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与<拾遗记>研究》对王嘉及其《拾遗记》进行了宗教本位和文学视阈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具体而言,书中对王嘉的籍贯和卒年进行了考证,对其交游和著述作了深入的探究,并从儒、释、道及谶纬之学四个方面对王嘉的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对《拾遗记》的研究首先是梳理了历代官修、私修书目对《拾遗记》的著录,并对《拾遗记》的版本及体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次是对《拾遗记》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等的专题研究,涉及到了《拾遗记》中的女性、神话,《拾遗记》的语言特色,有意而为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萧绮及其《拾遗记录》五个方面。
王嘉为东晋陇西安阳(今甘肃秦安)人。他的《拾遗记》一书是搜集了当时流传的一些历史传说,按时代的先后为序编为九卷,末为国内名山一卷,共十卷。以前除个别读书札记和近代以来有关魏晋志怪小说的论著提到以外,少有人对王嘉及其《拾遗记》作专文论述。1941年《齐鲁学刊》第2期刊有左海的《拾遗记》一文,是近代以来的第一篇专论;1961年5月27日《甘肃日报》刊有苏丰、江夏的《志怪小说作家王嘉》,也算是比较早的专文。20世纪80年代初李鼎文先生等领头所编《甘肃古代作家》①,其中有颜廷亮写的《王嘉》,对王嘉生平方面作了简单介绍,主要论述《拾遗记》一书内容与艺术上的成就,提出“《拾遗记》和与之同时的其他小说一起,构成了我国小说在唐代正式出现以前的最高发展形态”。“还为我们保存了很多神话传说。”认为“王嘉是甘肃小说界的开山鼻祖之一”。
因为中国古代并无今日小说之概念,其所谓“小说”,不是归入“杂史”,便是归人“子书”。《拾遗记》多载当时的古今传说故事,自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至明杨慎的《丹铅总录》、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都从杂史的角度观察之,评价不是很高。大部分学者仅仅肯定其文章辞藻和艺术描写上的长处。如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说:
《皇娥》等歌,浮艳浅薄,然词人往往用之,以境界相近故。①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说:
历代词人,取材不竭,亦刘勰所谓“事事奇伟,辞富膏腴。
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者欤?②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③将其归人“志怪小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但该书在具体评论中仍承袭前人,从杂史的角度进行评价,言“其文笔颇靡丽,而事皆诞漫无实”。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志怪小说的角度对《拾遗记》加以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范宁的《论魏晋志怪小说传播和知识分子思想分化的关系》④一文,认为王嘉“和嵇康、张华、干宝等人一样,将神异的现象作为题材,只是写作的态度改变了,不是信仰而是玩赏”。并且说“王嘉《拾遗记》里面的人物表面是名士的,而实质是方士的”。虽然有些不着边际,但显然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作品与作者。至于他所说:“至于内容方面,就题材说还是神异的,不过这些神异的东西不是超现实的,而是富有人间烟火气,有人情味。”这对《拾遗记》研究明显是一个推进。但总的来说,还是缺乏较深入的研究。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⑤和《唐前志怪小说辑释》⑥对王嘉与《拾遗记》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王兴芬,女,1973年生,甘肃靖远人。1995年毕业于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2004年9月至2010年6月,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献的教学与研完工作。曾在《宗教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北方论丛》《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各一项。
绪论 王嘉与《拾遗记》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 唐前的研究
二 唐代至清末的研究
三 民国初年至今的研究
第一章 王嘉的生平与思想
第一节 王嘉的生平、交游与著述
一 籍贯
二 卒年
三 交游
四 著述
第二节 王嘉的道教思想
第三节 儒家思想对王嘉的影响
第四节 王嘉与佛教
第五节 王嘉与谶纬之学
第二章 《拾遗记》的历代著录、版本及体例研究
第一节 《拾遗记》历代著录情况
第二节 《拾遗记》版本研究
一 《拾遗记》的各种版本
二 《拾遗记》的版本系统
第三节 《拾遗记》与杂史杂传
一 独特的史体结构
二 史的叙事特色
第四节 《拾遗记》与地理博物体志怪
一 地理博物体的内容
二 地理博物体的结构
第三章 《拾遗记》专题研究
第一节 《拾遗记》女性命运的文化透视
第二节 《拾遗记》神话研究
一 《拾遗记》中的神话解读
二 《拾遗记》中神话的宗教化与历史化
第三节 《拾遗记》的语言特色
一 鲜明的赋体特征
二 诗文融合
三 形象化的语言
第四节 有意而为的志怪小说《拾遗记》
第五节 萧绮与《拾遗记录》
附录一 王嘉资料汇编
附录二 《拾遗记》资料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