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讲堂》遍搜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及相关成语故事集,在体例编排上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则分释义,出处,故事三部分,按笔画多少的顺序排列,便于读者检索查阅。书中的成语故事搜罗宏富,出处广博。读者可以追本溯源,从生动有趣的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或者说都有一段故事。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运用广泛,民族文化特征鲜明,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重视成语的学习和研究。另外,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言近而旨远的效果,历来善于写诗为文的人,为了加强作品的说服力或艺术效果,无不重视成语的恰当使用。而学习和阅读诗文及其他文化典籍的人,为了较好地理解作品的原意,也需要掌握成语的出处和含义。
成语故事一般都深具历史性、趣味性、哲理性、艺术性等,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本《成语故事大讲堂》遍搜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及相关成语故事集,条目海量,蔚为大观。读者可以追本溯源,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人手,去体味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将其作为工具书查阅,可谓一册在手,成语故事全掌握。
本书在体例编排上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则分释义、出处、故事三部分,按笔画多少的顺序排列,便于读者检索查阅。对于一些类似成语的熟语故事,也予以适量收录。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具有两大显著特点:
一、搜罗宏富,出处广博,书中成语有的出自《史记》《汉书》等正史,有的出自《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有的出自《战国策》《左传》《资治通鉴》《晏子春秋》《太平御览》等杂史别传,有的出自《庄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著作,有的出自《楚辞》《全唐诗》《古乐府》《文选》等诗词文赋集,有的出自《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涉猎极广,可谓触及了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典籍,令读者眼界大开。
二、故事简洁完整,生动有趣。所有故事虽系摘选,但皆独立成篇,并紧扣所讲成语展开,使读者对成语的由来一目了然。而且所有故事同一般的历史故事或文学故事等别无二致,可读性强,能使读者于兴致盎然中学习领悟。
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化中的一部分,既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又与我们的工作、生活须臾不可分。它们有些意思简洁明了,有些单从字面来理解很容易望文生义,闹出笑话。衷心希望本书能帮助广大读者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的成语,并能得心应手地在实际中运用。
《中侨大讲堂:成语故事大讲堂》:
下笔成章
【释义】一动笔就能写成好文章。形容才华横溢,思路敏捷。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
曹植自幼聪明好学,写起文章来又快又好。一次,曹操故意问曹植:“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找别人帮你写的呀?”
曹植跪下禀告:“父亲大人,儿能出口成论,下笔成章,干吗要请别人帮忙?父亲如不信,就请当面试我一试。”
不久,曹操在邺下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曹操有心要试试几个儿子的文采,就叫他们都登台游览一番,然后要每人以铜雀台为题,当场写一篇辞赋给他看。曹植一会儿工夫就交了卷,曹操读罢赞赏不已,更加宠爱曹植,一度很想他立为太子。
曹植虽然很有文学才华,但性情孤傲,喜欢饮酒,不如哥哥曹丕稳重、成熟、有城府。曹操通过长期观察,最后认定曹植在政治上不如曹丕精明能干,决定由曹丕做继承人。后来曹丕做了魏文帝。曹植受到曹丕的猜忌和排挤,只活到41岁,就郁郁而终。他留下的《白马篇>《送应氏》《赠白马王彪》《洛神赋》等作品,都是传世之作。
下马作威
【释义】指新官上任,显示威风。
【出处】汉·班固《汉书·叙传》。
西汉有个叫班伯的少年,家世显贵,常出入宫中,很受皇帝的信任。当时,定襄石、李两家大姓对抗朝廷,捕杀地方官吏,弄得定襄一带人心惶惶。班伯听到此事,主动向皇上请求去定襄做太守。
定襄的豪绅大姓听说来了一位年少气盛的新太守,料定他走马上任初期,要雷厉风行,大抓大杀,显示一下威风。因此,他们把犯了罪的人藏了起来,然后静观其变。
班伯首先请来了当地的豪绅大姓,对他们客气地说:“在座的都是我的父兄师父,今后有什么事,还需要大家鼎力相助,班伯一人治理不好定襄,也不打算在定襄待得太久。定襄是在座诸位的,要治理好也是诸位的事。我这次来,只同大家交个朋友。”说完,班伯对年长的行了儿孙礼。从这以后,班伯果然不问定襄的事,日日广交朋友。久而久之,他结交了不少的人,逐渐了解到那些犯法的人匿藏在何处。于是,班伯召集官吏,分头捕获,不到10天,郡中震动。定襄很快恢复了秩序。
《汉书·叙传》中记叙此事中有这么一句话:“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成,吏民悚息。”后来“下车作威”演化为“下马作威”“下马威”的成语。
与人为善
【释义】偕同别人一起做善事,或帮助人做好事。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的学生子路,道德和学问修养都很好,孟子在给弟子讲课的时候,常常拿子路的事迹教导学生。
有一天,孟子说:“子路这个人是很虚心的,别人指出他的毛病和不足,他就非常高兴。从历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别人的优点,自己来实行善事。大禹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听到谁说善言,就向谁敬礼。舜更是了不起,他把别人的长处吸收过来,把自己的短处抛弃掉,做起善事来非常愉快。舜从种庄稼开始,后来又做陶器、当渔夫,直到最后做了天子。他身上的优点、美德全是从别人身上学习、吸收来的。所以总括起来说,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便是‘与人为善’,也就是说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与人为善’。”
与民同乐
【释义】君王与百姓一同欢乐。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
有一天,齐宣王在自己的离宫里盛情款待孟子。在酒宴上,他很得意地问孟子说:“像您这样道德高尚的贤者,也会享用这种人间老百姓的快乐吧?”
孟子回答:“是的,如果他们得不到快乐,就会怨恨国君。国君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就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反之,国君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国君如果能够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就能使天下的人归服于自己。”
齐宣王连声夸奖说:“这真是圣人之见啊!”
才疏意广
【释义】志向很大,但才干不足。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
东汉末年的孔融,字文举,孔子第二十世孙,幼年时就被人称为奇才。
当时,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一连占领了好几个州。孔融因为触犯了董卓,被派到正当黄巾军要冲的北海郡为相。孔融到北海后,一方面表彰儒家,厚待儒生;另一方面集合民众,迎击黄巾将领张饶,可是很快被张饶打败,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退保朱虚县。不久,黄巾再次攻打北海,孔融不能抵抗,移兵都昌县,又被义军包围,情势万分危急,只得向当时任平原相的刘备求救,刘备派出3000人马,替他解了围。
以后,袁绍、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孔融揣摩这两人有图谋汉室的野心,因而立志为国家平定这两股势力,但是最终一点儿成效也没有。建安元年,袁绍的儿子袁谭攻打孔融,最后,孔融部下仅剩下几百人。孔融自己却依旧凭桌渎书,谈笑自若,直到夜间城被攻破,才逃到东山,妻儿全部被俘。后来,孔融死于曹操之手。
孔融成年后,声望很高,志向远大,可惜缺乏治政、治军的实际才干。因此,《后汉书·孔融传》评价他“才疏意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