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给研究生讲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的讲义。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哲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提、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哲学论文写作。作者从文字语言、校勘考证入手;进一步则是了解历史,研究现实,锻炼理论思维;然后是发现问题,加以论证、阐述和解决;*后讲到中国哲学的论文选题及论证、叙述等。全书是作者自己研究的体会和讲授的内容,给读者以亲切、生动、具体、可靠之感,同时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扎实研究的意味。
本书是作者向研究生传授哲学研究方法的著作,涉及哲学学术外围和基础的一些知识,如文献文本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的背景、论文写作方法,等等,重点在中国哲学的背景问题,所以较多涉及中国历史文化问题,知识面比较广。作者知识渊博、学问功底扎实深厚,对诸多问题驾轻就熟,讲解游刃有余。本书有旧版基础,又加校订,基础好,质量高。
周桂钿,男,1943 年生,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1991 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的称号。曾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曾获北京市社科联学术成果奖,教育部学术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奖等。主要著作有:《王充哲学思想新探》、《王充评传》、《虚实之辨》、《董学探微》、《秦汉思想史》、《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十五堂中国哲学课》、《十五堂中国国学课》、《十五堂中国儒学课》等二十余部,发表文章四百余篇。
再版前言5
序1
导 论3
第一编 中国哲学研究的基础7
第一章 汉 字7
一、汉字的三要素7
二、古文假借字17
三、避讳须知20
四、训诂21
五、查字四法24
第二章 词 句25
一、实词与虚词25
二、单字词与复合词26
三、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28
四、名词、概念、观念、范畴、命题30
五、词与哲学体系的关系32
六、句读35
第三章 校 勘42
一、古书校勘的必要性42
二、校勘方法43
三、校勘与治学48
第四章 传 注51
一、传注的产生51
二、传注的形式52
三、利用传注需要注意的问题54
四、传注的难易56
第五章 考 证58
一、考证范围58
二、考证方法60
三、注意事项73
第二编 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提82
第六章 了解历史82
一、历史是哲学产生的背景82
二、哲学在历史上的作用106
第七章 研究现实107
一、现实是历史的特殊阶段107
二、研究现实是打开历史的钥匙110
三、活的哲学在现实生活中112
四、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差别115
五、研究方法举例117
第八章 理论思维135
一、理论思维需要锻炼135
二、理论思维的关键辩证思维137
三、理论思维与其他技能的关系141
第九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146
一、关注社会政治147
二、人际对应关系154
三、修身为本157
四、模糊性159
五、整体性161
六、历史性165
七、辩证法167
八、现代化169
第三编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184
第十章 研究入手184
一、发现问题184
二、抓住难题195
三、研究总是从具体问题开始202
第十一章 学术评价204
一、理论价值的分析204
二、现实意义的分析214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异同223
四、天命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24
第十二章 研究方法与叙述方式226
第四编 中国哲学论文写作237
第十三章 选 题237
一、选题四难237
二、选题四要239
第十四章 论 证241
第十五章 结 论247
第十六章 学术论文的规范249
一、引文249
二、注释260
三、参考书目和索引261
后 记263
附录266
董仲舒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66
一、事实求是地对待史料266
二、正确理解古文本意267
三、对古代范畴要具体分析267
四、如何理解和评价形而上学?268
五、何谓先进文化代表?268
六、关于独尊儒术269
七、关于董仲舒著作的真伪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