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决策分析教程》主要介绍在生产管理中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计算过程。全书分为9章,分别介绍决策分析的发展历史以及概念和分类,风险型决策方法,多指标决策,给出指标信息的决策方法,多指标风险型决策,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对策论和解析结构模型。在介绍各种决策分析理论和方法时,尽量结合生产管理的具体应用背景,力求运用一些简单的或大家都熟悉的问题来阐述一些相对复杂和抽象的决策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使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全国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决策分析教程》可作为经济类、管理类本科或专科学生的决策分析课程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经济和经营管理人员参考。
决策是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行为。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西蒙教授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决定的意思,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条件,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决定。
决策分析是研究决策行为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学科,它涉及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信息科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许多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决策,研究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决策质量,减少决策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者经常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并做出决策。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或决策者越来越迫切需要掌握决策理论中的数量分析方法。本书便是介绍目前在管理领域中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除了绪论,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型决策方法、多指标决策、给出指标信息的决策方法、多指标风险型决策、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对策论和解析结构模型。在叙述各部分的内容时,作者力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读者比较熟悉的问题或比较简单的问题来讲解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而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
如在第2章中,我们通过为一位农村亲戚咨询购买家用计算机这一简单例子,使学生理解风险型决策对不同后果的判断与偏爱这两个基础,以及风险决策方法主要作用是归纳总结决策者的判断和偏爱,并让一个决策者明白,他应该如何行动才能使决策的最终结果与他的判断和偏爱基本一致。在该章中,我们还通过摸坛试验这一简单的例子,使学生理解贝叶斯决策模型后验概率及其计算、情报价值等主要基本概念。另外,还通过一个风险投资案例,使学生理解期望准则应用的条件是在多次相同条件并重复进行的风险决策行为中,期望准则只有统计意义。
在第3、4章叙述多指标决策内容时,我们强调多指标决策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是将其转化为单个指标决策问题来处理。其中,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多指标决策问题转化为单个指标决策问题时,主要取决于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系数。
第5章多指标风险型决策是相对较为复杂的内容,但在现实中应用又很多。我们在介绍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后,以一个综合应用实例来说明分析的步骤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6章层次分析法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什么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可以表示诸要素(因素)的权向量,为此,我们通过将一个单位的石头分成若干块小石头这样简单的例子,使学生轻松理解这一重要原理。
第7章的内容相对难一些,教学时,可适当复习运筹学课程中有关线性规划及其对偶规划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第8章中,我们通过“囚徒的困境”的实例,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纳什均衡这一比较难理解的重要概念。
本书将第9章“解析结构模型”作为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考虑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系统结构模型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分析实际系统并进行决策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通过手机广告业务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该内容。
本书是在作者编写的“决策分析”讲义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肯定还有不少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林齐宁
2012年11月
第1章 绪论
1.1 决策分析的发展历史
1.2 决策的概念和分类
1.2.1 决策的概念
1.2.2 决策的分类
1.2.3 决策分析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2章 风险型决策方法
2.1 风险型决策方法概述
2.1.1 问题的提出
2.1.2 风险型决策的基础、原则和作用
2.2 无概率资料风险型决策
2.2.1 大中取大准则
2.2.2 小中取大准则
2.2.3 α系数准则
2.2.4 大中取小悔值准则
2.2.5 合理性准则
2.3 无试验风险型决策
2.3.1 报童问题
2.3.2 无试验风险型决策模型定义
.2.3.3 机会损失与线性损失
2.3.4 应用举例
2.3.5 风险投资决策案例1--可重复投资分析
2.4 有试验风险型决策--贝叶斯决策
2.4.1 摸坛试验
2.4.2 有试验风险型决策模型定义
2.4.3 有试验风险型决策模型分析步骤
2.4.4 实例分析
2.5 价值与效用(偏爱的量化)
2.5.1 价值与效用的概念
2.5.2 货币后果的效用
2.5.3 风险投资决策案例2--产权酒店分析投资
练习题
第3章 多指标决策
3.1 多指标决策概述
3.1.1 问题的提出
3.1.2 从单目标决策到多指标决策
3.1.3 多指标决策的特征
3.2 多指标决策基本概念
3.2.1 实例
3.2.2 多指标决策与多目标规划
3.2.3 多指标决策的构成要素
3.2.4 解的意义
3.2.5 非劣解的平均个数
3.3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3.3.1 标准化处理方法
3.3.2 模糊指标的量化
3.3.3 计算实例
3.4 无信息的决策原则
3.4.1 最大最小原则(max min)
3.4.2 最大最大原则(max max)
3.4.3 折中系数法
3.5 线性加权和法
3.6 加权系数的确定方法
3.6.1 主观赋权方法
3.6.2 客观赋权方法
练习题
第4章 给出指标信息的决策方法
4.1 水平法
4.1.1 满意水平法
4.1.2 期望水平法
4.2 字典序法
4.3 全排列法
4.4 线性分派法
4.5 优劣系数法
4.6 理想点法
4.7 总体综合评价
练习题
第5章 多指标风险型决策
5.1 问题模型
5.2 转化为单指标风险决策
5.3 转化为多指标决策
5.4 应用实例--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5.4.1 多指标风险决策分析的一般步骤
5.4.2 实例分析
练习题
第6章 层次分析法
6.1 问题提出
6.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6.2.1 层次分析模型及其构造
6.2.2 判断矩阵及其标度
6.2.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6.3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6.4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6.5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练习题
第7章 数据包络分析
7.1 问题提出
7.2 dea的基本模型--c2r模型
7.3 dea有效的经济含义
7.3.1 生产可能集
7.3.2 生产函数
7.3.3 dea有效的经济意义
7.4 dea方法的实施步骤与实例
7.4.1 dea方法的实施步骤
7.4.2 dea方法的应用实例
练习题
第8章 对策论
8.1 对策论概述
8.1.1 对策现象与对策论
8.1.2 对策问题的组成
8.1.3 竞争条件的假设
8.1.4 对策的分类
8.2 纳什均衡
8.2.1 纳什均衡的定义
8.2.2 纳什均衡实例
8.3 矩阵对策
8.3.1 具有纯策略的矩阵对策
8.3.2 具有混合策略的矩阵对策
8.4 矩阵对策的基本定理
8.5 矩阵对策的解法
8.5.1 图解法
8.5.2 线性规划法
练习题
第9章 解析结构模型
9.1 解析结构模型概述
9.2 结构模型的有向图与矩阵描述
9.3 系统可达性
9.3.1 布尔矩阵的运算
9.3.2 可达性计算
9.3.3 回路与强连接
9.4 系统单元的划分
9.4.1 区域划分
9.4.2 级别划分
9.5 手机广告业务系统解释结构模型
9.5.1 解释结构模型计算步骤
9.5.2 手机广告业务系统解释结构模型
练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