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魂:航天精神纪事》是2011年中国宇航出版社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55年的光辉历程而编写的一部纪实文学。它用深情的语句讲述了一段生动感人、可歌可泣的事迹,披露了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次:在建国初期,第一颗导弹的决策和研制过程;在核弹发射成功后,第一颗核导弹的神秘研制过程;在“文革”时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离奇研制过程;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漫长研制过程;第一次开展载人航天的曲折故事;第一进行月球探测的幕后故事……
201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根据同名纪实文学改编、录制了大型广播纪实报道剧《天魂》。广播剧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录制,共37集,每集30分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首播后,其他频率将后续跟进播出。作为记述中国航天事业历史进程的重要作品,本剧包含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50年创业经历的真实讲述,是一部记述航天人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有声教材,更是一部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声音档案。
《天魂:航天精神纪事》一部揭秘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英雄史记,一本记述航天人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生动教材,一首奏响航天人不懈求索开拓天疆的嘹亮赞歌,一幅描绘航天人放飞神舟拥抱嫦娥的历史画卷!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百种重点出版物;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天魂:航天精神纪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编成37集同名广播纪实报道剧。
航天人的事业在天上,弹箭星船,遨游太空;航天人的生活在人间,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天上与人间,浪漫与现实,构成了他们人生宏大的生活背景;以国为重,坚韧顽强,成为贯穿宏伟事业的永恒精神!
第一章 大国的抉择
1. 这是决定命运的
2. 钱学森回来了
3. 神秘的"老五院"
4."老大哥"的礼物
5. 从仿制起步
6. 一步一步爬楼梯
7. 逼上"梁山"
8. 争气弹
第二章 尖端技术买不来
1. 不信"东风"唤不回
2. 有弹无枪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3."黑猫中队"的覆灭
4. 吹响飞向太平洋的号角
5."中国飞鱼"声名鹊起
6. 四海欢呼水下腾蛟龙
第三章 太空高挂中国星
1. 叩问苍天
2. 能在中国着陆就是胜利
3. 不"买星",要"造星"
4. 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5. 抢救"风云一号"
6."百家星"成为"世界星"
7. 小卫星的大用途
第四章 开辟飞天长征路
1. 毛主席说:8公里也了不起
2. 长征火箭第一飞的背后
3. 悲壮的首发式
4. 中国不能在静止轨道上缺席
5. 追赶太阳的脚步
6. 从"纸上谈兵"到挺进国际市场
7. 承载新的光荣与梦想
第五章 大山深处的赞歌
1. 建设战略大后方
2. 泪水汗水交织的日子
3. 挺直的脊梁
4. 感天动地的壮歌
5. 大山魂
6. 最后的村庄
第六章 向着更广阔的天域
1. 曙光来临
2. 太空漫步
3. 火箭是有生命的
4. 深空探测第一步
5. 探月之旅
6."二姑娘"披嫁衣
参考文献
后记
1950年10月19日,傍晚。夕阳落尽,乌云四合。以我东北边防军更名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百万人马蹑足潜踪,熄火禁声,神不知鬼不觉地跨过了鸭绿 江,进入朝鲜北部。他们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每日黄昏至凌晨4时悄然行动,天一亮便隐蔽不动,以至于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浑然不觉。10月底的一天,中南海紫云轩。下午,秋意正浓,艳阳正暖。毛泽东从 容地坐在宽大的书桌前批阅文件,他不时地抬起头望向窗外。身边的警卫员 理解毛泽东的心思,每天这个时候,他都会收到朝鲜战场上的消息。中国出兵朝鲜,别无选择—朝鲜亡则中国危,假若侵朝美军压至鸭绿江,中国在毫无缓冲之地时再用兵,形势就危险了。迫于局势,毛泽东、周恩 来、彭德怀等人力排众议,果断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然而,中国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用兵,能取胜吗?一些人对美作战 无自信。毛泽东有信心,但也没有绝对把握。从军事指挥上,毛泽东派身经百战的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又 亲自指挥,他有信心赢美国;论士兵斗志,毛泽东也放心。然而,最让毛泽 东不放心的是我军的武器装备。和美国相比,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实在是相形 见绌。就在一年前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受阅部队的武器,从大炮到 坦克,从汽车到飞机,有95%是“战利品”。这些品种五花八门、被称作“万国牌”的武器装备多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从敌方缴获的,而且几乎 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不仅性能落后,甚至连修理用的零配件都 找不到。如今,在“老大哥”苏联的援助下,志愿军虽然已经配备了较为先 进的苏制武器,而美国却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了先进的飞机、大炮、坦克、步枪,还有让全世界望而生畏的导弹和核武器。导弹,是一种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具有制导系统的武器,可携带数 吨炸药或更少重量的核弹头,准确命中目标。导弹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 远距离遥控发射实施突然打击,命中精度极高。可谓是“拒敌于千里之外,灭敌于无形之中”。核武器更为可怕,其中原子弹是代表。几年前,美国为了提前结束二战,用B-29轰炸机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投下了全世界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又 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每颗原子弹的破坏力都远超过1.5万吨TNT当量,而且伴有巨大的冲击波、光辐射、穿透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据统计,日本两 地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最终达到37.5万。原子弹爆炸之后,许多幸存 者也饱受辐射后遗症的折磨,包括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遭到两颗原子 弹轰炸的日本旋即宣布战败投降。从那时起,全世界都领教了核武器的威力,世界人民都笼罩在这可怕的核阴影之下。正当毛泽东陷入沉思时,警卫员报告:“聂帅到。”作为总参谋部代总长,聂荣臻负责志愿军出国作战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补兵、轮换等工作,日夜忙碌,有时几天几夜睡不了觉。他手拿电 报,面有喜色:“主席,第二次战役打胜了!”毛泽东急忙按灭手中的烟蒂,抓过电报,连说:“好!”按毛泽东的部署,志愿军的前两次胜利,都是在敌人措手不及,毫无防 备,而且是在兵力两倍、甚至三倍于敌兵的优势下,实施突然打击而取得的。毛泽东很快收敛了笑容,他点燃了一支烟,来回踱步。现在,志愿军的 实力已经全面暴露给敌人,接下来的仗怎么打?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停住脚步,自言自语道:“和老美比,我们装备落 后,无制空权,缺乏坦克和炮兵支援,也没有制海权,这个缺陷已经越发明 显了……”事实确实如此,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志愿军因缺乏步兵反坦克武器吃了 大亏,志愿军兵力上的优势被美军火力上的优势抵消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 围美军往往能在强大的地空火力的支援下逃出包围。美军第10军在东线遭到 宋时轮兵团包围时,大部从海上撤走;第二战役中美军几个兵团被包围时,被空军救出相当一部分。一个月后,毛泽东命令聂荣臻:传令彭老总,用老法子—“零敲牛皮糖”。于是,志愿军又拿起了我军游击战的法宝,集中优势兵力穿插迂回分割 包围,他们用一个军一次只吃掉敌人一个营的办法,一点一点地取胜。就这样,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志愿军的 胜利震惊了美国政府,他们惊呼:中国陆军是一流的作战部队!对一流的部队就应该采取非常规的作战手段,这是美国的逻辑。11月20 日,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建议美国研究对朝鲜、中国东北以及内陆实施核 打击的目标,他说:“为了联合国军守住他们的阵地或重新向鸭绿江推进,使用原子弹是必要的。”美国空军和海军方面则认为:核轰炸可以产生足够 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妥协。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 的手段,以满足军事形势的需要。”记者杰克·多尔蒂问:“这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杜鲁门意味深长地说:“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消息传到中国,毛泽东和国防部所有将领都感如泰山压顶。1953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5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对印度总理尼赫鲁说:“如果不能实现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所幸的是,在美国的核大棒落下来之前,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书。虽然毛泽东立志“我们的国防应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 侵略我们的国土……我们不但要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要有一支强大的空 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1950年他还曾一连三次观看兵器展览,但在建国之 初经济一穷二白、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毛泽东也还没有下定决心要 研制中国自己的导弹、原子弹。促使毛泽东下决心搞出中国自己的尖端武器的,是美国一次次变本加厉 的核威胁。1954年8月,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袭扰大陆东南沿 海,妄图反攻大陆,再取政权。8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以阻止共产党占领台湾。8月11日,接替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 尔称,要“粉碎中国进攻台湾的任何尝试”。面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中国人民不能坐视。9月3日,毛泽东命令解 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猛烈炮击蒋军盘踞的大小金门岛和马祖岛。美国恼羞成怒,再次举起核大棒,这是美国的“杀手锏”。白宫政策规 划办主任罗伯特·鲍伊说:如果金门和马祖落入中共军队之手,美国将向两 个岛屿投掷核武器。1955年初,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罗伯特·卡尔内向报界 透露:美国已经拟定了一个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的计划…… 美国的核大棒如希腊神话中的达莫克利斯之剑,再次悬在中国人民的头 顶上。如果中国也有尖端武器,谁还敢动不动甩出核武器的大棒!正如周恩来 所说:“的确有可能造成一种力量来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因为现在美国和苏 联都掌握了原子武器……你用我也用,战争就无法进行了。”在经受了美国在朝鲜战争和台海危机两次核讹诈后,新中国的领袖们深 切地认识到,对付强权政治必须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掌握核武器,国家 的腰杆永远直不起来。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占世界第一位的大国,只有 掌握尖端武器,具备核反击能力,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基于这种认识,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尖端武器的决定,毛泽东曾一言蔽之:“这是决定命运的。”有一天,毛泽东问周恩来:“在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方面,我们的人才如 何?”周恩来回答:“我们有这方面的人才优势,在原子能方面,已经有钱 三强等几位科学家从国外归来,可以开展工作。在导弹方面,正在通过各种 途径,争取火箭专家钱学森早日回国。”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