4.6 植被覆盖质量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5.5 天际线用地景观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5.5.1 综合评价指标和赋值
5.5.2 用地单元的划分方法
5.5.3 综合评价用地单元划分及数据处理
5.5.4 评价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天际线的分形特征量化与评价
6.1 分形理论与分形维数测度方法
6.1.1 分形的基本定义
6.1.2 分形维数及算法
6.2 分形原理与天际线规划的联系
6.2.1 分形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6.2.2 天际线规划中分形原理利用的方向
6.3 天际线空间形体分形特征
6.3.1 近似的或统计学意义的自相似
6.3.2 分形维数大于拓扑维数
6.4 国内外标识性天际线景观的分形维数测算
6.4.1 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
6.4.2 国内外部分城市的标识性天际线的分形维数计算
6.5 研究区城市天际线的分形维数计算
6.5.1 自然形体分形测度的作用
6.5.2 自然形体分形维数计算
6.5.3 人工建构筑物分形测度的作用
6.5.4 人工建构筑物分形维数计算
6.6 基于分形维数计算的城市天际线分形评价
6.6.1 研究区与同类型城市天际线分形特征的协调性评价
6.6.2 山体天际线与建构筑物天际线的分形维数协调性评价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绿色天际线高度与线形控制
7.1 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天际线高度控制区划
7.1.1 重点建设区控制指引
7.1.2 适建区控制指引
7.1.3 限建区控制指引
7.1.4 禁建区控制指引
7.2 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特征的天际线规划引导策略
7.2.1 景观多样化保护与天际线规划引导策略
7.2.2 景观集聚度保持与天际线规划引导策略
7.2.3 景观面积和形状格局指数变化与天际线规划引导策略
7.3 基于天际线线形维数量化目标的天际线规划控制
7.3.1 天际线分形维数控制
7.3.2 山脊线形的控制
7.3.3 城市天际线动态规划与天际线分形监测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及天际线结构、 要素
8.1.2 城市景观生态格局
8.1.3 天际线用地的景观生态适宜性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