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是全国高等院校农林学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新一轮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对该课程的教学学时压缩很多,现有的《土壤肥料学》教材容量大,教材价格的虚高影响了学生购书的积极性,而土壤肥料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增补,因而,作者从2004年开始组织全国12所高等院校长期从事土壤肥料教学的骨干教师,讨论并编写一本内容与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相配套的《土壤肥料学》新教材。
绪论
第一节 土壤肥料在农林业生产及陆地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土壤和肥料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及面临任务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 成土矿物和岩石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母质的形成
第三节 土壤粒级
第四节 土壤质地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第三节 土壤腐殖质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第五节 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第一节 土壤孔性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第三节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第四章 土壤水分
第一节 土壤水分的形态与能态
第二节 土壤水分的运动
第三节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第一节 土壤空气
第二节 土壤热量状况
第六章 土壤胶体、酸碱及氧化还原特性
第一节 土壤胶体
第二节 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第三节 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第四节 土壤酸碱性
第五节 土壤的缓冲性
第六节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七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 土壤分类和分布
第四节 我国部分土类的分布和主要性质
第八章 土壤的培肥及其保护
第一节 土壤的培肥
第二节 土壤的侵蚀及防治
第三节 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的根外营养
第十章 氮肥
第一节 氮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三节 氮肥的合理施用
第十一章 磷肥
第一节 磷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第十二章 钾肥
第一节 钾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钾肥的有效施用
第十三章 钙肥、镁肥及硫肥
第一节 钙肥
第二节 镁肥
第三节 硫肥
第十四章 微量元素肥料
第一节 硼肥
第二节 钼肥
第三节 锌肥
第四节 锰肥
第五节 铁肥
第六节 铜肥
第十五章 复混肥料
第一节 复混肥料的意义及其发展动向
第二节 复混肥料的主要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三节 肥料的混合
第十六章 有机肥料
第一节 有机肥料概述
第二节 粪尿肥
第三节 堆肥、沤肥、沼气池肥和秸秆还田
第四节 绿肥
第五节 泥炭及腐殖酸肥料
第六节 微生物肥料
第十七章 施肥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施肥原理
第二节 计量施肥
第三节 施肥技术
第二节 土壤和肥料的基本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陆地表层”说明土壤的位置,“疏松”指其物理状态,区别于坚硬整块的岩石。土壤之所以“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主要由于土壤具有肥力。任何一种土壤都有一定的肥力,只是高低不同,所以,土壤的概念与土壤肥力的概念是分不开的,肥力是土壤的本质。但是,什么是土壤肥力,国内外学者长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般西方土壤学家传统地把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原苏联土壤学家威谦斯则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同时而又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表明,土壤养分和水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水平是重要的,但不能全面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因素至少应包括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水、肥、气、热)4个肥力因素。土壤中,只有诸肥力因素同时存在,而且处于相互协调状态,才能保证植物“吃饱、喝足、住得舒服”,从而获得丰收。所以,我国多数土壤科学工作者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又互有联系的。土壤肥力是土壤本身的属性,而土壤生产力是指土壤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植物产量的高低是由土壤和其环境共同决定的,因为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产量的高低,还要受大气、温度、降水、日照、地形、灌排条件以及有无污染环境因素的影响。高产的土壤,必定是肥沃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断定,肥沃的土壤一定高产。干旱地区有肥沃的土壤,但是在没有灌溉设施的经营管理制度下,对作物来说,这些土壤不可能是高产的。可见,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土壤生产力的全部。区分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这两个不同概念,对土壤管理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使我们认识到,提高土壤生产力,即提高植物产量,既要研究土壤与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也要重视土壤肥力的研究。
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称为肥料。
肥料分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3大类。化学肥料是指那些含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大多是在工厂里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或采用天然矿物生产的,一般也叫做矿质肥料。有机肥料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物质的改土肥田物质,它们大多是利用各种动物排泄物、植物残体或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天然杂草以及城乡生活垃圾等有机物经过简单的处理而成的,因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有时也叫农家肥料。微生物肥料简称生物肥,是指含有大量微生物菌剂的微生物制剂,将它们施到土壤中,在适当的条件下进一步生长、繁殖,通过微生物的一系列生命活动,直接给作物提供某些营养元素、激素类物质和各种酶等。
目前,肥料的发展趋势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由单一成分向多成分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从粉状到粒状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诸如复合肥料、混合肥料、混配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等新型肥料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