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是一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大学,也是一所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大学,更是一所有着动人故事的大学。
从诞生伊始,南开大学经历了“五四”肇兴、筚路蓝缕、弦诵西南、浴火重生、创新发展等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一百年来,南开大学始终将教育与国家的命运、教育与民族的前途、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的南开人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发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团结努力,不懈奋斗。在一百年的沧桑历程中,南开大学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动人的事迹和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一代代南开人书写、传承和弘扬,在过去发生,在未来继续,永远不会终结。
允公允能作育英才——纪念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代序)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
今年4月5日,是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140周年诞辰。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1895年10月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第五期驾驶班。此前半年,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条就是允许日军驻扎威海卫。1898年7月,英国强租威海卫,张伯苓随船送清廷官员前往办理移交手续,亲身经历了“国帜三易”的屈辱场面,深感“自强之道,端在教育”,立志“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是年,他结识倡导新学的严修,共同开启了艰难的办学之路。
张伯苓先生毕生的理想追求和教育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从1904年开始,经过三十多年努力,在南开学校的办学基础上,一个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南开系列学校教育体系屹立于中华大地:1904年创办私立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南开学校),1919年开办南开大学,1923年开办南开女中,1928年开办南开小学,1936年开办重庆南渝中学,1937年接办自贡蜀光中学。南开系列学校的异军突起,特别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爱国道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公能”品格,充满朝气、面向未来的青春精神,更是造就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独特的“南开现象”。学习弘扬他的爱国精神
先生反对只空喊口号而不做实际工作的所谓“爱国”,主张把爱国的精神和报国的能力结合起来。他说:“爱国可以出乎热情,救国必须依靠力量。学生在求学时期,必须充分准备救国能力,在服务时期,必须真切实行救国志愿。有爱国之心,兼有救国之力,然后始可实现救国之宏愿。”他在1934年颁定南开校训时强调,南开致力培养的是兼具“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的人才。1937年7月,南开大学因师生爱国言行而被日军炸毁。不到月余,先生最疼爱的四子张锡祜奉命驾机开赴前线作战,中途遇难殉国。先生听闻噩耗,默然许久,缓缓说道:“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所倡导的爱国精神。
研究借鉴他的教育思想
先生的教育思想,突出表现在强调“公能”育人、三育并进、全面发展。针对旧社会中存在的“愚”“弱”“贫”“散”“私”五病,先生提出了“公能”育人的主张,指出:唯“公”才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唯“能”才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他还主张:“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成人格,三育并进而不偏废。”“欲达此种目的,必须对症下药,即:注重体育,锻炼强健之国民;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注重精神修养,以求贡献于世界。”正是在以“公能”为核心的育人理念熏陶下,南开形成了“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精神传统,人才培养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涌现出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
南开人忆张伯苓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
巍巍乎吾南开大校长
我在南开大学的前十年(一九二六一一九三六)
我所受的南开教育
深切怀念尊敬的张校长
我们的老校长
——有关张伯苓校长的片断回忆
我对张伯苓校长与南开学校的回忆
从南开发展过程看张伯苓校长
张伯苓校长路过巴黎
怀念张伯苓校长
十年负笈南开终身眷念母校
回忆在南开的学习生活
回忆三十四年前的重庆南开
回忆南开小学
怀念五舅张伯苓先生
回忆张伯苓伯伯
七十年来之校长张伯苓先生
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代人师张伯苓
张伯苓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是我国教育
事业的宝贵财富
张伯苓先生的教育思想
严修与张伯苓共同教育事业的开创(1898-1904)
“允公允能”校训中“公”的解读
——张伯苓的现代公民素养教育
张伯苓与东北研究会
张伯苓先生与南开话剧
张伯苓周恩来高庄编剧
张伯苓先生与南开早期的体育
忆南开的音乐教育
倾心相与 互敬如宾
——张伯苓与周恩来
教育与政治:南开校长张伯苓与国民政府
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张学良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张伯苓的最后岁月
周总理吊唁张伯苓
张伯苓先生和他的世界一流大学梦想
张伯苓与南开精神
爱国敬业创新乐群
——张伯苓与南开精神
学习和继承张伯苓先生的爱国精神
巍巍我南开精神
我对“南开精神”的体会
张伯苓与南开精神
张伯苓:中国自信的象征
弘扬“公能”教育精神,推广现代教育理念的张伯苓校长
校长教诲和南开精神
我爱南开,更爱南开精神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纪念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张伯苓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附录
中国之国民教育问题
《张伯苓全集》编辑手记
接近一个伟岸的灵魂
——写在《张伯苓全集》出版之际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看张伯苓教育思想的价值
后记
《巍巍我南开大校长:纪念张伯苓先生》:
德智体
德智体是现代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不是张伯苓的独创。但在南开,这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南开之有名,首先由于它的教学质量。
在中学,中、英、算这三个重点课是十分突出的。突出了这三个重点,学生就较好地掌握了学习与工作最主要的基本工具。先说中文。我在校时,正当“五四”运动之后,文言文逐步让位于白话文,教师也随之新陈代谢。如舒舍予(老舍)、罗莘田(常培)、范文澜等后来的名家,都曾在校任教。作文练习是按期交卷,详细批改后发还的。我学会了注音字母,这对我后来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十分有利。再说外语。英文内容重,要求高,基本用英文讲。初中时既有文法又有“读本”,高中时学了作文、修辞、口语乃至英文演说。高年级教师是归国华侨和美国人。数理化课本全是英文的。课外作业和实验报告用英文写。所以听、说、写、读“四会”是基本达到了。英文以外还有两年外语。那时高中文理分科,理科都学德文,文科学法文或日文。有一年,毕业班还演了一个以世界各族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话剧,剧中人分别说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真是别开生面。我在中学,德文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大学又继续学,阅读德文数学书,就没有困难了。至于数学,作为理科学生,我学了三角、大代数、解析几何(包括立体几何)、微积分,教师是刘乙阁,还学了图形几何(即现在工学院的画法几何),教师是张渐。物理和化学设在高中,都学了两年;化学第二年用的是美国大学的普通化学课本,教师是杨石先。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南开中学毕业生一般都可以有较好的科学文化水平。
大学的课程不能列举,但可以指出当时教授队伍是少而精的。理科如姜立夫(数学)、饶毓泰(物理)、邱宗岳、杨石先、张克忠(以上化学),文科如蒋廷黻、瞿兑之,经济如何廉、方显廷、萧遽,政治如萧公权、徐谟,都是著名学者。竺可桢(气象、地学)、汤用彤(哲学)也都曾短期任教。至于图书和实验设备,在国内当时是第一流的,其中数学书刊可以列于首位。当然,教学质量之所以高,不但来自教师的知识渊博,还由于他们教学的认真负责,也由于有一套成熟的教学组织和制度。
南开对思想品质教育是很重视的。关于中学每周举行的修身课,大家谈得很多了。只要张校长在津,一般是由他亲自讲:内容从个人道德修养到学校创业发展,到国内外大事,都是有针对性的,而贯穿其中的则是爱国主义思想。他是富有幽默感的,他讲话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深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学校是热情鼓励的,除了经常举行“五七国耻”的游行示威外,“五四”“五卅”等反帝运动,南开都是带头的。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还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张校长考察了东北,就感到日本的大规模军事侵略已急在眉睫,回校自称“满蒙热”,成立了满蒙研究会(“满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旨在逐步蚕食中国所用的名词,后改东北研究会),收集各种资料,做调查研究。后来又在重庆创办南渝(南开)中学,这些都表明了张伯苓的远大眼光以及应付侵略的积极态度。日军侵占天津,首先炸毁南开,手段极其残酷,正说明南开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并吞中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阻力。
南开的纪律是严明的,而且不徇私情。禁烟,禁冶游;考试作弊的,除分数为零外,轻则记过,重则开除。到了学期学年终了,总有一批学生受到淘汰(除学业成绩外,还包括个别不便公开的道德品质问题)。但是,由于学生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受到纪律处分的只是极少数。
南开的体育当时是全国闻名的,声誉及于国外。人们津津乐道的“南开五虎”(篮球)就不用说了。其他球类也是很强的(如足球、排球、棒球、网球等),田径中有“大金刚”(强颖初)的五项,“二金刚”(逯明)的十项,都是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其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张校长的大力提倡。由于他在体育界的声望,那时的全国运动会和华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