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庚日记(套装共3册)》为张庚先生现存日记的整理。张庚终其一生从事戏剧工作,为我国戏剧创作、评论、教育和史论研究做出了贡献。《张庚日记(套装共3册)》把张庚日记进行整理收录在一起出版,将对戏剧史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张庚(1911—2003),我国知名的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戏曲史家。自1931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始,终其一生从事戏剧工作,为我国戏剧创作、评论、教育和史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著作有:《戏剧概论》(1936年)、《戏剧艺术引论》(1948年)、《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1954年)、《戏曲艺术论》{1980年)。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戏曲志》《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当代中国戏曲》。辑70余年文章为《张庚文录》(八卷)。
(一)1951-1962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二)1 963-1967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一九六七年
(三)1988-1998
一九八八年
一九八九年
一九九〇年
一九九一年
一九九二年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四年
一九九五年
一九九六年
一九九七年
一九九八年
编后记
《张庚日记(套装共3册)》:
十三日 星期日 上午,在家休息。 一时,在雨中谒列宁墓。
我们住在红场附近,每天从窗子望出去,无论天晴下雨,站排谒墓的总有半里路长。我们去这天也是雨天,人也是这样多。有的有雨衣,有的没有雨衣也这样在那里淋着。我们还想象不出来,这些人都是外地来的呢还是也有莫斯科人。
红场是一个不大的长方形。东西(不正)长,南北短。西边是历史博物馆的红房子;东边是一所有名的古迹,一个古教堂叫作华西列·不拉任勒堂(音),是400年前的古建筑,九座塔,下面是立在一个基础上,据说这是当时的作风,现在这个教堂是历史博物馆的分馆。北面的一排楼房是一些政府机关,据说是商业贸易机关。西南就是克里姆林宫墙,宫墙不高,红色;墙西的钟楼下面就是克里姆林宫正门,这就是有名的依凡钟楼——高72m,上面的红宝石五角星高3.75m,是1937年安上去的。
列宁墓位置在依凡钟楼西边宫墙下面,位当红场东西的正中点。墓的外表不算高大,暗红和黑色的大理石建成。从印象上说和许多皇帝的陵墓以及南京的中山陵完全不同,不是那种故作崇高尊严的大,而是朴素的、可亲的,但无疑的是庄重结实的,象征着列宁的作风。进门后,左转又右转,下石级,然后再右转进一个铜门,就到了列宁的陵寝了。内部光线柔和,列宁的玻璃棺材停放在较高处。我们再右转上一二石级,在左手边和视线相平的地方,透过玻璃便清清楚楚可以看见列宁的遗容了。初看的时候,只见一个透着红光的列宁的头脸,一双手平直而安稳地搁在身上,仿佛是握着的手。好像红的灯光是从头和手的里面发出来的光,仔细看时,才知道是红灯照在脸上、手上的反光。身上是黑色的衣裤,所以身上没有光。这样就认识出来,列宁似乎是安稳地睡着了。
我们一边走,一边目不转睛地望着列宁,希望让他的印象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子里,可惜时间是那么短,我们已经走过了他的遗体,下了台阶,出了另一个铜门,并且走出墓门了。
沿着雨的走道,我转到西边的宫墙下。靠左手,一个长形的大理石沿边的草坛,这就是兄弟陵,是十月革命时500个革命者牺牲在此的墓地。列宁曾在此讲演过。右边,在宫墙上和视线平行嵌着一列黑大理石小方碑,这也是许多革命先烈骨灰的藏放处。这是墓西墙上的一列,墓东也有一列,高尔基的骨灰就在其中。墓后正中的宫墙上有一座严扃的铁门,门和墓之间有五个墓,从西到东是:日丹诺夫、伏龙芝、斯维尔德罗夫、杰尔任斯基和加里宁,都是大理石的,颜色是青灰,稍有深浅不同,都立有胸像。过去是东边的兄弟陵和烈士骨灰。然后转到墓前。
我们这样完成了谒墓的巡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