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任务培养方式》针对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结合著者的在汉语教学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培养、培训汉语师资(特别是面向海外的汉语国际教教育专业的师资)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培养汉语师资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具体的实施措施。本书认为加强汉语师资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经验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的关键,所以要增加被培训者的实践机会,欲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提高实践的机会和效率,任务型教学方式是好的出路。
师资培养(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工业领域中的制造机器的“工作母机”,或者是“精密加工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其要求之高、之严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甚至怎么强调对其的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师资情况不佳,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好的师资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而师资不佳会使好的教材无用武之地。师资不佳对学习者的不利影响是难以恢复的,由此会导致学习汉语的生源的丧失。与非专业的、未经系统培训的海外师资相比,我们所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是可以成为top gun(顶尖人物)的。师资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两大瓶颈”之一,其在海外的现状虽然经过努力有所改善,但还是令人担忧的,在汉语国际教育快速展开、快速扩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无法提高的情况。作为另一瓶颈的教材问题,一般不会带来致命的不良后果(除非出现重大的失误),因此师资的问题就成为首要的瓶颈了。
教师是培育人的,与人的身体、智力、精神和情感等所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关联。在人的基本生存之上就是发展,而发展离不开教育,甚至人的生存也离不开教育,生存本能也许是先天通过遗传赋予的,但是生存能力却需要后天的教育来培养,培育这些后天能力的教育者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是在教育领域中,特别是师资培训领域中出现的许多令人遗憾的现象,使我们发现,许多人并没有明白或故意忽视了这些至关重要的“老生常谈”。
师资培训的难度在于:培训者只能双重地间接发挥作用,也就是只能再间接性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要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教师教育者担任的是培育教师的任务,要使教学效果最终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就只能间接地通过被培训的教师才能发挥作用,师资培训的效果要通过被培训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间接地得到体现和检验。
有识之士一再强调教师的重要性,认为是所有汉语教学问题的核心,没有了教师就没有了其他的一切。“教师问题、教材问题和教学法问题表面上看是三个问题,实际上它们是互相纠结的,是一个整体。教师是问题的关键,教材和教学法与教师问题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材,有什么样的教学法。教材的质量、教材是否合用、教学法的取舍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崔希亮,2010:79)尽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等多种新的方式,但是在其背后仍然还是要有教师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其开展也离不开教师的辅助和支持,其进一步的发展和更新,是仅靠机器难以完成的,仍然需要依靠教师和技术开发者共同合作完成。
许多学者都一再强调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他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师,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他既是传道授业的先生,又是学生言语活动的教练,他既是课堂艺术的创造者,又是学生眼里的百科全书。”(崔希亮,2010:79)可以看出,对语言教师的要求就更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全面的。“教师的品性人格、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刘芳芳(2008)强调,对外汉语教师富有魅力的人格特征、先进的教学观念、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黄晓颖,2011:85)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对语言教师有着异乎寻常的高而且全面的要求,可以认为这是由语言教学的特殊性所带来的。
汉语国际教育是全新的事业,因为在海外开展的汉语教学在许多方面都与国内不同。“现在国家需要、外国朋友需要我们把汉语拿到人家那里去教。整个的语言环境是人家母语的环境,每周最多只有四课时,怎么样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里让他掌握汉语,这的确需要重新研究,需要在40年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前跨出一步。”(许嘉璐,2006:3)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在许多方面都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不同。“海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围绕着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教、谁来学、在哪儿教、在哪儿学、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等要素,都因参照系和立足点的不同,与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有所不同,需要我们不断开阔视野,深入调查,做出科学的归纳总结。”(王路江,2008:55)对教学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对于教学者来说也需要重新适应新的要求,那么,在培训新教师的时候就更需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对教学人才的特殊要求,我们也应该相应地改变和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我们国家专门新建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渠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有着特殊的目的和要求,培养方式也因此而带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重视培育专门化、职业化的教学及管理人才。因此,在未来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应紧抓能力和实践两大重点不放松,强化培育学生的教学技能、外语(尤其是小语种)技能、文化交流与传播技能等所谓‘三大技能’,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训练,比如参与像暑期来华‘哈佛班’‘普大班’‘哥大班’那样的海外教学情景真实的封闭式教学及管理工作。”(王路江,2008:52)这里所强调的“能力和实践两大重点”的确道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
师资培训要解决的是被培训者知识建构和能力建构的问题,具体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上,知识建构的培训不是重点,以往的培训走入了误区,因为硕士研究生已经具备了知识建构的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1,对他们的教学培训的重点应当在能力建构上,因为能力如智慧(不是智力)一样不是先天具备的,也不能通过传授而掌握,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建构。
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前的培养方式多为“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而这两方面容易脱节,形成“两张皮”,需要在其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作为培养方最应首先抓住的就是在对他们的课堂教学时完成师资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将这一任务推给教学实习阶段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以往的培训方式存在着不少问题,已经不适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培养,迫切需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正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使得仅靠“壁炉的火光和导师烟斗里烟丝香味的熏陶”的传统的师徒相传的培养方式(例如,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制),已经难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对新型师资的需求了,关键问题是这种方式不能给学生带来大量的实践机会和及时的指导。在急需大量教学人才的情况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依靠变革教学方式来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并提高教学效率。而变革教学方式,就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培养方式,探索新的培养途径。而且,这不是一种因为教学人手匮乏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顺应教学方式本身变革的需要。
国外有很多有大需求量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早已不是师徒相传的培养方式了,特别是应用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更是如此。例如,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一届的学生人数就有七八百之多,如果一个导师带几个、十几个学生,那要配备多少个导师呢?MBA的毕业论文是否需要是研究性的理论探讨?这种面向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当然不会要求他们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
教学需要变化的时刻,也就是教学创新的契机。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课程所传授的是否是被培训者所需要的。培训教师实际上是无法判断其所教的内容是否对学习者有益,是否有益于学习者的问题需要由学习者自己来判断和确定,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经过体验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常的情况下学习者是没有经验的,所以对此问题是很难回答的,但是幸好我们有许多到海外进行教学实习的被培训者的反馈,从他们的反馈中可以发现很多他们在海外汉语国际教育第一线所面临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教学的建议,这也是帮助我们判断取舍有关的课程计划和课程的具体内容首先应当重视和正视的因素。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已经有了许多的研究,但是在培养的主要方面之一的教学能力培训的具体操作方式上还有研究空间,因为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师资培养的效果,尤其是在被培训者的实践能力方面。
面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这样的新型培养需求,应当调整甚至变革教学方式,强化被培训者的参与,综合培养教学者全面的教学能力。在这种要求下,任务型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能够解决当前教学中问题的、使被培训者适应海外教学环境特点的教学方式。由此,我们师资培养的全部课程的教学方式,至少是有关教学的培训课程,也应与在海外汉语国际教育中所要开展的任务型教学相一致,因此就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资培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实习方式。
当今世界上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当我们关注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时就会发现, 教学理念正在不断地更新。如今,第二语言教学倡导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之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赵金铭,2008:20)在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革新的潮流中,各种方式百花齐放,但是任务型教学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得到了教学实践的肯定。“一般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思想开始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大有替代交际语言教学、形成新的语言教学流派的趋势。”(赵金铭,2007:15)在寻找合适的培训方式时,我们发现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在海外开展得很普遍,并且受到了提倡,其实其本身就起源于国外,选择任务型教学方式来培训将来赴海外的汉语教学者,就与其要在海外实施的汉语教学形成了同构性1。教(汉语国际教育)与学(研究生培养)的类同,对师资培养的教学操作方式带来了新启示,也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在我国的中学里,面向中学生的教科书和课堂教学都在力求实践研究性学习,采取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而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就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已经掌握的学习风格。只讲一些学生熟知、易知的常识,被培训者何以以此深入浅出地运用其在海外开展教学?非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无法直接与在海外开展的汉语国际教育相衔接,则被培训者困矣!被培训者所获得或强加的无用的东西,使学生在海外实习时感到无助于其教学实践。
任务型教学方式所能够呈现的完成任务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接近实际的活动,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达到了“拟真”“近真”的程度。学习就是一种练习和实践的过程,所谓“学而时习之”的含义之一即此。
实际上在有些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中,已经采取了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在该批硕士生2的培养过程中,采取了任务式的团队合作的学习形式。我们将全班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组,分别准备出国教学的各种资源并且共享,包括课件、歌曲、剪纸等。此外,经常组织全班进行模拟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场景,使得该批硕士生对未来的教学实习有较好的职业准备和体验。”(王宏丽,朱小健,2008:263)可以看出,这种任务型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成效。我们应该对任务型教学方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作用多加探索。
如果我们一定要把本来是培养学习者能力的实践性课程采取知识教学的方式来教,并且要求学习者采取知识学习的方式死记硬背,岂不谬哉?知识学习者可以自己主动获取,可以在使用中学习和掌握,而且会更好地掌握。
以往我们的教学者似乎认为在教学中不把所有的语言知识全覆盖、都教给学习者,就会使他们因知识的缺陷而不能学习好目的语,也因此而心生愧疚,对学习者没学习好、没学到的担心。可是实际上,如果真正这样做了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学习者是否胜任交际的任务、是否具备交际的能力并不主要取决于是否掌握了足够的语言知识,因为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这是人们都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可是受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受注重知识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在汉语教学领域仍然把掌握知识作为第一位的任务,造成偏离已经制定的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的后果。
那么,在培养教学者时,我们是否也采用或者摆脱不了面对汉语学习者同样的教育指导思想?我们不是反对和排斥语言知识方面的教学,但是那仅仅是一个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首要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教学者的教学能力,对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强调,都是一种偏离。
如果转变了教学方式,就可以突破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在培养对象的数量和实践性能力方面的限制,所以值得我们进行积极的探索、积累教学的经验。
对于教学教师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当然每个新教师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帮助新教师胜任教学,尽量缩短对教学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教学实习应当是有计划地,而不是自发地去面对教学中的问题。
新教师也不能一步就从教学理论跨越到实际的教学讲台上,要有一些模拟、试讲等环节来准备,让新教师逐步过渡,让担任过相关课程有经验的、熟悉有关课程的教师“传、帮、带”新教师,引导他们发现各种课程的区别之处(不仅是内容方面,尤其是教学操作方式上的区别),这样,就可以减少他们盲目摸索的时间。因此,我们提出借鉴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方式进行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目的也是为了增强被培训者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海外汉语国际教育的实际环境和特殊要求。
汉语教学尽管要以汉语知识和教学技能为基础,但是教学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而是行为性的。
培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否也可以“精讲多练”,从知识学习的教学变为能力培养的教学呢?只有脱离缺少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打开视野,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植入,新的教学方式的习惯才能养成。
注意建立新教师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观念、意识和习惯,已经得到关注,那么,教师学习者自己的需求呢?自然也应当得到关注。任务型教学方式使他们更大的能量、更多的经验可以发挥作用,因为任务提供了可发挥的空间。在任务型学习过程中的挑战性,也有助于他们应对将来工作中的更大的挑战。
保守是改革的大敌。当教育已经十分发达的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仍然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时,我们岂能安枕?岂能贻误战机?岂能误人子弟?
我们必须不断地提出教育改革并实施,可是如果不解决源头上的问题,新培养的教师仍然保有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操作技能,不能适应教学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将来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加工。如果培养的研究生不能胜任,不免浪费,更主要的是对教学和他们自身的发展不利,所以教师培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很重要,要落实于内容,不能仅仅是传授一些新观念、新方法,要与教学实习的实践相结合,让他们不是从概念上而是真正能够落实于行动地去贯彻所掌握的新观念、新方法。
本书的主旨就是探讨任务型教学方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转变中的创新作用。虽然本书主要集中于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转变的问题,但也希望能对其他渠道的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有一些启示作用。
王丕承,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担任外国留学生和中外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现职称为副教授。编写对外汉语教学本科生教材一套两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加编写对外汉语教学论著多部。研究兴趣和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编写研究、语用学、话语分析、会话分析、跨文化交际等。曾赴韩国、德国、美国和日本任教,担任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
第一章 传统培养方式已不适应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的需求[∕]1
1.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的特殊性[∕]1
1.2 传统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表现出的问题[∕]18
1.3 传统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问题的成因[∕]25
第二章 新型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和任务[∕]35
2.1 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36
2.2 新型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培养任务[∕]45
第三章 任务型教学方式是解决培养方式问题的佳径[∕]51
3.1 任务型教学方式与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的同构性[∕]51
3.2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质和特性[∕]57
3.3 任务型教学方式的作用[∕]68
第四章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中任务型教学的开展方式[∕]88
4.1 小组合作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88
4.2 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108
4.3 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113
4.4 以问题为基础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118
4.5 以项目学习为基础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123
第五章 通过任务型教学方式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能力[∕]127
5.1 通过任务型教学方式培养师资的教学实践能力[∕]128
5.2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多方面适应能力的培养[∕]146
5.3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文化教学能力的培养[∕]151
5.4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55
第六章 余 论[∕]161
6.1 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中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62
6.2 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带来师资培训的创新和变革[∕]164
6.3 回答对任务型教学方式的一些误解和质疑[∕]167
参考文献[∕]172
后 记[∕]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