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性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在医院内的实施已经越来越成型,并向家庭舒适服务延伸。通过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在家中身心上得到很好的照护,促进患者康复。
舒适护理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从多角度地进行舒适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不愉快的过程,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能针对患者各种不舒适的因子,给予舒适评估,提出问题,解决不舒适问题,给予患者一个最舒适的护理状态。
编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受到护理领域的优秀专家的启发,认识到患者舒适的重要性,开始学习舒适护理理念,通过课题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发展了多个舒适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受,发明多项舒适护理用具,获得国家专利八项,获得上海市创新护理用具成果奖。
本书编者切实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家庭舒适护理,介绍了舒适护理的内涵、舒适护理的意义,并从人体八大系统人手,就每一系统中的疾病进行讲解,提出舒适护理指导的策略,并给予护理小贴士提示,从而构成全面、整体的舒适护理指南,可供护理工作者,特别是居家护理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帮助患者提升舒适度。
杨青敏,女,主任护师,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教研室主任,并担任中国老年医学会医疗照护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中国护理管理人才培养项目课程讲师、中国南丁格尔志愿者总队副理事长、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会老年照护人才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主要研究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老年护理方向。先后承担国家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及闵行区科委课题共2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家庭护理全指导》等20余本专著,参编高等教育教材4本。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中华护理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上海市科技发明铜奖、闵行区科技成果奖等奖项20余项。获国家专利10项。
《家庭舒适护理指南》:
三、舒适护理小贴士
1.关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通过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血管功能。因此,在患者病情稳定,心衰基本控制后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被动、主动运动,随后下床练习站立,进行走步、散步、踏车上下楼梯等运动。运动时需有人监护,循序渐进地进行。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不同,应采用不同的运动锻炼方式。
(1)心功能I级的患者可以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2)心功能Ⅱ级的患者应充分休息,可增加午睡时间和夜眠时间,有利于下肢水肿的消退;在活动方面以步行、打太极拳为宜,日常自理活动课自行完成,偶尔也可进行上下楼梯等活动。
(3)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并抬高床头,允许患者缓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活动,也可在室内行走,但应该在家属或其他照顾者的监护下进行;日常自理活动可在照顾者的协助下完成。
(4)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由他人协助,同时还应协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被动及主动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在心功能恢复后应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弱。
(5)运动时以不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头晕、疲劳等不适为宜。
(6)患者锻炼时应注意安全,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人院治疗。
2.关于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冠心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大多数老年人因为生理因素及疾病影响多伴有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多梦等,也有的老年人白天易打瞌睡,而晚间则不易入睡。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
(1)老年人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新的生活内容充实退休后的生活,发展新的社交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2)睡姿尤以右侧卧位为好,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位过久,可调换为仰卧位。舒展上下肢,将躯干伸直,勿将手压在胸部,不宜抱头枕肘,双下肢避免交叉或弯曲,保持气血通畅,呼吸自然平和。
(3)避免睡前兴奋,因此睡前不要做过强的活动,不宜看紧张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勿饮浓茶或咖啡。
(4)睡前勿进食,睡前进食会使横膈肌向上抬,易引起多梦、说梦话、发梦魇,应极力避免。
(5)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适当散步、热水泡脚、按摩足下、听舒缓的音乐等。
(6)睡前少饮水,先小便,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数。
(7)调整卧室环境:睡前关灯,停止噪声干扰,室内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8)调节睡眠时间:睡眠时间一般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生活习惯自行调节,一般60~70岁睡7~8小时为宜,70~80岁睡6~7小时为宜,80岁以上睡6小时即可(包括午间休息1小时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