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的本质是巫术与理性的合体。巫文化占据了原始社会的文化主流,社会进步决定了巫文化的必然衰败,但是得益于颛顼时代的绝天地通,中国的巫术并未如西方那样中断,而是与理性相结合,*终形成了独步天下的方术文化。
方术的源头为巫,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充斥着迷信内容,但其间又结合了理性,则又必然孕育着科学萌芽,诸如太乙、奇门、六壬与上古天文学的密切对应,方士在炼丹求仙的实践中发明了火药等等,都是明证。
《聊斋志异》作为志怪文学的高峰,必然蕴藏着丰厚的方术文化,本书揭开了其冰山一角,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抛出的砖未必精致,但所开启的聊斋方术世界,则必定是大有可言的。
追根溯源别开生面
(代序)
赵德发
我读《聊斋》,最早是在十岁那年。一部文言带注释的《聊斋志异选》,把我迷得魔魔怔怔,一到晚上,总觉得四处皆是狐踪鬼影。成年后买了《聊斋志异》全本,经常翻阅,还时常关注学术界的聊斋研究成果。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是我老师,她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聊斋,并出版有多部聊斋研究专著,让我加深了对这部千古奇书的理解。2017年初,我读到李学良先生的书稿《破异:探秘<聊斋志异>中的方术世界》,又增长了不少见识。
李君这部书,切入点选得好,可谓别开生面。解读《聊斋》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此书独辟蹊径,选择从方术下手。我们知道,蒲松龄先生是淄川人,淄川古时属齐,而齐地一直是方士重点产区。当年秦始皇想长生不老,方士徐福取得了他的信任,奉命带童男童女去海外仙山寻药;汉武帝向往成仙登天,齐地方士就纷纷上疏,敬献神怪奇方,先后有万余人。到了蒲松龄生活的年代,方术在齐地一带依然盛行,制造着种种奇迹,影响着百姓生活,甚至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蒲松龄耳濡目染,加之道听途说,手中的笔便摇曳多姿,在写人写鬼刺贪刺虐的过程中,对方术也做了许多纪录和描述。李君着眼于这些内容,体现了其独到的学术眼光。
既是探秘,必有相应的勇气与能力。《聊斋》里的方术,云遮雾罩,神神道道,让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普通读者看过也就看过了,揩去额头的冷汗该干啥干啥,或者认为小说家言,不必当真。还有一些人,只管诧异、惊恐,却不明白那些传奇故事为何发生,蹊跷之事从何而来。李君凭借其过人的勇气、丰厚的学养、灵慧的悟性,追根溯源,将那些方术一一解密,令我们茅塞顿开。《聊斋》中的《耳中人》,李君小时候就读过,心中揣着好多谜团。他定居蒲松龄的故乡,在大学里做起学问后,就下决心要解开此谜团。他阅读《丁耀亢全集》,发现了主人公谭晋玄确有其人。随后,他由修行谈到守庚申,进入了道教修炼的幽玄领域。他谈得很地道,从斩三尸到走火入魔,再到灶王爷的来历,最后谈到庚申崇拜,读者于是恍然大悟,知道耳朵里如何会钻出小人,练功为何会得神经病。我们读《画壁》,会对朱孝廉能进入壁画与仙女成就好事的情节感到特别好奇,而李君从幻由心生出发,以《南柯一梦》和《枕中记》为例,讲梦境种种,讲古今催眠术,甚至还讲到藏密梦修术,揭秘老和尚通过壁画让朱孝廉产生幻觉,引其生发向道之心的努力。《种梨》写一个道士埋下的梨核,很快长成树、结出梨。李君讲古籍中的类似戏法,揭秘戏术真相,令人信服。对《尸变》里的诈尸一事,他采用古人的魂魄说,对鬼遁法、湘西地区赶尸习俗的真相,以及现代神经科学成果,做了详细解释。《长清僧》里有借尸还魂的故事,李君便从古代的多个夺舍传说讲起,并且讲了季羡林亲历的撞客奇遇,讲了藏传佛教的转世灵童,讲了佛道两家夺舍的不同目的,最后猜度:像长清老僧那样,凝神有成、定力深厚,方能夺舍,实现另一种长生。
可贵的是,李君这部书,不只是揭方术之秘,更多的是揭文化之秘。《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是个大大的IP,光是电影就拍过许多版本。在这部书里,李君转述了《画皮》的有关情节之后,谈到佛经中的类似故事,谈到佛教的不净观和白骨观,谈到《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这面魔镜,进而做出推论:画皮是对佛教不净观的隐喻。到这里,他并没有止步,又引佛经中记载的跋求摩河惨案,讲不净观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体现在《画皮》中,就是王生之死。讲到这里,他又揭秘一个匪夷所思的情节:乞丐吐出的一口浓痰,为何变成一颗搏动不止的心脏,跳入王生胸腔令其复活。他说,这是隐喻了佛教的另一种修行方术秽迹(金刚)法。介绍过秽迹法门,说出了螺髻梵王的秘密和法力来源,再回头捋一捋《画皮》故事,让自己的论点牢固确立。整个揭秘过程,让人脑洞大开。在此书下半部演绎篇里,李君走得更远,借聊斋故事做由头,从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出发,讲述与其相关的文化。譬如,《喷水》这一篇讲凶宅,他就介绍了风水学,讲凶宅怎样形成、如何确认,以及镇压的方法。他依据多种文献,讲息壤一物的来历,还顺便说明,乡镇的镇源自此物。《聊斋》中有《蛇人》《斫蟒》两篇关于大蛇的故事,李君便讲起了东西方的蛇图腾文化,其中涉及耶、道、释三家。《僧孽》中写张某做的一个奇怪的梦,李君借此讲巫术思维,讲《山海经》为何是那种写法,考证夸父逐日的事件真相、夔一足的正确含义,以及黎民的黎是什么意思。《封三娘》中提到了华佗五禽图,李君更是洋洋洒洒,用一万两千字的篇幅讲五禽戏的由来和原理,华佗所传五禽戏和后世所传五禽戏的区别,还用父亲和自己的亲身治病经历,阐解类似五禽戏的运动疗法为何有效。读了这些篇章,你会觉得,蒲松龄著作中的星星点点,到了李学良手中都可以变成火种,在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引发一片片光明。
这一片片光明,由他的学术能量释放而成。他不只深入透彻地研究《聊斋志异》,还大量阅读与其有关的书籍,博古通今。行文中,他广征博引,单是提到的佛道经书、古人笔记、稗官野史就数不胜数。对于现代人文著作、科技成果、社会新闻、网络信息,他也纳入视野,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他能将这一切融会贯通,铸成一把把破解《聊斋》的秘钥,为读者消解一个个疑团。除了揭秘方术之秘、文化之秘,他还运用这些钥匙,试图破解人类社会之秘、宇宙万物之秘。例如他对末法时代人们思维变化的分析,对螺旋是宇宙中聚气形式的结论,就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学术性与趣味性并重,是李学良给这部书制定的写作目标。现在看来,他实现了。我们读此书,不只读出了学问,也读出了乐趣。用现代语言转述的聊斋故事,与其相关的历史传说、充满神秘气息的传统文化、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穿插杂糅,妙趣横生,让人如入山阴道中,风景目不暇接。尤其是语言,生动活泼,时尚诙谐,还纳入了一些网络用语,给人以深刻印象。读到这些地方,我们往往忍俊不禁,开怀一笑。
李学良是1979年出生的青年学者,已经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当代沂蒙文学的多重文化内涵》这部对我很有启发的专著。因为工作单位在蒲松龄的故乡淄川,李君似乎也沾染了一些仙气,是以又在主业之余投身《聊斋》研究,此书就是一个可喜的成果。但他说,本书只是揭开了《聊斋》方术世界的冰山一角,所以还只是初探秘。这让我们有了新的期冀,今后,他还会揭开《聊斋》世界的哪些秘密呢?我们拭目以待。
2017.2.26
(编者注:赵德发,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坛实力派作家,有农民三部曲、宗教三部曲、《人类世》等长篇小说的典
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