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镇圣玛丽斯,87岁的奥古斯丁修女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经营着一家陶瓷店。在这家不起眼的小店,修女用艺术家之手营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梦幻仙境——装满了喜乐与悲伤秘密的窑炉,标价“三声万福马利亚”的乌龟,五彩斑斓的“格西特制”,还有摆满了货架的天使、雪人、动物……
一个隆冬的午后,失意茫然的约翰,推开了这扇人间天堂的大门。
约翰与修女一见如故,在修女的陶瓷店,在那些静谧、无人打扰的时刻,他们无话不谈,从陶器的烧制、小猪储蓄罐的配色、圣诞新品的设计,再到严肃如爱与生活的讨论,两人亦师亦友,约翰不断激发修女的艺术创作灵感,修女也给约翰晦暗的生活带来了温暖的亮光,她引导约翰从陶艺创作中学会耐心、感恩,领悟简朴的力量,带领他一步步走出人生低谷。
再版序
每一天,我无不在思念我的朋友奥古斯丁修女。每当听到远处传来的风铃声,我就会想起修女工作室前廊的那串风铃。那时,我总爱用手轻轻触碰风铃,让她知道我来了。如今,风铃那和谐的旋律恰如修女在我耳边低语,祝福我,激励我。
每当看到一个花园或遍地的野花,我就会忆起修女是多么喜爱侍弄她工作室外面的花花草草。每当我和动物嬉戏,我就会想起修女有多么喜欢动物。这样的点滴时刻总是在提醒我,要尽情欢笑,要永葆一颗年轻的心。
每当看到瑰丽的夕阳、壮阔的风景,或其他颜色绚烂、线条优美、质地丰富的艺术品,我就会忆起奥古斯丁修女创作的近500个“格西特制”,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不论阅读写作、艺术创作,还是教书育人之际,修女带给世界的这些艺术品总在激发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当学生前来向我请教咨询他们面临的问题,或是有人在大街上或者别处遇到我,向我倾吐他们遇到的挑战,寻求指引,我总是会回想起奥古斯丁修女耐心聆听我向她倾诉心事的点点滴滴。奥古斯丁修女教我学会倾听,学会真心诚意地引导他人,学会带领自我前行。她身上流淌着谦卑、怜悯和仁爱。每当遭遇困境、情绪低落,我总能听到修女对我说:我们要拥抱生命中的喜乐和悲伤,并从中学习功课。她教会我,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珍贵的礼物;她还教会我,与其他人的连接也是一份厚礼。
我时常微笑着举目望天。想起我曾经拥有这样一位挚友,想起这位挚友教给我的宝贵功课和时至今日这些功课对我的指引,我充满了深深的感激。我知道,修女并未远去,她就在我身边。我时常想起我们对话的场景,她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特别是那双宁静眼眸中的亮光。有时我还与她在梦中相遇。
欣闻此书将在中国大陆再版,我心欢畅。亲爱的读者,愿你也能与奥古斯丁修女成为朋友。
你将会读到一段光阴的故事,一段友谊的故事,在那难忘的五年,修女的机敏睿智让我受益良多,相信你也会有所收获。你将与我们一同欢笑,一同创作,加入我们敞开心扉的畅谈。你将会从字里行间找寻到安慰和医治。你将会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你将会发现什么是爱。
透过书中的图片,你将会看到那个我所认识和喜爱的奥古斯丁修女——温暖、善良、喜乐,带给人安慰,脸上总是带着一丝微笑。你也将会看到修女制作的许多精美陶器,这些都是她凝聚毕生智慧、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我衷心地希望,不论你在高山或低谷,或是生命中更艰难的时刻,都能够常常翻阅此书。我希望书中的话语和图片能够带给你安慰,让你的脸上浮现微笑,指引你前面的路。
祝你平安!
约翰·施利姆
约翰.施利姆(John Schlimm)
1971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作家、艺术家、教育家,同时也是美食家。他在美国各地演讲,主题包括励志故事、烹饪、娱乐、公共关系,并于国会山发表了《心怀怜悯 改变世界》的主题演讲。他的身影也活跃在《艾伦秀》等媒体前。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喜乐与悲伤
第三章 耐?心
第二部分
第四章?勿忘我
第五章 迷失与寻找
第六章 小小十字架
第三部分
第七章 充满喜乐的神秘之地
第八章 上帝的时间
第九章 足?迹
第十章 第一个圣诞节开放日
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 新年决定
第十二章 奇异恩典
第十三章 圣星期四
第五部分
第十四章 爱之女士
第十五章 圣景驴
第十六章 启示录
第六部分
第十七章 精神食粮
第十八章 明光普照
第十九章 城中话题
第二十章 礼?物
第七部分
第二十一章 借来的时光
第二十二章 黑?暗
第二十三章 进到光中
第二十四章 奖?赏
致 谢
译后记 暖暖的爱 智慧的光
第十一章
新年决定(节选)
奥古斯丁修女拿着一把刻刀,正在小心翼翼地修平陶坯上那些因两瓣模具连接而形成的粗糙边缝,还有准“格西特制”的碗口边缘,就像外科大夫那样一丝不苟。被修掉的边角料堆积在一旁,还可以回收做成别的物品,就像她小小的饼干切块十字架一样。接着,修女把一小块海绵放到一个盛有水的“冰爽奶油”塑料盒子里面蘸了蘸,然后用这块湿润的海绵擦拭那些边边角角,把它们抚得更加平整。这是陶坯在进入窑炉之前的一个必经阶段,烧炼之后它们会变成素胚,修女就可以在上面涂上颜料或者釉彩。
“您有没有制订一个新年计划呢?”我问。
“我每天早上都这样做。”奥古斯丁修女回答,仍然专注于刀子边缘的方向,“每天清晨在小礼拜堂祷告时,我都祈祷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毕竟,严格说来,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不是吗?”
“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看到那些认为自己必须在元旦那天制订宏伟的计划或者许下承诺的人,我总是觉得好笑。”
“特别是这些计划绝大多数在不到几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被人们忘到九霄云外了。”我以一副专家的口吻补充说。这不是值得骄傲的时候,因为我有这些偷懒的经历。
“是的。”修女微笑着说,“人们制订的所有这些想要更健康、更快乐、对信仰更忠诚,或者其他努力的计划,都是他们每天应该许下的承诺,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特定的一天。否则,他们会感到灰心气馁。他们会等到下一个元旦,对自己做出曾经一模一样的承诺,重新开始恶性循环。”
修女此时已经转去做一只圣景骆驼。她伸出一根手指到浑浊的水里面蘸了蘸,开始修整这只动物的驼峰。她首先把中间不平的边缝擦去,然后把底座不平整的边缘拭去,这样那些线条就连贯了。
“但是当人们的生活如此匆忙时,他们如何能每天都专注于这些计划?”
“许多人认为,他们对自己的这些承诺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修女回答说,“其实并非如此。你只要每天重复对自己的诺言,然后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去付诸行动,就是这样简单。比方说,设定一个坚固信仰的目标,并不意味着每天流利地说出一连串祈祷文或是去做弥撒,可能只是时不时对上帝打个招呼。‘嗨,上帝!’或者‘主啊,请不要忘记我!’就是这样。非常简单。”
“我觉得每个人在制订计划的时候都带着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然后我们就会忘记那些计划。”我说,同时也感到很内疚。
“你说得对。”
“那应该怎么做呢?”
“每天都给自己小小的提醒。如果你忘记自己做的决定或者因为缺乏纪律而失望,那么你不是在帮任何人,更不是在帮自己。事实上,你在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走去。”
“我想,大部分无法遵守计划的人都会非常失望,以至于趁早收手、停止前进对他们还更加容易一些。”我指出来,再次感到内疚不安。
“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进步了。”修女反驳道,“把灰尘扫到地毯下面,灰尘还在那里,最终只会导致地毯高低不平,难以在上面走路。迟早,你会摔倒。待到下一次你做承诺的时候,这些失败和怀疑的种子就会滋生出来,而你的自信就会退缩。”
“现如今,很多人确实放弃了——放弃了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快乐、他们的信仰。”我想起了过去几年间,自己有好多次几乎都放弃了当老师和作家的梦想,甚至蹒跚在信仰的边缘,一度和这份信仰疏离。对于彷徨在人生沙漠中的我而言,面对的每一个挑战和收到的每一封拒信都像是一份用闪烁的霓虹灯光写成的、引诱你出局的邀请函。
“当人们放弃时,你能从他们的眼中和下垂的肩膀中读出失败。”奥古斯丁修女说,“看到这个让人伤心。人们并未将每一天、每一刻视作新的起点,他们只是坐着等死,而没有去追逐梦想。他们忘记了生命有多么宝贵。”
说得多么对啊!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一个小男孩在大街上看到一只死去的鸟,他问父亲为什么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死去。他的父亲告诉他,不能永远属于我们的东西都是非常宝贵的。“您难道没有觉得放弃与我们人类的本性有关,我们其实并不喜欢作出改变。”这是一个反问句,因为就连说出“改变”这个词都让我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修女把骆驼放在桌上,然后把另外一只准“格西特制”放到膝盖上,抚平它粗糙的边缘。“改变是我们最难接受的事情之一,却是我们生命中一定会面对的事。我们需要拥抱改变,将它视作礼物,即使对待令人不快的改变也应该如此,就像我们对待生命中的悲伤一样。”
“我对改变并不‘感冒’。”我坦诚相告。
“那么也许你找到了每日的计划。”修女朝我眨眨眼,建议说。
我哈哈大笑起来。“至少也是其中一项。”
“还记得那次吗,你第一次认识到通往‘是’的道路是由许多‘不是’构成的?”
当然,我点点头。“是您帮我明白那个道理的。”
“改变也是一样。朝积极的方面想,我们遇到的每一个改变都是帮助我们前进的踏脚石。你想想,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许多变化,有些细微得我们不会注意到,但是它们实实在在地发生了。那些重大的、糟糕的改变似乎会让我们停滞不前。然而我们视为悲剧、令人沮丧或使人烦恼不安的改变,仅仅是新的开始。好的改变也是如此,比如说在九十岁的年纪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应该这样来接受改变。”
在三十四岁的年纪,我想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好的或坏的改变在前方等着我。我只希望能够像接受礼物那样去拥抱一切改变。新的促销写作课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大的改变,当然,也是祝福。
“恐惧是真正的敌人,对不对?”我问。“人们惧怕改变,惧怕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糟糕的事情。”
“惧怕是来自魔鬼的礼物。”奥古斯丁修女说。
“即便是好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比如我在大学里的新教职,我们也会惧怕失败和评论。”
“那是因为邪恶在脆弱和失败的地方滋长。任何好事都会是邪恶的目标。”修女肯定了我的观点。“顺便说一下,我想问问你现在所教班级的情况。”她补充道,很快转换了话题。
“我非常喜欢!学生们很优秀,课程也正对我的胃口。”我告诉她,“上课的都是大四学生,他们主修公共关系学。我正在教授公共领域里有关促销写作的各类文体,比如新闻稿、传媒公告、策划书、推销信、简历、广告、标语、演讲稿、业务通讯等等。我还帮助他们将简历设计到最好的状态,毕竟,简历是他们为自己所写的最重要的促销写作内容之一。”
“谈到公共关系,你真在行啊。”修女说,“但我情愿和黏土和画笔打交道,而不是接受采访,并且让别人来拍照。”“我还准备在课堂上说起您呢。”我打趣道,“我准备告诉我的学生,面对采访和镜头,你表现得有多么的自然。”修女摇摇头,眼珠一转,“这个吓着我了。”她也打趣说。
“我想不出有什么东西会吓着您。”
“我们都容易受到惧怕和邪恶的影响,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奥古斯丁修女严肃地说,“修道院的这些墙和你家里或者其他地方的墙一样,对这些东西没有免疫功能。但是我们总要记得,就像拒绝和改变一样,惧怕也可以成为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的工具。当我们仅仅将恐惧视作一堵无法逾越的墙,那么它就是一条死路。当我们无路可逃时,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变成炼狱。”
恐惧——一堵无法逾越的墙。我的脑海里开始出现一堵墙的画面。我早已站在那堵墙面前很多次了,却一直不敢承认。桌子那边,靠近修女那把椅子附近的几个红色塑料饼干切块模型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最经典的比喻——模具人生:出生、长大、上学、工作、结婚、生儿育女、更多的工作、退休、去世。几乎所有的轨迹都没有偏离轨道,也许稍稍有点倾斜,但或多或少走的都是一条直直的窄路。听起来简单又美好,而且安全。然而,从一开始,我的生活就更像是一个孩子在黑暗的夜晚激动地挥舞烟花所留下的一道印迹,尤其是在谈到恐惧的时候。
从初中到高中,许多同学都欺负我。我是一个性格温顺的少年,也许是家中独子的缘故,我很早就受到慈爱双亲的过度保护。我没有兄弟姐妹,缺失了在和他们打打闹闹的过程中变得坚强的机会;没有兄弟姐妹来教导我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没有人为我开辟一条道路或是建立保护屏障。我更喜欢周末待在家中完成家庭作业,做一些手工艺术,而不是像我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去参加啤酒聚会,呼朋引伴。我是一个孤独的孩子,在结交朋友方面,我的羞怯和笨拙成了致命的缺点。因此,我像一头陷入狮群的羔羊。
我曾经一个人走进高中体育馆的舞会,听见邦乔维震耳欲聋的声音从大喇叭里传出来,一群高年级学生在露天看台上跺着脚,用恶毒的话语叫着我的名字。那些混混永远地改变了我的人生。他们至今都让我感到害怕。我可以原谅他们,却无法淡忘。那是人间地狱。
“许多人在这堵没有出路的墙壁面前停滞不前,是这样吗?”我问。
“很不幸,正是这样。人类一受苦,魔鬼就发笑。”修女回答说。
“我们时不时撞到墙上。”
“正是这样。很多、很多这样的墙。这个,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生。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往上看,心想,我能爬过这堵墙;或者往边上看,心想,我能绕过这堵墙;又或者,他们往后退了一步,仔细地观察这堵墙,心想,我能把它砸碎!”
“我们总会有一个选择。”这种认识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是的。爬过去、绕过去或是直面我们的问题、恐惧、邪恶本身,这都是我们的选择,如此就可以鼓起勇气,帮助我们抵挡下一个挑战。这就叫拥抱改变,尽管有时也充满了惧怕。”很久之前,我曾对自己承诺,绝不让其他人的想法阻止我前进。修女的这番话给予了我信心。我也不愿放弃拥有崭新生活的梦想,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放弃,尤其是我开始看到新生活透过来的第一道曙光时。我正在拆毁面前的这堵墙,一块砖接一块砖地拆毁。
奥古斯丁修女和她的猫布利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