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大国游戏》系列的第一卷。本卷内容以2008年的几个关键历史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回顾过去,理清了以往的大国间交往的众多内在线索,为着眼于今天做了详尽的铺垫。 当国人习惯于旧游戏中的思维定势,聚焦于东南沿海弥漫的寒流之时,作者从中亚、中东、北非到欧俄入手,将石油列为关键词,提醒我们早做准备,重视我们的西北、西南、华中、中原、东北,争取走出不平衡的被动现状,打造由我们国家自己主导的经济自主循环。
《大国游戏》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政治经济入门读物,作者井底望天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思维和方法。全书鸟瞰近百年的世界变化,审视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特殊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并提出了全面的应对之策。
本书为第一卷《合纵连横》。
一
《大国游戏》是自2008年开始,我在博客发表的系列文章所组成的系列作品。
最初的想法是为当时的国内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当时不少的建议,都是关于如何应对西方政界和舆论界围绕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发起的文化热战。不过,在这些建议里面,比较有影响的就是提前预警了美国即将发生的金融危机。关于如何应对美国即将发生的金融危机,我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和各种手段等等一系列应对之策。
鉴于这段时期的思考,我认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和美国的金融危机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预示了1840年以来西方对世界统治的衰落,以及中国代表和主导的东亚重新成为世界中心,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到来了。而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潮流中,中国当时的政治文化界,包括未来20年会主导中国的精英们,都明显显示出理论认识上的不足。所以,为了应对这个严峻的局面,我在博客上开始发表的系列作品最初是为了进行科普,希望能够对中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二
近30年来的中国思想界所受到的国际政治认知的影响,基本上定位于冷战时代的共产主义一资本主义二元对抗的框架。在这个意识形态外衣下,真正影响实际政治的地缘因素和文化因素就被深深地掩藏起来。
在人类冲突的历史中,建基于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对抗,比如说欧洲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和今天的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全球恐怖活动,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形式。而在欧洲内部,虽然冲突表现的形式是民族国家模式的产生,以及联盟条约的出现,但更多的冲突不是体现在文化和宗教上,而是体现在地缘政治上。
对地缘政治的思维,中国人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方面的谋略高手,其中比较出名的地缘战略就是合纵和连横。可能因为中国统一的时间太长了,这样的地缘战略考虑慢慢就为大家淡忘了。当然,也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思想家们,被意识形态的外衣遮掩得太久了,结果信以为真了。
俄罗斯的战略思想家们曾经坚定地认为,如果他们让苏联崩溃,放弃对东欧诸国的控制,彻底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割裂,完全走回东正教的传统,他们就可以快乐地加入欧洲文明世界,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了。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北约的前锋已经兵I临城下,基辅已经陷落(第一次颜色革命和2015年的第二次颜色革命),俄罗斯腹地已经洞开,不是说冷战已经结束了吗?俄罗斯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这个困惑可以从英国人对北约的定义看出来:“拉进美国,赶出俄国,压住德国。”所以,困惑的俄罗斯人想进欧洲而不得人,必须被拒绝在门外,成为森林里面的野人。而作为岛国的英国,需要拉住世界大国美国,在欧洲大陆双打,压制住本地的地头蛇德国。当然,这个双打正面临着法国和德国这对双打选手的挑战。
这就是地缘政治被披上了意识形态外衣的形式。
三
那么在东亚,你仍然可以看到这种意识形态外衣的影响,比如什么民主同盟(日本为主)对抗专制同盟。在欧洲,以岛国英国来制衡欧洲大陆的办法叫作离岸平衡。这种方法无法移植到东亚来对付中国,因为和欧洲这个分裂成无数民族国家的地方不同,中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
在此,我不用“国家”这个词汇,是不想用来自西方民族国家的国家概念,来涵盖今天的现代中国,以及在同一个地方连续存在的历史上的古老王朝。要中国出现欧洲那样的情况,只可能将中国的每一个省和自治区变成一个个独立的国家,然后在这里形成的同盟由美国作为实际的盟主,再加上日本作为一个主要参与者,好像英国在欧盟的位置。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几千年帝制结束的前后一段时间确实发生过,那个时候被称为军阀混战和半殖民地。但是,欧洲地缘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在一个统一的中国的情况下完全没有操作余地。
虽然美国的历史学界早已经形成的新清史论,已经为肢解中国——把内蒙、新疆、西藏、台湾、东北等从中国分裂出去一一做了理论上的准备,但是这种对中国的肢解,仍然解决不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即便在分解后依然体积太大的情况。因此,东亚的情况就更多地像北美的情况,是一个联邦合众国独大,其他的两个小国(加拿大,国土面积大,但是人口少;墨西哥,人口稍微多,但是国家小)相当于日本和朝鲜半岛两国,而南部的中南美洲相当于亚洲的东南亚。
四
所以,《大国游戏》虽然对各位读者进行了地缘政治的科普,但也明确表示,在中国为主导的东亚,进行地缘政治的操作并没有太大的空间。反而今天中国的崛起,或者叫作文化复兴,某种意义上就是恢复历史上以中华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政治文化经济的体制。
在这个新的东亚体系中,作为无可取代的领导中心的中国,就理所当然地具有和其身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话语权。而整个系统有机组成的其他国家,在其政治、文化、经济模式上,就不得不出现和中国模式相容的体制。
当然,并非是要求这些周边国家必须按照中国的模式彻底拷贝(比如唐朝出现的情况),而是这些周边国家必须对中国出现的整个模式具有相当高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而不是利用目前意识形态二元对抗理论简单地进行抗拒。因为没有这种以中国模式为主、以周边国家模式为辅的融合,就不可能有东亚的经济文化一体化,也不会出现将来的政治、外交、军事一体化。
中国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必然带来以北京模式为代表的文化价值观的崛起。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重返亚洲战略造成了东亚地区的主要竞争,以及这个竞争带来的紧张局势。大多数人认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落脚点,是加强其亚洲的军力。但是他们不太理解,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亚洲的影响,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受到严重的挫折。目前美国军力的加强,其实是对在亚洲周边国家进行的强心针操作,美国影响力的降低已经导致了各国内部亲美力量的式微。
根据美国人的单方面理解,中美之争当然不是意识形态之争(因为中国不是苏联那种共产主义国家),也不是地缘政治之争(美国至少从阿拉斯加还可以遥望俄罗斯远东,而在美国关岛看中国台湾岛则远不可及),而是两种文化模式之争。这种文化的不同,就是美国的华盛顿模式(自由资本主义)和中国的北京模式(美国称为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展开的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这种争夺不是选美小姐比赛,而是关系着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政治经济红利。
五
目前来讲,推行美国的经济自由和政治选举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借助美国军事介入或者颜色革命强行改变的国家,个个是焦头烂额,民不聊生。而中国有控制的经济自由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30年内使中国6亿人口脱离贫困,并成为坐二赶一的世界经济体。所以,在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这个语境框架下,北京模式大获全胜。
目前的局面就是,中国在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后,正在迈进发达国家之列。如果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发展,可以在良治政府、法治社会和民主对权力的监督这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改革,经济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政府内部可以减轻贪污腐败,政治上可以铲除政经寡头,做到削强藩、均贫富、严吏治,按照协商、共识和集中的民主制度,实行礼法并重的程序公平和结果公正平衡的法律制度,那么北京共识就会出现在发达国家的语境框架下。
如果这样的制度——某种程度上和新加坡比较类似——出现在发达国家,那么可以想像这个模式对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会产生深刻的吸引力。而相对于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下的困境,这样的文化竞争将对未来的人类文化和历史发展带来非常深远的意义。
六
讨论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发展,都不得不面临一个中国独特论的指控。其实,这种认为中国独特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中国的工具全部立足于西方的文化霸权体系。这个也是西方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也是海外中国问题专家几十年来一直预测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笑话的原因。
比如一提到中国的政治,经常用的观念就是一党专政。其实,这种错误就是把中国的执政党理解成西方的政党。事实上,你会发现,当西方的政党,比如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等等,推崇的为劳工争利益、重视社会公平的政策导向,或者共和党、保守党、自由党等等,推崇的为企业争利益、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都会同时在中国的执政党里面出现。
如果从历史上看,你要是把中国的执政党当作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官集团,就是穿了现代人服装的儒生阶层,也许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诸如此类的文化内涵,需要中国自己的思想家们彻底摒弃西方的思维概念模式,走进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从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出发,重新思考中国的文明体系和文化价值。
当然,目前和西方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相比,中国还是处于劣势,还处于文化创新的萌芽阶段。但是中国人别无选择,因为全盘被西方文化价值系统洗脑的结果,说得轻一点,是中国陷入南美洲诸国的中等收入陷阱;说得重一点,就是国家分裂,人民重新陷入困苦。
作者简介:井底望天,真名周沙,贵州人。自幼对历史、政治、经济有浓厚兴趣,曾参与同日本、韩国等国的交流活动。上世纪90年代初先后赴美国、中东、东欧等地工作。
第一篇 回顾
第二篇 西域
第三篇 中东
第四篇 石油
第五篇 西北
第六篇 对策
第七篇 亚洲
第八篇 稳定
第九篇 方向
第十篇 崛起
一
2008年,对未来的历史学家而言,一定是个代表着分水岭的年份。
这一年,一个全新的国际秩序初现雏形,全球的大国和准大国都在这一年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重新洗牌,省视自己在尔虞我诈的国际丛林中合纵连横的策略,为自己辨清当前的这一刻,谁是盟友,谁是敌人。
也是在这一年,四百年的西方对世界的统治地位开始衰落,世界重心完成了从东至西的漂移,开始向东亚转移。自哥伦布时代起,从东亚,到西欧,到北美,再回到东亚的历史大循环,开始走向收笔。
这一年,处在这一历史大转变的数个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重大变更,为未来的国际社会和全球体系铺下另一轮明争暗斗的伏笔。
其实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已经在前一年发生:在2007年,世界第一经济强权美国已经不再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这一地位已经被古老而新兴的中国取代。以前只要美国打喷嚏,全世界就要重感冒的情形已成了明日之黄花。凡是经济上变得相当依赖中国的国家,就不需要喝感冒茶。虽然流传在这一年早些时候的关于美国和世界各国经济脱钩(De-coupling)的预言,还有些言过其实,在美国重肺炎的时候,全世界也还会被严重的传染。但由于中国经济的兴起,有能力保持住一定的增长率(8%以上),国际的经济格局其实已经有了里程碑式的变革,只是,这一变革的主角——中国,似乎还尚未自觉。①
其实,相比于经济数字,也许人们会更记得2008年的新闻标题。而今年的全球种种事件,却会让未来的历史学家和分析家们记忆犹新。
在这一年的8月,中国举办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它30年的经济成就。对于中国自身来说,如何给自己进行一个总结归纳,提炼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整体的政治、经济思路,为即将来临的世界经济暴风骤雨做好足够准备,打造出真正有内容的“北京共识”,是当务之急。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和政府来说,除了对中国城市表现出来的飞速变化极端羡慕之外,如何与中国共同学习、修正、发展真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并和中国合作,活学活用在他们自己的经济发展上,拒绝西方提出来却被事实证明是发展毒药的“华盛顿共识”,当是观赏奥运会的第一感叹。而对于经济逐渐衰落的西方大国来说,看到中国的欣欣向荣和生机勃勃,却充满了嫉妒和愤慨之心,以至于图谋利用奥运会作为人质,搞烂中国的名声和形象,以此来达到要挟和勒索中国的目的。这其实是其在奥运会前的一系列针对动作的第一要点。西方人打的是普世价值——(美式)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出的是“负责的利益共享者”的请帖,要的是中国用其日益增长的大国影响力,为西方的全球经济和战略利益服务。 早在2001年国际奥委会授予北京奥运会主办权时,西方就开始对这个事件进行计划。②中国似乎被逼上一个两难选择。要么向西方威胁让步,在许多中国的核心利益上让步,以保证奥运会顺利进行,要么坚持自己的国家利益,承受西方毫无道理的挖苦和攻击。
可以想象的是,世人将看到两个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以自身巨大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影响力,开始了一场旷世的较量,而这场较量,将会对今后近百年的世界发展,带来深远和长久的影响。
二
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一看上一次国际秩序的大洗牌。
那便是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强权英帝国和法帝国在与纳粹德国的苦战中,势力衰落,但仍然想保住自己在全世界的殖民地,继续保持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图重新崛起。
当时的国际情形是,美国经济独大,苏联军事强悍,世界强权两极化开始显现。世界仅有的几个大国中,德国和日本是战败国,当然没份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的工作,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他的接任者杜鲁门,将当时的弱国中国当成大国之一的外交政策,也被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袖斯大林强烈反对。①但以当时的世界局势,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对付苏联的辅助性平衡力量,是美国的主要政策考虑。
当然,美国的用意,是以那个中华民国来制衡苏联,并同时由美国驻军压制日本,来维护美国在东亚的独霸地位。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瞬息即变的局势超出了它的掌控。直到23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才有些重新达到了原来意图。而日本在这20多年里就钻了这个空子,被美国扶持起来。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