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大气污染产生、控制及排放的原理和理论基础,重点论述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和装置以及有关设计计算问题,并结合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作者将脱硫、脱硝、有机废气治理与除尘放到同一层面上阐述,不仅解决了传统教材中层次不够清晰的弊端,也突出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四大主要方面。本书内容力求学以致用,体现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大气污染及控制概况 (1)
1.1 大气污染及其影响 (2)
1.1.1 大气污染 (2)
1.1.2 大气污染物 (5)
1.1.3 大气污染的危害 (9)
1.1.4 大气污染的区域影响 (16)
1.2 大气污染控制发展历程及趋势 (19)
1.3 大气污染控制法律法规 (23)
1.3.1 各国大气污染控制法的发展史 (23)
1.3.2 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25)
1.3.3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 (27)
1.4 大气环境标准 (30)
1.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况 (34)
1.5.1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 (35)
1.5.2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37)
习题 (39)
第2章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 (40)
2.1 燃烧与大气污染 (40)
2.1.1 燃烧的基本概念 (40)
2.1.2 燃烧的基本理论 (41)
2.1.3 燃料与燃烧方式 (43)
2.1.4 燃烧与大气污染物 (55)
2.2 燃烧过程与污染控制 (56)
2.2.1 CO与CO2的生成与控制 (56)
2.2.2 烟尘的生成与控制 (58)
2.2.3 疏氧化物的生成与控制 (61)
2.2.4 NO的生成与控制 (66)
2.2.5 碳氢化合物的生成与控制 (71)
2.3 大气污染控制基础数据计算 (72)
2.3.1 煤 (72)
2.3.2 液体燃料与气体燃料 (76)
2.3.3 燃烧所需空气量的计算 (78)
2.3.4 燃烧产生烟气量的计算 (79)
2.3.5 烟气中CO含量的计算 (83)
2.3.6 SO2的排放浓度与脱硫效率的计算 (84)
符号说明 (87)
习题 (88)
第3章 除尘技术及装置 (89)
3.1 除尘技术基础 (89)
3.1.1 粉尘的物理性质 (89)
3.1.2 粉尘粒径及粒径分布 (95)
3.1.3 除尘装置的性质 (104)
3.2 机械式除尘器 (108)
3.2.1 重力沉降室 (108)
3.2.2 惯性除尘器 (113)
3.2.3 旋风除尘器 (115)
3.3 湿式除尘器 (128)
3.3.1 湿式除尘器基础 (128)
3.3.2 水膜除尘器 (134)
3.3.3 文丘里除尘器 (139)
3.3.4 喷淋除尘器 (146)
3.3.5 白激喷雾除尘器 (148)
3.3.6 板式塔除尘器 (151)
3.4 电除尘器 (151)
3.4.1 电除尘原理 (151)
3.4.2 电除尘器的分类及结构 (160)
3.4.3 电除尘器设计与选型 (167)
3.5 过滤式除尘器 (172)
3.5.1 过滤式除尘器的分类、原理及性能 (172)
3.5.2 袋式除尘器 (179)
3.5.3 颗粒层除尘器 (188)
3.6 除尘器应用 (190)
3.6.1 除尘器的选择 (190)
3.6.2 除尘器的维护 (196)
符号说明 (197)
习题 (198)
第4章 气态污染物处理技术基础 (201)
4.1 气体吸收 (201)
4.1.1 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 (201)
4.1.2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203)
4.1.3 吸收过程的传质 (205)
4.1.4 吸收塔的计算 (207)
4.1.5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 (217)
4.1.6 解吸(脱吸) (220)
4.1.7 吸收设备选择的基本原则 (222)
4.2 气体吸附 (223)
4.2.1 吸附理论 (224)
4.2.2 吸附剂的物理性质 (228)
4.2.3 固定床吸附系统 (230)
4.2.4 固定床炭吸附系统的设计 (233)
4.2.5 固定床吸附系统操作的经济性 (233)
4.2.6 流化床吸附器 (235)
4.3 燃烧法 (236)
4.3.1 燃烧理论 (237)
4.3.2 燃烧法设计 (245)
4.4 冷凝法 (254)
4.4.1 冷凝设备 (254)
4.4.2 冷凝原理及污染物热力学性质 (255)
4.4.3 冷凝计算 (255)
符号说明 (258)
习题 (259)
第5章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261)
5.1 脱硫技术基础 (261)
5.1.1 SO2的性质 (261)
5.1.2 硫氧化合物的生成机理 (262)
5.1.3 烟气脱硫技术原理 (264)
5.2 燃烧前脱硫技术 (276)
5.2.1 燃煤脱硫的物理方法 (277)
5.2.2 燃煤脱硫的化学方法 (279)
5.2.3 煤的其他脱硫方法 (281)
5.2.4 其他燃料脱硫 (282)
5.3 燃烧中脱硫 (283)
5.3.1 型煤固硫 (284)
5.3.2 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 (288)
5.3.3 炉内喷钙脱硫技术 (291)
5.4 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297)
5.4.1 石灰石/石灰湿法 (297)
5.4.2 双碱法 (305)
5.4.3 氨法 (308)
5.4.4 喷雾干燥法 (314)
5.4.5 金属氧化物吸收法 (316)
5.5 烟气脱硫工程实例 (319)
符号说明 (321)
习题 (322)
第6章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325)
6.1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基础 (325)
6.1.1 NOx的产生及形成机理 (325)
6.1.2 NO和NO2的热力学平衡 (328)
6.1.3 热机理型NO (331)
6.1.4 瞬时机理型NO (338)
6.1.5 燃料型NO (338)
6.2 燃烧时氮氧化物减排技术 (340)
6.2.1 影响NOx排放的主要因索 (340)
6.2.2 燃烧优化 (343)
6.2.3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343)
6.2.4 两级燃烧技术 (343)
6.2.5 烟气再循环技术 (344)
6.3 燃烧后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346)
6.3.1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346)
6.3.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 (348)
6.4 其他氮氧化物处理技术 (349)
6.4.1 吸收法 (349)
6.4.2 吸附法 (357)
6.4.3 等离子体去除法 (359)
6.4.4 生物法 (359)
6.5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应用实例 (360)
符号说明 (363)
习题 (363)
第7章 其他废气处理技术 (366)
7.1 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366)
7.1.1 有机废气的来源及危害 (366)
7.1.2 净化方法及选择 (366)
7.1.3 常见的净化工艺及流程 (368)
7.2 酸性气体处理技术 (376)
7.2.1 硫化氢废气治理 (376)
7.2.2 氯化氢废气治理 (386)
7.2.3 含氟废气治理 (390)
7.3 恶臭处理技术 (393)
7.3.1 臭气的来源 (393)
7.3.2 恶臭的治理方法 (393)
7.4 含铅废气处理技术 (397)
7.4.1 铅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397)
7.4.2 含铅烟气的净化 (398)
7.5 酸雾处理技术 (403)
7.5.1 丝网除雾器 (403)
7.5.2 折流式除雾器 (405)
7.5.3 离心式除雾器 (406)
第8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配套辅助设备设计 (408)
8.1 集气罩设计 (408)
8.1.1 伞型集气罩 (409)
8.1.2 侧吸罩 (409)
8.1.3 密闭式集气罩 (410)
8.2 管道设计 (412)
8.2.1 流体流动理论 (413)
8.2.2 风道计算方法 (415)
8.2.3 通风管道的设计与运转管理 (418)
8.3 风机的设计与选择 (420)
8.3.1 风机特性曲线 (422)
8.3.2 风机定律 (422)
8.3.3 风机性能表 (423)
8.3.4 风机的选择 (425)
8.3.5 风机的噪声 (426)
8.4 泵的设计与选用 (427)
8.4.1 离心泵的理论压头 (427)
8.4.2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430)
8.4.3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432)
8.4.4 离心泵的选用、安装与操作 (436)
符号说明 (437)
习题 (438)
第9章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扩散 (439)
9.1 气象基础知识 (439)
9.1.1 主要气象要素 (439)
9.1.2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441)
9.1.3 大气边界层的风场 (448)
9.2 大气扩散基本理论 (453)
9.2.1 大气扩散 (453)
9.2.2 大气扩散模式 (455)
9.3 大气扩散理论应用 (466)
9.3.1 烟气抬升高度计算 (466)
9.3.2 大气稳定度分级及扩散参数确定 (468)
9.4 姻囱高度设计与厂址选择 (476)
9.4.1 烟囱高度设计计算 (476)
9.4.2 厂址选择 (478)
符号说明 (480)
习题 (481)
参考文献 (483)
附录 (485)
附录I 单位换算表 (485)
附录Ⅱ 空气的重要物性 (489)
附录Ⅲ 水的重要物性 (490)
附录Ⅳ 某些气体的重要物性(101.3 kPa) (491)
附录V 几种气体或蒸气的爆炸特性 (492)
附录Ⅵ 几种粉尘的爆炸特性 (492)
附录Ⅶ 局部阻力系数 (493)
附录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