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叟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分剂,是世世代代捶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旧时浙江一带,女子结婚一二年不孕,男家亲朋于阴历正月十六日晚,
扎糊一婴儿,用玻璃灯绘“麒麟送子”,敲锣鼓、放鞭炮送至不孕妇女之床
榻,由主人倒糖茶招待,喝过茶即刻将碗倒扣,认为这样可生男孩。有趣的
是北京“麒麟送子”剪纸,在半鳞半毛的麒麟背上,坐着一只大肥猪,怀抱
数只猪娃娃,构思奇特,别具一格,神态令人捧腹,招人喜爱。陕西的泥偶
“麒麟送子”已有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每年三月
十五日的周公庙会上,祈子者争相购买,极受欢迎。除此之外,枕头上绣花
图案、被面上的印花图案、床架的雕花板上也都可见“麒麟送子”。
每当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时,江西樟树市黄土岗镇肖家村的青年都要结
伴为当年新婚夫妇预祝早生贵子,这一习俗谓之“麒麟送子”。送喜队伍的
前面,有一青年男子手捧长方形木香盘,盘内立放着一兜绿油油的青菜(谐
音“才”),菜旁边立放着两只纸剪的麒麟和一盏长明灯。村里的吹打班子
敲锣打鼓吹起唢呐,霎时形成一长串热闹的人流。送喜顺序,严格按照族谱
辈分高低排列,即使年龄较大的晚婚者,只要辈分低,也要让辈分高的排在
前面。送喜队伍每到一家,新婚夫妇即放鞭炮,沏热茶,端出花生、糖片、
豆子之类年货,热情招待;也有请留下喝酒的。
关于“麒麟送子”习俗产生的源流,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古代有位画
师,老而无子。画师偏爱画麒麟,屋里挂满他所画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麒麟。
有天晚上,他突然看到一匹金光闪闪的麒麟,身上驮着一个小孩子,朝着他
走来。画师一高兴,笑醒了,原来是场梦。第二年,他们老两口便得一“老
来子”,生下后,聪明绝顶,六岁就能赋诗作画,人们称这孩子为“麒麟童
”。于是,“麒麟送子”这一习俗,就在民间广泛传开了。
上面的传说显然是一种附会。其实,麒麟作为人们幻想、神化和美化了
的“灵物”,主要是历代统治者因心理和政治上的需要,并借此歌颂盛世,
粉饰太平。历史上的“西狩获麟”故事,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春秋》中记
载:哀公十四年春天,在西部狩猎,捕获麒麟。此事被孔子知晓,十分哀伤
,他流泪悲叹周王室注定要衰亡。因为古代认为麒麟是给人们带来吉祥的瑞
兽,它被射死捕获则被视为是凶兆,也是王室将亡的预兆。因此,孔子就中
断了他的《春秋》的写作,后由其弟子续成。因此,后人称《春秋》为《麒
经》,也称《麟史》。从这里可以看出,那时对麒麟的信仰已经很深了。
至于麒麟何以能送子,则有其他原因。《论衡》云:“麒麟,兽之圣也
。”“兽”与“寿”谐音,因此,麒麟寓意福寿。而《礼记·乡饮酒义》说
:“产万物者,圣也。”作为“圣兽”的麒麟既能“产万物”,而“圣”又
与“生”同音谐意,因而,人们也就视它为能送子。古时,嫁女多在春天。
麒麟有孳茸报春的本领,给人们送来春天,带来子孙的繁衍,这样“麒麟送
滋”就被人们深信不疑。由于“滋”、“孳”、“子”互通,在流传的过程
中,为使含意更为鲜明,就逐渐改称“麒麟送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