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个60平米的房间里,河马的家中,藏了上千只食器,有些用来装菜,有些用来盛饭,有些要插*鲜的玫瑰,有些要烧*好吃的米饭。
每一只碗盘食器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的小时光和*合拍的食物。河马用这些来自世界各处的有趣的食器,开启了属于他的小食堂,将记忆中的美味完美还原,留住母亲亲手传递的家乡味儿,他邀请各种各样的朋友去家里分享这份记忆,也留住了寒来暑往的朋友们的笑声。
作家苗炜说:我们都在残酷的世上谋一口饭,河马这本书看着让人温暖。他提醒你,我们要把日子过得有烟火气,别总叫外卖。与其花一个小时焦虑,不如花一个小时做饭,吃饭的时候就把心思都聚拢在饭菜上,这样我们慢慢就会踏实下来。
这本书还得到了香港漫画家欧阳应霁、日本陶艺大师小野哲平,知名歌手、饭爷品牌创始人林依轮,生活美学家、雕刻时光、失物招领创始人小猫的倾情推荐;
200余张精美图片,8万字真挚文字,让我们一起回到炊烟时代。
1、 繁华都市中,漂泊、工作、情感,都有可能让你陷入一时的绝望和低谷,而回到家的暖锅热灶,亲手开火做出来的一菜一汤,多少能让残酷的生活变得温暖。哪怕点外卖,也要用自家的碗去盛,生活需要仪式感,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有尊严。
2、 这本书的作者河马本身拥有一份全职工作,工作之余,他*的乐趣来自于到处搜集好看的食器,以及给这些食器搭配它们*合宜的饭菜。他的家乡在贵州,记忆里全是妈妈端上桌的那些家乡味道,那也是人生中*快乐的记忆。为了保留住这份美好,他从妈妈那里学来了所有武艺,每天都会为自己做上一道菜,而一到周末,不管平时有多忙,他一定会招待朋友们吃一顿精心制作的河马家宴。他的家宴越做越出名,虽然只有一桌,虽然预约极难,但河马食堂,成了偌大的北京城一个温暖的所在,人们相约而来,不光是为了那口吃的,更是为了那份老友欢聚的喜乐。
3、 这份珍贵的快乐,不仅可以感受到,更可以学到。本书有8万字,上百张图片,点点滴滴记录了河马做过的那些菜,那些让朋友们吃后回味无穷的菜,那些让自己的心情瞬间变得好起来的菜。既有精美的图片展示,也有动人的故事叙述,更有实用的做饭步骤,可以跟着他的指点,一步步从头做起,你会发现,做一道姜汁烧肉一碗番薯糖水,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冬天的南瓜煨酒,深夜的红豆糯米团子汤,无论何时,都能体贴你劳碌不堪的胃。
我们都在残酷的世上谋一口饭
收到河马君这本书稿的时候,我正在法兰克福参加书展。孔子学院做了一个中国美食的展览,带去了几十本以美食为主题的中文图书,如果河马这本书早一点儿出来,肯定也会摆在展台上。展位上最突出的位置,留给了一张操作台,每天都有一位拉面师傅进行三场拉面表演,现场做出来的面条,装在小碗里,分送给观众。牛肉和香菜欠奉,只有一种酱汁,浇在面条上,也挺可口。
中国展位边上,有一个更大的开放式厨房,家伙什儿齐全,每天都有一位大厨,讲怎么做鱼,怎么做虾。下面有三四十个座位,经常能坐满。展馆里沙龙、演讲、座谈遍地开花,有讲空间开发的,有讲消费潮流的,听众稀稀拉拉,但这间厨房的上座率始终稳定。书展中有一大块地方是美食展区,看来,不管人们怎样关心精神食粮,真正的食物总能给人更多安慰。
我去法兰克福还有一个任务,买一口WMF的高压锅。在德国买锅、买刀具,是旅行团经久不衰的必备项目。商场有中文服务员,还有国庆节特惠,我买了锅回到酒店,躺在床上看河马的书,看他讲怎么准备家宴,食物和器皿如何搭配,那种生活的精细与认真,让我深受教育。于是,第二天,我又去了锅店,买了刀叉、水杯,又买了奶酪刀和蛋糕刀。器皿肯定会影响饮食的偏好,有了奶酪刀,肯定会吃更多的奶酪,有了蛋糕刀呢,也可能会试着做几次蛋糕。
河马君写到酸汤猪蹄那一章,看得我口水直流,想着立刻用高压锅炖一次猪蹄。我喜欢酸汤猪蹄,当年在三联书店工作,总到边上的小贵州吃午饭,剁椒炒鸡蛋是每天必点的菜,几人聚会,就是一大锅酸汤猪蹄。后来搬出三联书店,小贵州就很少去了,那个相熟的伙计,也回家乡结婚了。生活时时发生变化,让人有物是人非之感,但食物却能固化一段记忆,甚至能保留一个人与乡土的联系。河马写酸汤猪蹄,就写到贵州土碗,那种土碗的质感,看着就让人踏实,我们的家里应该有足够多的让人踏实的器物,让人有触碰的愿望,不仅看着好看,更要摸起来温暖。
我们都在残酷的世上谋一口饭,先用一些简便的餐具装备自己的厨房,心里有一种临时感,觉得眼下只是凑合,回头再好好收拾,这么自我安慰着过了好几年,总觉得厨房冷冰冰的。河马这本书看着让人温暖。一个男人,在家里料理一桌子饭,召唤朋友去吃,如果你有这样一位朋友,肯定也会觉得暖洋洋的。他提醒你,我们要把日子过得有烟火气,别总叫外卖,与其花一个小时焦虑,不如花一个小时做饭,吃饭的时候就把心思都聚拢在饭菜上,这样我们慢慢就会踏实下来。
苗炜
有食有器
一贯早起,趁清醒,打开河马同学昨天夜里传给我看的新书图文档案,一下子面前都是早午晚有轻有重吃的喝的,都是各式各样盛载手作美味好物的食器,还有正在开心尽情吃喝的、很多熟悉的老友的面孔。
在对的时候,跟对的人,吃喝到用心烹调的对的食物,更厉害的,用上的都是大小合适、质材讲究、品相优美的食器,能够如此顺心到位,真幸福。
生活经验长久累积,个人修养自我育成,口味的拿捏判断更是内因外因抗衡、主观客观碰击的结果心得,都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一如烹调本身,有根有据,又妙不可言。河马同学能够在百忙当中活出一种慢条斯理的功夫能耐,恐怕是经常跟橱柜里大量收藏的食器一边对话一边修炼得成的。
在终于有机会跟河马同学见面之前,早在各种杂志上读过他的食器收藏和食堂宴客故事。心想,可真有人贪新念旧疯狂恋物如许多年前的我呀!当然他收的杯盘碗碟都比我厉害,许多都是有名有姓的陶艺家的作品,相对来说,我就是捡了半辈子的破烂。
忽然又想,像我们这些一下子在橱柜里找不到要用的那一只碗去盛载那一道刚做好的菜时,那种宁可菜不上桌的固执与懊恼,相信是没有太多人会理解的吧!又或者像我十八年前收拾细软(和几件硬物)暂别香港移居台北,甫一下机就把手提行李推翻,清楚听到噼啪一声,就知道是心爱的那个随身多年的镇厨的黑陶大钵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能抱着遗骸,抬头望天,欲哭无泪相信这也只是同路人如河马才能明白我那刻心情。
这些这么用心为自己为家人朋友做的饭菜、长得这么好看的食器,真正的存在价值在哪?当下这群对日常生活细节在意坚持和努力维护得近乎抓狂的我们,究竟是否自知所干何事?借题发挥,有所寄托,我们千里迢迢从各地拎着抱着这些心爱之物回家存藏应用,是否弱弱地拿得起又是否狠狠地放得下?如果橱柜中只剩下毫不起眼的一碗一筷,我们日思夜想并为之付出努力的甜美生活能否继续?这大概是要等一众被招待安排同桌吃饭的饮食网红和生活方式KOL(意见领袖)们都退席回家后,留下三五知己继续聊个痛快才能讨论出个方向吧!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有自家的饮食行为习惯,既然有幸一起活在这个狂乱世,就得拥抱面前这一切最细腻卑微以及最粗犷伟大的玩意儿,把这有滋有味的餐桌日常生活过得更加有颜有色。废话少说,多做好玩有趣的事,河马同学,什么时候约好一起搬出橱柜中心爱的家当,走一圈菜市场,为大家好好做一顿好吃难忘的家常饭菜?但得事先声明,得约好一个真心热爱洗碗碟的朋友来善后。
欧阳应霁
河马,贵州人,资深媒体人,生活美学家,食器收藏家,京城著名家宴河马食堂主人。
河马不知不觉在十几年间收藏了几千件日本作家食器作品,他总以为自己上辈子就是个做盘子和碗的匠人,不然今生怎会看到美的器具就心生欢喜。他总要认真研究怎样的料理才配得上这些心头挚爱。这些带着爱与梦想的料理,也寄托着河马对食器和食物造型美感的不懈追求,希望能让他亲爱的朋友们感受到这些食器为料理和家宴带来的熠熠光彩。
河马从2012年开创河马食堂,曾被《GQ智族》《时尚》《悦食》《橄榄餐厅评论》《食帖》《贝太厨房》《一条美食台》《黄小厨》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微博河马食堂粉丝近5万
微信公众号河马私家厨房粉丝近10万
用户互动性、活跃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