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十周年丛书:突破(实操卷)》内容简介:新京报从创办那天起,就把责任烙在自己的身上,尽最大的努力恪守新闻的基本准则,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份诞生于社会转型期的报纸,新京报为这个时代做了尽可能忠实的记录和理想的解释。致力于创办一份承载新闻人理想,一份以责任为灵魂,一份致力于记录时代步伐,一份进步的、美好的报纸。耨京报丛书,体现着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自信,体现着新京报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对未来、对先进文化的憧憬……
耕耘当下,收获未来。
“新京报十周年精品系列”共五册,这本《突破(实操卷)》(曹保印主编)阐述了采访者怎样把责任烙在自己的身上,尽 努力恪守新闻的基本准则,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为这个时代做了尽可能忠实的记录和理想的解释。
本书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突破,你能吗?
要做最好的新闻,惟一的经验就是现场、现场、到现场,接近、接近、再接近。为了取证,有人整夜整夜趴在黑工厂的院墙上,证据就在不远处,但咫尺天涯,最后在狗吠声中,终于拿到证据;有人甚至扮成醉汉,匍匐爬行,最终取证;有人混进矿工里面,不顾危险到矿井下面去拍矿难;有人像《射雕英雄传》中的哲别一样,躲在内蒙的草堆里面,等着第二天的“神五”落地……一篇篇优秀新闻作品就是这么诞生的。
直说了吧,不想发表独家报道的记者,不会是好记者;而要想发表独家报道。就必须先实现各种突破,其中最难的是突破自我。独家,可以是独一份的消息,可以是独一份的角度,可以是独一份的观点,可以是独一份的逻辑,还可以是独一份的材料。一个字:独。
怎么突破?突破什么?从哪里突破?突破的功夫如何修炼?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想说大道理,而只愿讲小故事。悟性高的,自可从故事中明白无数道理,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悟性低的,自可津津有味地看看故事,比葫芦画瓢,学一学实用的小招式。
现在,故事开讲!
厕所里面堵副总理
对,你没看错,就是在厕所里堵副总理,而且堵的是女副总理,不是副总经理。更不是女副总经理。
2005年3月11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参加全国人大浙江团分组审议,新京报记者赖颢宁被临时派出盯人。到达会场时,吴仪已经安坐在主席台上,会前堵人的机会错过了,赖颢宁只得等待机会。
发言过了大半,吴仪突然起身离座,赖颢宁的第一判断是她要离场。马上提起已经收拾好的手提包,从侧门跟上,录音机攥在手中,准备堵住吴仪副总理采访。
门口近十名工作人员围上,吴仪跟他们简单交谈几句后,独自向前走,高大的保卫人员紧随其后。这时,赖颢宁意识到机会来了,因为吴仪没穿大衣,肯定不是离场,而是上厕所,保卫人员都是男性,不能跟到女厕所,而赖颢宁作为女记者却可以和吴仪单独相处。果然,赖颢宁一路尾随,没有任何阻拦,只有灼灼注视的目光。
吴仪进了厕格,赖颢宁在洗手台假装洗手掩饰,担心吴仪知道自己跟至厕所采访反感。很快,一名女工作人员进来了,很显然,她是被紧急派进来的。赖颢宁的手洗了三四遍了,终于听到了冲水的声音,赖颢宁立即把录音机又攥到右手中,并按下录音按纽。
吴仪走到洗手台,离赖颢宁只有半米距离,赖颢宁左手把水龙头关了,侧身,微笑,说:“总理,你好。”吴仪还以微笑。赖颢宁继续说:“我是新京报的,想问您一个问题。”“哪个报?”“新京报!”赖颢宁大声重复了一遍。“噢,好。”这个“好”字,虽然只是意味着吴仪知道的意思。但也是她并不反感的信号。
于是,赖颢宁把问题抛出来了:“总理,这次两会很多人大代表提议实行免费婚检,您怎么看?”吴仪一边擦手,一边侧身向赖颢宁回答:“我个人的考虑是,在传染病高危地区推行免费婚检……”问题没有结束,吴仪边走边谈,赖颢宁尽量把录音机放得离她近点。一出厕所,那些高大的保卫人员立即围上,在赖颢宁身边隔着。
回答完了后,吴仪快步向前走,回头叮嘱赖颢宁:“这个可别帮我报出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她进了会场,工作人员散开了,其中一名保卫人员冲赖颢宁说:“真厉害,竟然在厕所堵总理。”
全国两会是每年的新闻盛宴,也是新闻战场,在这个特殊的新闻战场上,不要说独家采访副总理,就是想独家采访参会的代表委员,都会异常艰难。然而,新京报记者赖颢宁偏偏就实现了突破,在厕所里采访到了副总理。虽然采访到的内容当时不能公开报道,但成功采访到吴仪副总理这个故事本身,就已经是极有味道的独家新闻了。
对记者来说,呈现在这类新闻上的突破,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捕捉新闻现场的每一个信息,并能够迅速做出精准判断,稍有差迟,独家新闻就会转瞬即逝。它考验的,往往是记者的聪明劲儿、机灵劲儿,当然,做好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对采访对象所涉问题的精心准备。否则,就算是将副总理堵在了厕所里,也没多少实际意义。事实上,在全国两会上,类似情况有很多,有不少记者堵住了代表委员,却张口结舌说不出问题,或者所提问题问非所答。
王菲和李亚鹏结婚
对,你还是没看错,就是王菲和李亚鹏结婚,不是离婚。
2013年9月13日,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消息传出,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新京报也做了头版封面报道。
不过,这不是我讲这个故事的重点,我的重点是他俩的结婚。对新京报来说,王菲和李亚鹏离婚的消息并不是独家报道,谈不上突破,但他们结婚的消息,却是由新京报全球独家首发的。
王菲和李亚鹏的恋爱,从2004年到2005年,一直是娱乐媒体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肯定要结婚,但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结,在哪里结。
2005年7月29日上午,新京报文化娱乐部记者接到主编电话,说有知情人爆料,王菲和李亚鹏中午会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小王府吃饭,具体为什么吃饭,不知道原因。
普通人在一起吃饭不是新闻,名人在一起吃饭就是新闻,一对恋爱中的名人在一起吃饭更是新闻,何况两位都算是超级名人。
随即,记者杨林和徐万涛就赶赴小王府一探究竟。
到了小王府,他俩发现门口停的是新疆牌照的汽车,联想到李亚鹏是新疆出生,便推测王菲和李亚鹏可能会在里面。当时,小王府大门紧锁,杨林试探敲门,门开后保安问来干嘛,杨林说:“来赴宴。”
说这话时,杨林中气十足,俨然是真正的赴宴宾客。于是,保安未再多问,便让杨林直接进去了。接近餐厅门口时,杨林发现了李亚鹏的经纪人李亚伟,直觉王菲和李亚鹏肯定就在里面吃饭,于是,在和李亚伟寒暄时,迅速溜了一眼包间的门缝,瞬间便触电了!
包间里,王菲穿着白色婚纱!
随即,杨林提出想拍照采访,李亚伟见势不好,马上将他送出小王府。但,新闻已经采到了:王菲和李亚鹏当天正在摆婚宴。唯一可惜的是,俩人出来后打着伞,让徐万涛很难拍到两人的正脸。
第二天,新京报刊发全球独家新闻:王菲和李亚鹏结婚。
对记者来说,呈现在这类新闻上的突破,就是没有请柬,也能进得了门、拿得到料。这种突破看似简单,其实技巧非常微妙,它要求记者既要沉得住气,又能稳得住神,藏万丈波澜于方寸心中。
轻松一刻的娱乐报道讲究进门,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讲究进门,特别重大的新闻报道更讲究进门。拿着记者证,在被采访人的掌声中进门,对记者来说算不得本事;越是拿着记者证,越是不让你进门,不但不让你进门,而且对你层层设防,你却能进得了门,拿得到料,才是记者的本身。做不到这一点,你连合格记者都不算。
“笨小孩”感动高晓松
对,你依然没看错,就是“笨小孩”,不是聪明小孩。而且,这个“笨小孩”就是新京报记者,她感动高晓松的,不是鲜花,而是用最笨的方法发出一条条笨笨的约请采访的短信。
2012年11月8日,因醉驾入狱的高晓松结束牢狱生涯,于是,媒体纷纷出动,四处追击,试图采访高晓松的铁窗生活。然而,无一例外,高晓松全部回拒。
当天,新京报文娱新闻部记者刘玮也给高晓松发去采访短信,虽然明知难以约上,但还是想表达一下新京报的关注和关心。果然,高晓松出狱当日,高晓松并没有回复她,尽管刘玮隔几天就发个短信给他,但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11月底,高晓松生日那天,刘玮又给高晓松发了个短信,结果得到了高晓松的回复。这实际上是一个巧合,因为刘玮并没特别注意到这天是高晓松的生日。用刘玮自己的话说, “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是他第一次回复我。大意是说,他近期还不太想接受采访,希望我能给他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先静一静”。
这条回复也让刘玮觉得有了希望,因此继续保持着几天一个短信的频率。但事情到此也就僵持住了,再无进展。此后,虽然看到了高晓松接受柴静《看见》节目采访的消息,刘玮随即又给高晓松发了短信,但高晓松依然不见回复。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出发点。
刘玮不甘心,又想办法求高晓松的朋友冯唐、老狼帮忙,但均告失败。在约高晓松采访期间,偶尔刘玮会收到回复,但口径都差不多,就是再等等,再等等,再等等……刘玮觉得,就算是他在敷衍自己,有回复就说明有希望,而自认为“笨小孩”的刘玮能用到的办法,也就是不断地发短信,发短信,发短信。
12月中旬,高晓松突然松口,在几番沟通之后,最终同意接受采访。12月底的一天下午,刘玮来到高晓松办公室,从午后聊到天黑,在昏暗的冬日傍晚,刘玮只见高晓松一根根点燃香烟的亮光。
事后,刘玮问高晓松,为什么最终同意接受自己的采访?高晓松说,他出来第一天,全国有名字的媒体都在给他发短信约采访,一周后剩了一半,一个月后又少了一半,最后只有刘玮在“想着他”,他甚至觉得“有点感动”。
也许是上天也被“笨小孩”刘玮的执著感动了,柴静采访高晓松的节目居然没有播出,这就使刊发刘玮和高晓松对话的新京报,成为独家报道高晓松“牢狱心路”的媒体。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新京报记者,也是像刘玮一样的“笨小孩”。2005年,为了采访一位拒绝采访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校长,我整整一天都在不停地向他编发“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短信,最终彻底感动了他。接受了我差不多整整一夜的采访。
而新京报记者马力,为了能采访到环保部官员,在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我们部委从来不接待都市类媒体”之后,在环保部楼下长时间“部门立雪”,硬是生生感动了这位官员,最后不但接受了他的采访,而且介绍马力认识了环保部其他更多的官员,关系处得非常好,迅速打开了马力“环保线口”的工作。
表面上看,我们都是“笨小孩”,用的都是“笨”方法,但恰恰是这种“笨”,最终使采访取得了突破。而实际上,这并不是“笨”,而恰恰是对职业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价值的坚守。作为记者,如果缺乏“笨”的精神与行动,总是想走捷径,往往欲速则不达。
刘玮成功采访高晓松的故事,也曾感动了新京报总编辑王跃春,在新京报的BQQ主编群里,她曾要求主编学习刘玮的“笨”劲儿,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不放弃一切可能地努力突破自己。
3个故事讲完了,对于突破,你有什么感想?不管你怎么想,我的感想是:突破,真正的障碍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为什么这样说?我不告诉你,你自己好好看这本书吧,书里更多的突破故事,会告诉你更多关于怎么突破,突破什么,从哪里突破,突破的功夫如何修炼的答案。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答案都不是现成的,而是每一个都需要你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寻找,去探索。
还等什么?去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定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去努力突破自己吧,无论你是不是记者,你都需要!
曹保印(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总监)
2013年10月
第一辑:江湖篇
魔幻“大师”王林
国乒队史上第一次整风运动
大年初一,那束送人病房的康乃馨
采访阜阳“白宫”的22天
“潜伏”富士康的日子
食品安全之殇:暗访·证据链·真相
“只有性别是真的”:王亚丽案件调查幕后
一元钱的改革
兰考大火:当地官员离孤儿有多远?
“穿越”泰坦尼克
云南缉毒警的神秘丛林岁月
“房妹”是怎样“炼成”的
预算公开:政府、媒体、公众都在学习
平凡的恶:被遗弃老人之死
产科医生的“杀熟”逻辑
第二辑:现场篇
她为何挖掉了男童的双眼?
我经历的“广渠门救援”
如实记录发生的一切
灾难之后,可怕的是“遗忘”
黄岩岛笔记
大法官眼里的“经济问题”
潜规则或显规则
李怀亮案的另一面
“扮作开会的”是采访的一张名片
一所大学里的“荣华富贵”
“我是住在深圳的香港人”
第三辑:修炼篇
老天爱笨小孩
一定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知识量丰富+脸皮厚=记者很需要的气质
我成了极度专职的“官员杀手”
采访也是一种态度
自己突破自己
热线记者的北京味道
暗访中扮演的“角色们”
女摄影师的低级“突破”
职业记者最需要的特质:坚持、执著、质疑
娱记修炼手册
新闻突破中思维方式训练研究
版权页:
插图:
她的家人和村民们,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张会英的素描:胆小怕事,容易晕厥,精神状况异常,有时会有些鬼神之说。
跳井前一天,张会英的精神已经不太好,有人将她的父亲从娘家请来,暂住在乔家庄,方便照顾。但没想到,老父亲也没能拦住女儿跳井自杀。
但值得推敲的是,张会英确实有作案嫌疑。我们从多种渠道了解到,小斌事发当日,张会英于15:00左右离开养鸡场,此后有目击者看到她出现在县城。而直到第二天,她和丈夫才领着瘫痪的老父亲回到了乔家庄。也就是说,案发前4小时,张会英行踪成谜。
当地的一位酒店老板,在张会英跳井自杀的第二天,也曾悄悄告诉我们,一位警察朋友说,基本锁定了张会英涉案。
乡土的悲剧
9月3日23:00多,小斌一案原本已经平静的舆论再次被搅动,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已经锁定其伯母为犯罪嫌疑人,并在张会英的衣物上,检验出多处小斌的血迹。针对网友的诸多质疑,当地警方也很快公布了案件的细节以及侦破的过程。
一位公安部的相关人士称,张会英的作案动机为两家老人的赡养问题。
我曾见过这位老人。张会英跳井后,媒体们涌人乔家庄采访,入村的道路被当地的公安封锁了,不让媒体接近。远远望去,郭家闹哄哄的,女人们抹着眼泪,瘫痪的老人家被抬了出来,暂时安置在另一位村民的家中。
他躺在窑洞的炕上,面容愁苦,一言不发,有些孤独的样子,甚至还没有人来告诉他发生了什么。
已经没有人记得他是哪一年瘫痪的了。只知道,郭家兄妹轮流照顾他,每家分别照顾4个月。今年年初,小斌的爸爸——郭家的三儿子郭志平伤了脚后,不能出去干活,索性将父亲从哥哥郭志成那接了过来,放在自己家照顾,并要求另外的哥哥、姐姐拿出钱来赡养老人。
显然,费用上发生了分歧。郭志平的妻子王文丽说,张会英家一直不愿出钱赡养老人,从10000元降到了5000元,而张会英的弟弟张瑞华则说,听姐姐张会英说已经给过了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