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上丝绸之路》通过32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这些人物沿着祖先的足迹寻根溯源,将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古老海路无限伸展、绵延:他们继承家族企业、传统工艺的衣钵;他们将古老的刺绣与西方的时尚观念富有韵味地两相融合;他们沿袭师徒传承的仪式将老手艺发扬光大;他们漂洋过海,循着茶香,从南洋回国,寻亲访祖,找回迷失已久的精神故乡;他们在祖先发家的地方将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广播善果,反哺族人;他们把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散播至全世界;他们奇妙地与祖先曾合作过的生意伙伴的后人再次相逢在生意场上……每一个传奇故事都饱含情感张力,人物的只言片语、赤子情怀,常在不经意间触动你我的心弦。
序一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中央新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出品,泉州广播电视台、亚太日报社联合摄制的一部大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立足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运用国际化的叙事手法,带着历史感,通过大量正在发生的、饱含张力的当代海丝故事,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新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和人文精神。
整部片从策划、调研到具体拍摄、后期制作,历时近三年时间,先后在广州、泉州、洛阳、宁波等二十多个国内城市以及美国、法国、文莱、马达加斯加、阿联酋等十六个国家取景拍摄。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甘新、徐咏虹两任部长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央新影集团主创团队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的推动下,这部大型纪录片于2016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在海内外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
作为这部纪录片的策划者和推动者,我们参与了策划、调研、拍摄、制作的全过程。这是广州奉献给海内外观众的一部纪录片作品,寄托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期许和愿望。
把握好宏大题材与讲好故事的关系:以小见大,以情动人,讲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根本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经贸文化交往的大舞台,也是一个国家形象展示的大舞台。纪录片是一种很国际化的传播形式,我们确定拍摄海上丝路纪录片的源起是应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希望通过人文对话增进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价值认同。
策划、制作这部纪录片时,我们首先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如此宏大的题材如何落到地上,这样的主旋律式宣传如何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构建以和平发展为宗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最深厚的基础根植于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情感互通。这部纪录片要把故事讲得好,能打动人,形成影响力,必须把宏大的叙事落在人上拍人的生活、人的故事、人的命运,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情感、中国精神。为此,我们从2014年初到2015年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了大量的策划、筹备和调研工作:一是选择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官方电影总导演顾筠的团队担纲本片,充分发挥她掌控宏大题材的大局把握、作为女性导演特有的敏感细腻的人文情怀以及在亚运合作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沟通等方面的优势;二是把题材从历史文献纪录片转换成纪实性人文纪录片,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宏大题材中的生活性、故事性、情感性;三是与主创团队一道寻找故事线索,历时一年多足迹遍及十多个国家、二十多个城乡,从数以百计的故事线索中,精心挑选出三十二个人物故事,让本片内容更富有魅力和传奇色彩。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比较成功地把一个高大上的重大题材拍摄成一部接地气通人心的片子。
把握好穿透历史与关照现实的关系:重在当下,面向未来,表达中国与世界对话、与未来对话的美好愿景。
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因应和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通过纪录片表达中国与世界对话、与未来对话的美好愿景,是我们拍摄本片的根本任务和意义所在。
文化对话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这条纽带,贸易往来的密切势必深刻地改变和重塑人们的生活面貌乃至精神、文化和习俗。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不能进行简单的历史再现,不能单纯地作文物史迹的考证和展示,必须紧扣现实,重在当下,让现实告诉未来:中国与世界已经被紧密的纽带紧紧连接在一起。因此,我们大胆地打破了一般历史题材的惯性思维和模式,没有按古代编年史去走,舍弃了历史资料、口述历史、专家评说、情景再现等手法,摒弃了文物、史迹乃至历史文化的单纯展示,而是从当下出发,从现实生活寻找历史的影子,带着历史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整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没有采访,甚至连解说词都很少,非常巧妙地选择了三十二个当下的人物作为主体,通过鲜活感人的人物和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从社会文化、传统习俗乃至普通人的生活中提炼历史信息,自然地串联起历史和当下,清晰地勾勒出整条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往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科技和人员交往等领域的相互融合,包括贸易的联系、文化的联系、精神的联系乃至感情婚姻的联系,很好地传达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我们相信,与历史对话,就是与未来对话。这种对话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它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现状和未来。
把握好服务大局与宣传广州的关系:立足广州,面向世界,传播出中国与世界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声音。
习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当下,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核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工作的重点。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必须站在大局的高度,担负起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输出中国价值、增进文化认同的职责与使命。因此,我们拍摄这样的主旋律题材,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宣传和展示广州,更要立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高度,真正诠释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概念、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核,传递中国与世界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
秉持这样的愿望,我们坚持立足广州,面向世界,纪录片的镜头从广州出发,穿越十六个国家,拍摄取景遍及三十多个国内城市,呈现出一种国际视野、中国故事、广州元素交融的厚重视角。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片子,既反映广州深厚的海丝历史文化,又深入挖掘中国与世界、广州与世界交往的历史,拉近我们与海丝沿线国家的距离,形成一种共同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合力与氛围。
把握好出资方与专业团队的关系:遵循规律,尊重创作,鼓励、支持主创团队三年磨一剑,打造文化精品。
习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在本片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尊重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不以主要出资人自傲,也不以项目领导者自居,不把意志强加到主创团队身上,着力通过沟通协调和支持配合,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创造出具有历史温度和人文关怀的好作品。这几年,海上丝路是各地争相拍摄的热门题材,但是,从甘新到徐咏虹,两任广州宣传部部长一以贯之地抓纪录片的质量,始终坚定对制作团队的支持,鼓励他们静下心来去调研、去挖掘、去思考,三年磨一剑。
从2014年纪录片项目启动以来,我们每年多次赴京与主创团队充分沟通交流,研究纪录片创作规律和遇到的难题,确保纪录片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而广州作为本片的故事线索地和主要取景地,广州团队也一直扎根于此,在幕后勤勤恳恳地工作,组织和参与策划、创作、调研、协调、服务等各项繁复而又琐碎的工作。特别是后勤保障工作,仅2015年接待北京团队为期一个月以上的来穗拍摄就多达四次,广州团队的同志经常陪伴北京团队加班加点到深夜甚至凌晨。因此,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既得益于北京团队的专业情怀与精益求精,也离不开广州团队的坚守坚持和辛勤付出。
总的来说,顾筠导演担纲的这部《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很好地反映了上述以广州为代表的我国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2016年12月,《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受邀成为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影片,被组委会授予特别推优奖。我们深信,一部好的作品一定能够穿透时空,传播久远,希望这本同名书籍的出版,能够有助于将《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给全世界更多关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中国发展的人们。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执行总策划、总监制曾伟玉
序二
海路迢迢,人来人往,诉说着商道上古往今来的故事。借助不断进步的造船工艺和港口的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迅速传遍了全世界,与此同时,香料、皮革、毛毯等舶来品也随之落地中国。商道的形成不仅繁荣了市场,同时也在传播着不同的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不谋而合的是,世界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一个漫长的全球化的整合过程中,时而剧烈,时而缓和。各种文化形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织在一起,于是我们触摸到了《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这部纪录片的基本内容和形态,形成了这部纪录片的总体构想:以对海上丝路的重访为外在逻辑,以一组组鲜活的人物故事与家族传奇为观察样本,依托空间的行程,用现在时态将这种文化交织的历史轨迹清晰而有意味地呈现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
八集系列片分别是《寻路》《家承》《原乡》《连枝》《薪传》《问道》《脉缕》《轮回》。第一集《寻路》讲述了前后跨越一千五百年的三个不同时期的航海人在同一空间,即同一条海路上的故事。第二集《家承》讲述四个老字号的故事,这四个老字号的家族传承史都在几百年以上。传承家族技艺,成为他们每一代人的使命。第三集《原乡》讲述了铁观音发现者王士让的后人的故事,他们有的在故乡传承制茶工艺,有的在东南亚各国从事茶叶贸易,但到了采茶季节,闻着茶香,他们又会相聚安溪。茶叶不仅成为海外华人寻找精神家园的路标,还悄然改变了世界其他族群的生活方式。第四集《连枝》讲述三组混合婚姻家庭的故事,混合婚姻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第五集《薪传》讲述的四个人物分别是银行家、海水养殖专业能手、勇闯非洲的商人以及慈善环保人士,表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间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第六集《问道》讲述了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把中医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第七集《脉缕》讲述了推动中华文化外传的四个践行者:美食节目的主持人、粤剧演员、南少林功夫的传承人、印尼慈济中文学习的推动者。第八集《轮回》讲述了三组发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外贸易家族以及他们后人的故事。他们是三百多年前中美首次通航后,波士顿与广州两大家族的贸易合作以及这两个家族后人的故事,一千多年前来到泉州定居的阿拉伯商人家族以及后人的故事。
要讲好每一集的故事关键在于手法上不断地求新求变,运用现在时态讲述历史故事是本片对于表现历史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八集系列片中,这种用现在时态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有的运用在不同时代人物的类比关系中,有的则运用在家族故事的讲述中,比如第一集《寻路》中的三个人物义净、文森特、翟墨是不同时期的三个人物,义净是唐朝的佛家弟子,文森特和翟墨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和活跃在当下的职业航海人,但这三个人物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搏斗于同一条海路,遭遇了来自海洋的各种挑战。对于这三个人物,我们跟踪记录了翟墨的航海生活,找到了文森特当年的胶片影像,即使没有一千五百年前义净法师的资料影像,我们把翟墨、文森特和义净放在相同的海域去类比,通过现实的影像显影历史画面,这种方法让观众更加立体地认识了这位唐代高僧的海上生活。再如第二集《家承》中后代对先祖的描绘,老字号传承的不仅是血脉,更重要的是家族技艺。捧着先祖留下的文字配方,触摸着压石工艺中留有先祖体温的石块,一丝不苟地坚守着代代相传的技艺,传承人浅井以最温情、生动的方式让我们感知了历史。
除了手法上的创新,在拍摄过程中,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却隐藏着最生动的故事:拍摄航海家翟墨的海上生活时,摄制团队与翟墨生死同行;拍摄中国商人蔡国伟先生深入马达加斯加农村调研时,摄制组穿越了一片鼠疫区。由于此片以纪实为主,因此素材量很大,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我们仍然继续后编剧的工作,经过六个月的日日夜夜和反复修改,终于收获了这部纪录片。由于全片打破时空的局限,带着历史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因此被命名为《穿越海上丝绸之路》。
在本片同名图书付梓之时,我要衷心感谢出品方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感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感谢岀品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感谢泉州广播电视台!感谢亚太日报社!特别感谢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女士、原部长甘新先生!感谢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女士!感谢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顾涧清先生!感谢泉州广播电视台吴建生台长!感谢陈家平导演!感谢亚太日报社金文胜总裁!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总导演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