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立足于生活开展作文教学的案例实录,全书共分四部分:活动作文:奏响生活主旋律,*作文:追逐生活原生态,命题作文:凸显生活主色调,随读作文:弹奏生活变奏曲。分别从既定活动、相机安排、规定命题、读写结合四个角度指导学生作文。展现了作文教学的丰富性。
本书是作者立足于生活开展作文教学的案例实录,全书共分四部分:活动作文:奏响生活主旋律,*作文:追逐生活原生态,命题作文:凸显生活主色调,随读作文:弹奏生活变奏曲。分别从既定活动、相机安排、规定命题、读写结合四个角度指导学生作文。展现了作文教学的丰富性。教学丰富性的背后,体现了作者作文教学一以贯之的内核让生活悄悄地去告诉学生一些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感恩,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同情心……这些都来源于作者所受教育经历给自己的启发他得益于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并将他所得到的美好的东西传递给他的学生。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体悟到浓浓的师生情,作者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除了专业的读者外,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本书也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
一
至今,教过我的教师,我可以如数家珍。提到某个老师,与之相关的故事总在眼前浮现。生活原本如此,岁月流逝,积淀下来的是精彩,似悠远的风铃声那么清脆而悠扬,给人回味而思念。
可不,当我捧起终于成型的书稿时,眼前总浮现出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既近在咫尺,又那么遥远;既如此清晰,又那么飘渺。于是乎,我的小书便有了一个属于它的名字《生活的风铃声:我的作文教学实录》。
也许,教我的老师谁也没有想到,本书的底色由他们涂抹,本书的故事与他们相关。我书中的每一点思考,都是他们的故事带给我的启迪。是的,本书共四章,每一章的故事都由我小时候的语文故事派生而来。
二
上一年级时的那个清明节,老师把我们带到学校附件的一个坟头前,送花圈,致默哀,老师的介绍和特别的气氛,让幼小的我们知道了躺在地下的渡江无名英雄,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记得三年级时,我们在学校门前的土坡上,迎着春风席地而坐,听老师给我们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小雨来的名字就这样早早地刻在了心中。
那年春节前,老师带我们六年级的孩子给军烈属送光荣人家的条幅,每到一户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那时我曾天真地想,军烈属多么光荣,我们送光荣的也跟着沾光了。
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师范,一个个故事总还那么清晰,记不得当初的老师有没有让我们记述那精彩的瞬间。可是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当毫不犹豫地把故事与作文联系起来。
可不,本书第一章第一章 活动作文:奏响生活主旋律,向人们呈现的正是活动催生的一个个小故事:由家人早餐我准备,你能感受到孩子们紧张而忙碌的身影,淳朴而真挚的情感;由我在书店呆一天,你能感受到孩子们选书的快乐,读书的痴迷,购书的满足;由我跟家人购年货,你感受到的既有孩子快乐的享受,还有他们情感的丰盈;由我的角色变换节,你感受到的不仅是孩子的尴尬,更有他们的成长……
活动,让孩子天性放飞,个性张扬。为凸显孩子生活的色彩,童年的烂漫,可让活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主旋律,让他们在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接触中,形成真切的体验和健康的情感,享受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看来,活动作文所涉及的活动,获取写作素材只是一个方面,而引导享受生活,获得快乐;学会生活,提升智慧,也是活动的重要目标。
用活动带孩子享受童年的烂漫,用趣事为孩子编织五彩的梦想。这样,孩子的童年时代,就会镶嵌着一个个金色的故事;孩子的童年画册,就会涂抹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如果引导孩子用笔记下精彩的活动,描述精彩的瞬间。长大后翻阅,眼前浮现的肯定是童年的故事集,耳边萦绕的肯定是生活的风铃声。
三
我清楚记得,二年级期末考试,我早早做完试卷觉得无所事事,便借故外出。等转悠了一圈回到教室,不禁大吃一惊,桌上的试卷已不翼而飞。坐在身边监考的顾老师似乎不知道,在漫不经心地看她的书。我忙怯怯地抬起头问:老师,我的试卷少了!她猛地抬起头,不紧不慢地说:什么,试卷少了,谁拿的?我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声不吭,好半天她才扑哧一笑,说:凤吹走了,我把它捡起来了。谢谢我吧!谢谢老师!我一看,她笑得更灿烂了。考试结束,她从我的试卷阅起,看完了,她又笑了笑说:100分,如果试卷少了,这100分就上天了。如今想起来,心中还会泛起丝丝暖意。
生活,如多彩的花园,处处有鲜花,时时有芬芳;似广袤的夜空,处处有星星,时时有星光。是的,学生在校读书,都有与老师、与同学交往的诸多故事。这是学校生活的原生态,它诠释的是生活的本真。如果诸多活动是孩子由母体走向世界的襁褓,那本真生活则是让孩子由婴儿走向成熟的摇篮。如果活动作文关注的是粉饰的生活;那随机作文指向的便是本真的生活。缺乏经过粉饰的生活,孩子会缺少童年的欢乐;缺乏属于本真的生活,学生会缺乏成长的依托。因此,须打通粉饰生活与本真生活的通道,着力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敏感,引导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平凡中发现精彩,让瞬间成为永恒。
因此,本书第二章随机作文:追逐生活原生态,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孩子生活中一朵朵跳跃的浪花,追逐这些浪花,你会感受到孩子生活的五彩缤纷,感受到真实生活的色彩斑斓。请你去印作业纸,展示的是小小作业纸带来的生活精彩;我们看雪去,展示的是意外飞雪催生的欢声笑语;可怜的萝卜苗,展示的是一棵萝卜苗引发的情感宣泄;耳朵失灵了,展示的班级小粗心奉献的离奇故事;迟到的礼物,展示的是忘却重阳节生发的更多收获……
读了本章,也许你会觉得:生活是万花筒,不经意间细微的一个小动作,都会跳跃出你从未见到的画面。它是那么奇妙,令人欣喜;它是那么独特,难以复制。也许,你还没有来得及注意,它就会被新的画面所替代。一旦有了对生活的敏感,这些故事便会为随机作文提供鲜活的材料。当然,到底如何细心捕捉瞬间,演绎放大精彩,读了这一章肯定能有所感悟。
四
上初中时,老师以最得意的一件事为题让写作文。这对我而言似乎特别顺当,面对文题稍加思考便想起了自己的真实故事:
那天在校值日,回家时已是夜幕降临,却发现本村的李明学爷爷提着个篮子匆匆往前走,一问才知道他是去割羊草的。我边走边想:老爷爷孤身一人,日子真够苦的,是不是为他做点儿事。那时候,雷锋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偶像,学雷锋、做好事对他们来说是习以为常。
那个星期天,我借割草的机会到他家探路。白天,他都在地里,两只山羊圈养在小屋里,小屋的门不上锁。我便和同伴立即行动,每人割了两篮嫩草倒进小屋。以后每天放学,都会先去完成这额外的任务。谁知一周以后,在我们送草的当儿,李爷爷从天而降,将我们捉拿归案,并用每人两颗糖犒劳我们。自然,以后我们还是一如既往。
老师让写最得意的事,这不是信手拈来吗?真没想到,这篇作文老师给了我95的特高分,且让我上台朗读。说实话,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水平一般,而这篇作文却是我的得意之作。
生活催生故事,故事演绎生活,这就是生活的主色调,也是孩子生活的主色调。它在孩子心灵深处总可能留下深深的烙印。惟有走进这样的背景,作文的种子才有了肥沃的土壤。
庞大的世界,开阔的空间,怎样引领学生对生活进行回顾和再现,透视和反思呢?我自然想到了初中的那篇作文。如果不是这一文题,已经沉睡的事情便不会被激活。当然,如果不是这件事,我虽可能想到其它故事,也许绝不会成为自己的得意之作。
可见,当人们渐渐淡忘命题作文时,我则要从亲身经历发出呼呼,命题作文是不可或缺的作文形式,如果命题给一个点,它将辐射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命题是一条线,它将关联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了点的提示,线的提挈,生活的风铃就总在耳边萦绕,那是多么美妙的乐曲!生活的相册,就总在眼前翻阅,那是多么神奇的画卷!
由此看来,活动作文和随机作文,多关注共有的题材。而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故事,即使统一布置的课后活动,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让学生的独有和不同走进作文,才更能凸显真实生活的主色,留下孩提时代的梦幻。为此,可借命题作文,唤醒记忆,让学生的故事互相分享。
翻阅本书第三章命题作文:凸显生活主色调,你会感到命题贴近学生,具有孩子气;贴近实际,具体生活味;空间开阔,具体开放性。由我的小故事,你能感受孩子独特的故事空间;由场景描写,你能感受到孩子独特的场景画册;由话别:写给……你能感受到孩子独特的情感世界,由这个双休都放假,你会感受到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由我班的歇后语,你会惊叹于孩子独特的创造能力……
试想,如果不是命题作文这种独特的形式,也许这些材料就总是沉睡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就不会与他们新的生活、新的学习,与他们的情感世界发生联系,而产生语言与精神融合的新品。你也许就不能从他们的习作中,听到从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更为遥远的生活世界所折回的悠扬的风铃声。
五
上小学,给我印象深刻的课文不少,而《我跟父亲当红军》尤其如此。文章写作者小小年纪便随当红军的父亲参加革命的经历。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我实在抑制不住心里的悲恸,就偷偷地跑到村外,坐在一棵大树下放声大哭。从父亲的牺牲又联想到母亲,联想到全家杳无音信,我越哭越伤心。
当时我读五年级,读着上面的句子,眼前似乎看到作者坐在村头树下痛哭的情景,直到下课,心中还是沉甸甸的。父亲牺牲了,全家人杳无音信,小小的孩子该如何是好?现在回忆起来,心中还觉得酸楚,如果当时让我写下所思所想,肯定会洋洋洒洒,情真意切。可惜,那时乡村的语文根本没有什么读写结合的说法。
这深沉的回忆,给我的作文教学颇有启示。小语教材,向学生展示的多是色彩斑斓的生活,即便是寓言、童话等故事,也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仅有真实的世界,孩子的生活会少一份传奇的色彩,少一片浪漫的桃源。
语文课文,多是经典之作,是指导读写的重要凭借,它是学生吸纳语言素养,学习规范表达的经典范例。课文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息息相关,它能唤起学生诸多的回忆,勾起学生不尽的联想。
可见,语文教材是孩子生活的另一片世界,既要借助教材的阅读,带学生去享受这片世界的奇妙;还要借助教材的拓展,让他们去丰富这一片世界的色彩。因此,合理而巧妙地教材,可推开生活的另一扇窗户。这扇窗户怎么打开呢?本书第四章读写结合:弹奏生活变奏曲,对此作了详尽的叙述。由《嫦娥奔月》《装满昆虫的口袋》的随读作文,你能知道文中的一个词、一段话,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让课文内容更更丰厚;由《梦圆飞天》、苏教版五下第五组的随读作文,你能知道怎样让文本主题关联学生生活,撩拨学生情思;由《九寨沟》《游园不值》的随读作文,你能知道怎样借课文语境拓展文中的故事,创编全新的故事,让课文画面更加丰富;由《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永远的白衣战士》的随读作文,你能知道怎样聚焦课文情感,借助文本拓展,让课文的情感得意升华……这些习作,与生活相关,是生活本源的拓展,是学生生活的变奏。有了这样的习作,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更开阔,生活画面将更丰满,情感世界将更丰富。
六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相册,成长的档案。当他们成大成人再来翻阅儿时的作文时,就觉得在翻阅自己成长的历史,倾听自己成长的脚步,享受自己久违的风铃是那么悠远,那么清亮,令人陶醉,令人沉思。而翻阅着自己的作文,我们的孩子,也许眼前还会浮现出他(她)的老师辅导自己作文、创造作文故事的情景,这对我们老师来说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创立了假设导读法,14篇7万多字的系列论文《假设导读法研究》在《河北教育》连载,9篇6万多字的《假设导读的理论与实践》在《新课程研究》连载。出版专著《让作文落地生根:提高写作实效的教学策略》、《让母语融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高效施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