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我国亚麻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现代麻类产业体系的支持下,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亚麻育种团队对我国50年亚麻栽培种植相关技术研究的系统总结,展示着我所亚麻科研学者在该领域中的丰富科研成果和智慧结晶。本书内容丰富、参考价值高,希望从事亚麻种植研究人员从中受到启迪、给麻农提供帮助和指导。本书分为六章,分别论述了亚麻的发展历史,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即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亚麻育种岗位专家团队依托单位及其育成品种简介,亚麻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雨露沤麻技术。
序言
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作物,拥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尧舜时期,麻类之花就开遍神州大地。我国亚麻种植面积及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从我国北部、西部、黄河流域到云南大理、西双版纳,亚麻种植皆世代传承,熟悉种麻技术的农民有上千万之众。亚麻种植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麻类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内在的优良特性。现代麻业在我国特色产业发展中表现出多方优势:一是解决麻农增收问题。如种植一亩亚麻收入可达1 800余元,显著高于一般农作物,正逢种植结构调整、玉米面积调减、三产融合发展之际,有着较长产业链条、可生产高档高附加值产品的多用途亚麻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理想作物;二是解决就业问题。亚麻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纤维原料场及麻纺行业从业人数高达万人以上,工农业产值超过百亿;三是解决环保问题。目前环境污染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制约因子,麻类可通过完善微生物脱胶技术,实现清洁化生产和环保节能,减少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排放。四是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亚麻全身都是宝,纤维部分是纺织工业的优质原料,籽粒部分是制药、食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初加工后的麻屑除可用于造纸外,还是世界和我国东北地区所公认的制造人造板的优质原料,种植10万公顷亚麻,仅人造板一项,即可创造工业产值6亿元。我国的亚麻产品远销五大洲,曾为我国出口创汇、产值利税的重要产业。当前全国麻纺织行业的主要指标稳中有升,亚麻纺织行业发展最快,其生产加工量和贸易出口量已经超越苎麻纺织行业跃居麻纺织行业首位。亚麻长麻纺已由2010年的35万锭发展到2015年的65万锭。亚麻混纺行业更是发展迅速,许多棉、毛和化纤纺织企业也在纷纷尝试与亚麻混纺。国内亚麻纺织行业的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也逐年更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5年亚麻纱线累计出口数量337万t,同比增长596%,年出口额307亿美元。2016年1月,我国出口亚麻纱3 056t,较去年同期的2 922t增长458%;月出口额达2 524万美元以上;2016年清明节后国内亚麻面料市场销售量也加快增长。
十五以来,随着国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出台,在历代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从中央研究机构到地方研究单位,均在倾力研究,成果卓著,麻类新品种及高新技术产品不断诞生,优特亚麻新品种、高档亚麻纤维制品、亚麻酸、木酚素等相继问世,这是新时期发展麻产业的巨大技术资源,为做大做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麻类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利用麻类资源开发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已取得较大突破,麻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绿色资源。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辽阔,农民众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种植结构调整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此书犹如久旱甘霖,必将智慧之光普照到美丽乡村的田间地头,催生出亚麻科技的春天。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
前言
本书是根据我国亚麻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现代麻类产业体系的支持下,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亚麻育种团队对我国50年亚麻栽培种植相关技术研究进行的系统总结,展示着亚麻科研学者在该领域中的丰富科研成果和智慧结晶。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亚麻育种岗位科学家项目、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项目、哈尔滨市杰出人才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本书内容丰富、参考价值高,希望给亚麻种植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启示,给麻农提供帮助和指导。本书分为六章,分别论述了亚麻的发展历史,亚麻品种,亚麻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沤麻脱胶技术。
由于编著人员的水平和掌握的资料有限,遗漏、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竭诚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康庆华
作者在多胚亚麻种质资源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国内首次利用多胚资源开展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及无融合生殖诱导研究,创建了遗传基础丰富的多胚种质资源库和多胚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工作以来,负责完成国家项目子课题2个,主持省、市、院级项目7个,参加项目30余个,发表论文72篇;出版论著5部,授权专利4项;育成亚麻新品种17个;获奖21项。2011年当选全国生物技术学会植物组织培养分会理事。康庆华,女,汉,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亚麻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工作
第一章亚麻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亚麻品种
一、华亚1号
二、华亚2号
三、黑亚25号
四、黑亚24号
五、黑亚23号
六、黑亚22号
七、黑亚21号
八、黑亚20号
九、黑亚19号
十、黑亚18号
十一、黑亚17号
十二、黑亚16号
十三、黑亚15号
十四、黑亚14号
十五、黑亚13号
十六、黑亚12号
十七、黑亚11号
十八、黑亚10号
十九、黑亚9号
二十、黑亚八号
二十一、黑亚七号
二十二、黑亚六号
二十三、黑亚五号
二十四、黑亚四号
二十五、黑亚三号
二十六、黑亚二号
第三章亚麻植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
第一节栽培亚麻分类
一、纤维亚麻
二、油纤兼用亚麻
三、油用亚麻
第二节亚麻植物学特征
目录一、根
二、茎
三、叶
四、花
五、蒴果
六、种子
第三节亚麻生物学特性
一、亚麻生育期
二、亚麻生长发育环境因子
第四章亚麻栽培技术
第一节选好地、找准茬,合理轮作
一、选地
二、选茬
三、轮作
第二节按需选择适宜品种
第三节整好地、保住墒,合理施肥
一、秋整地
二、春整地
三、整地质量要求
四、施足基肥
第四节播种
一、播前准备
二、适期播种
第五节田间管理
一、施肥
二、除草
三、灌水防旱
四、除杂去劣
五、治病
六、灭虫
七、亚麻栽培技术口诀
第六节收获
一、适期收获
二、收获方法
第五章亚麻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亚麻病害防治技术
一、亚麻枯萎病
二、亚麻炭疽病
三、亚麻立枯病
四、亚麻白粉病
五、亚麻派斯莫病
六、亚麻褐斑病
七、亚麻茎褐斑病
八、亚麻顶萎病
九、亚麻灰霉病
十、亚麻白腐病
十一、亚麻锈病
十二、亚麻细菌病
第二节亚麻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一、亚麻跳甲
二、亚麻蓟马
三、白边地老虎
四、蛴螬
五、草地螟
六、甘蓝夜蛾
七、黏虫
八、亚麻蚜
九、亚麻小蠹蛾
十、金针虫
第六章亚麻沤麻脱胶技术
第一节亚麻水浸沤麻技术
一、自然水源沤麻
二、温水沤麻
第二节亚麻雨露沤麻技术
一、雨露沤麻
二、雨露沤麻注意事项
附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简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