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也是大学生快乐学习的基本保证。本书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大学生怎样学习、生活、恋爱、与人交往等实际问题出发,把目光投向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成长为核心,注重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力,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教育部在2011年下发的《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6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全国各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对我们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本书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涵盖了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人格发展、情绪调节、恋爱和性心理、挫折应对、学习心理、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主题,共九章。从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出发,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内容通俗易懂,理论分析到位,案例翔实丰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性。
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徐英杰编写第一、三、七、八章,翁秀琴编写第二章,陈爱平编写第四、五章,洪慧贞编写第六、七章。全书由徐英杰和郑春华负责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学院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关怀和鼎力相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受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本书难免存有疏漏、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群体,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对自我认识进一步深入,自我意识日趋成熟与完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增多,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一些大学生还建立了较稳定的恋爱关系。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交往以人格平等为基础
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的,平等的观念早已深人人心。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基本成熟,因此,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应把平等的交往作为继续交往的基础。
(二)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他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在人际交往中大都采取积极的心态,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往,能以主动开放的姿态面对现实社会。
大学生交往对象从过去的同学、教师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交往的范围也从寝室、班级、学校扩大到社会各领域。交往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无话不谈的好友、细心体贴的男(女)朋友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交往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出交往方式的多样性。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在传统的交往方式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兴的内容,无线通信工具——手机、电子邮箱、微信、微博等被当代大学生广泛应用。新交流方式的使用,打破了传统人际交流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三)交往的单纯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中学阶段相比较,有了一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但是主体上还是以情感性、精神性为主。人们常说“同学友谊最珍贵”就体现了这一点。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多数以合得来作为交往的准则,对自己朋友的期望值较理想化,易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衡量朋友。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既有内在的心理因素,也有外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个性特征
大学生的个体能力、性格、品德等个性特征,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经过研究发现,人际吸引力最重要的成分是人的内在属性,如涵养、幽默、礼貌等,第二是形体的特点,第三是个人表现出的特殊行为,第四是个人的角色地位引起的他人的爱慕与尊敬。
(二)距离因素
邻近性是指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人们在时空上越接近,双方交往和接触的机会就越多,彼此间就越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说明时空距离是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相似性因素
所谓相似性,包括年龄、学历、兴趣、爱好、态度、容貌等方面的类似性或者共同性,具有上述某方面相似性的人容易成为朋友,建立密切关系。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若有共同的态度与价值观,不但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与共鸣,同时也容易预测对方的感情与反应倾向,在交往过程中彼此容易适应,从而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需求互补性因素
所谓互补是指人的个性表面的差异,由内在的共同的观点或看法来弥补。互补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需要或动机。有时两个性格不相同的人却相处得很好,并成为好朋友,这就是由于双方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想利用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
(五)个人形体、才能与专长等因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的长相、穿着、仪表、容貌、体态,往往是构成人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初次交往的第一印象中。大学生比较崇拜和羡慕有真才实学的人。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或有某方面的特长,对别人就有一种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