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灿若群星的仁人志士,他们之中有英雄豪杰、名。人雅士、文豪学者、圣贤哲人、明君贤臣、兵家武将、能工巧匠、科学达人、医生艺人、神童少年。他们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这些仁人志士身上显示出来的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纯正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精神标志,显示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达到的高度。挖掘感动孩子的古代传统美德这块富矿,是摆在出版家、作家面前神圣的任务。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人的责任。
为此,金盾出版社策划、组织作者撰写、编辑出版了一套讲述中国古代传统美德的故事书。全套书共八册,包括爱国、诚信、团结、勇敢、智慧、节俭、勤奋、敬老等方面的内容。
这套丛书信息量很大,作者运用翔实的史料,优美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三百多篇可歌可泣、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深刻地挖掘了古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全方位滋养孩子的身心,促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相信少年朋友在读了每篇故事后,会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借鉴。
希望本套丛书让少年朋友终身受益。这就是我们策划、出版此套丛书的初衷。
《感动孩子的古代:敬老故事》: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的开国皇帝,出身于秦朝的小亭长。他连当过秦朝小吏的萧何都不如,没读过几年书。在正统的史学家的眼里,刘邦是一位不尊重读书人、不读诗书的皇帝。然而,他知人善任,让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他的手下都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得到了韩信心悦诚服的评价。韩信虽然将(统率)兵多多益善,但还是败在这位天纵之才的皇帝手下。刘邦善于“将将”,会统率将领。
其实,刘邦之所以成功,远不止于此,他还善于统率像萧何那样的循吏,“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谋士张良,刀出偏锋、口碑不佳的策士陈平,创新不足、守成有余的曹参,屠狗卖肉的莽汉勇士樊哙,伶牙俐齿能敌过雄兵的“高阳酒徒”郦食其,具有三寸不烂之舌、令英布反水的随何及令千里之外的叛乱者赵佗乖乖归顺的陆贾……
今天,咱们不聊别人,专门说说刘邦与陆贾之间的故事。
陆贾原本是楚国人,一直以幕僚的身份跟随刘邦打天下。他跟随何都是当时出类拔萃的文人和说客。那个随何在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出使到九江王英布的地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英布背叛项羽,加入到刘邦联军之中,为刘邦打败项羽立了大功。这个陆贾绝对不输给随何,他也常常以汉使的身份出使各个诸侯国,令各个诸侯国臣服。所以,后人在形容机智口才好的人时常说“智赛随何,机强陆贾”。
在刘邦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岭南一带出了一个叫尉佗的人,反抗中央政权。尉佗实际上是真定(现在河北正定)人,名叫赵佗。秦朝被推翻,他趁着中原连年战争,杀死了秦朝派来的官吏,自立为南越王,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因为战火刚刚停息,刘邦不愿意发动战争去讨伐赵佗,便派出陆贾带着南越王的印信出使到南越。
陆贾到了南越,见赵佗梳着一根高高的发髻,盘着腿坐着。陆贾运用他的口才与智慧,对赵佗展开了攻势,说:“你本是一个中国人,祖先都在真定,而现在却反对中国的习俗,穿着奇装异服。你想用区区几十万人与中央政权对抗,你将大祸临头了。当今皇帝推翻了暴秦,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这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中央听说你自立为王,朝廷的将相们都想来灭掉你。你要知道,以大汉朝的力量,要想灭掉你,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当今皇上认为战乱刚刚结束,考虑到百姓的疾苦,不愿意这样做,而是派我带着南越王的印信,出使到南越。你应该面对北方,下拜向汉朝称臣。”
赵佗一听,立即站起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地区待久了,所以对您失礼了。”
从此,赵佗接受了汉朝的招抚和任命,表示归顺汉朝政权。
陆贾回到中原后,向刘邦汇报。刘邦非常高兴,任命陆贾担任太中大夫。
陆贾凭着智慧和口才,让反叛的南越地区重新回归祖国的版图,为朝廷立了大功。他的成功并非仅靠他的口才,这与他饱读诗书、精通经史子集不无关系。
从此以后,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谈论诗书。刘邦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皇帝不爱听了。他心想,陆贾这个老先生明知道我读书少,还总在我面前谈论什么诗书,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一次,陆贾又在刘邦面前谈论诗书。刘邦气得讽刺陆贾说:“老子是骑在马上得到天下的,我为什么非得学什么诗书啊!”
这个陆贾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当着大家的面诘问刘邦:“皇上您能在马上取得天下,您能在马上来治理天下吗?”这次谈话使刘邦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与启发。他想:是啊!凭借着武力,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但要想把天下治理成太平盛世,还得要凭借读书人的知识。
从此以后,刘邦渐渐地改变了对儒生的态度。一次,他到南方去讨伐叛乱,在凯旋时,竟然率军绕道去了一趟儒家老祖宗孔子的家乡曲阜,到那里去祭拜了读书人的祖师爷孔子。
谁能想到,这位从来看不起儒生的草根皇帝能绕个大圈子到曲阜去祭孔呢?可见,刘邦不仅是对陆贾,而且对于上年岁的智者、对于知识阶层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至于这个变化影响到了他的后代。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代,汉代的统治者全面实施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这一政策影响中国达两千多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又太过激了,从反面起了束缚国人思想的作用。但刘邦改变对知识阶层的看法,到曲阜祭孔,还是得到了后人的正面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