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评说近代史:奋起》细述,自7月7日至12月13日五个多月时间内,中国军队同时在华北、华东两个战场作战。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逐渐懂得,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必须懂得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懂得运用运动战、游击战。
《杨天石评说近代史:奋起》杨天石先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精辟的史论观点、流畅的语言叙述,都深深给了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新序
毛泽东1935年10月所作《念奴娇》词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毛泽东此词写的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昆仑山。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之间,蜿蜒伸展至青海境内,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它被称为“万山之祖”,又被视为中华“龙祖之脉”。毛泽东在词中描写了它的雄伟阔大的气势和悠远绵长的历史,叙述了它对中华大地、中华民族的“功罪”,慨叹于“谁人曾与评说”。
昆仑山可以“评说”,历史、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何尝不可以“评说”?
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的老祖宗一样重视历史。历史被认为是正衣冠、知美丑的镜子,是辨善恶、考得失、增经验、长智慧的教科书,因此,它应该被人“评说”,任人“评说”。特别是自由“评说”。
首先是“说”。历史已逝,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历史学家“说”,用嘴、用文字或用图像,它才能广为人知,传之久远。历史学家要充分掌握资料,精细考辨,力争说得真实、准确、全面,尽最大可能符合历史本来面目,不能“胡说”。“胡说”的结果必然谬种流传,贻误读者。其次是“评”。“评”能表现历史学家的理解、议论和价值判断。在“说”与“评”之间,“说”最重要。“说”是基础,只要“说”得真实、准确,广大读者都可以根据你所“说”的史实,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论。这一方面,我们要高度相信读者。多年来,我是主张先“说”后“评”、多“说”少“评”,甚至可以只“说”不“评”的。最不应该的是,不把史实说清楚、道明白,就急于将自己的评论强塞给读者。至于为了某种功利的需要或某种目的,有意掩盖、“虚无”、扭曲、夸大部分史实,甚至无中生有地制造“史实”,那就更等而下之,应该坚决反对了。
世无超人,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次就认识全部真理,同样,历史学家也不可能一次就认识全部历史真相。历史学家所“说”、所“评”,都可能不当、不妥、不全,甚至大谬不然。怎么办?百家争鸣呗!毛泽东所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艺术和学术的唯一办法,是清除谬误、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利用行政权力,强制推行一花、一派、一种观点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如果从1958年选注《近代诗选》开始计算,笔者从事近代史研究已经57年。如果从弃文从史,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起计算,也已经37年。笔者所写论文、札记曾选编为“杨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出版。出版后此套书一再加印,甚至被盗版。由于这套书部头大,读者捧起书像捧起一块大砖头,颇多不便,因此,台湾地区风云时代出版公司曾以“揭开民国史真相”为总题,改出七卷本。现在中国发展出版社以“风云版”所分为据,稍作调整,仍为七卷。应该说明的是,笔者2009年以后所作,因另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二辑、第三辑等专书,本套书暂未收入。
书中“评说”难免谬误或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教。
杨天石
2015年8月于北京东城之书满为患斋
杨天石,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
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曾多次访问日本、美国、英国、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广泛收集资料,严密考辨,精心为文,善于发现,屡有新见,务求科学公正,常能解疑破惑,被有的外国学者誉为“已有史仙之境”。著书三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辑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评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第二辑获金南方2017年最受关注历史类图书奖,第三辑获《亚洲周刊》《作家文摘》2014年十大好书奖;《帝制的终结》获《新京报》2011年度历史传记图书奖。
蒋介石与中国抗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
1937: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年——从卢沟桥事变至南京陷落
蒋介石提议国共两党合并
汪精卫出逃与蒋介石的对策
保卫中国同盟与中国“工合”运动的珍贵文献——读宋庆龄往来英文函札
张学良三次请缨抗日——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报国无门的苦恼——读张学良幽居日记
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
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
“桐工作”辨析
密谈判中的“姜豪工作”——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王克敏、宋子文与司徒雷登的和平斡旋——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与蒋介石“抗战到底”之“底”
版权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主要有两个战场,一个是欧洲战场,一个是亚洲战场。英美是先欧后亚,打算在消灭德国后,再解决亚洲问题。蒋介石要争取英美的支持,就必须反对他们先欧后亚的政策。经过长期的努力,特别是1941年12月日本人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英美对日宣战,中国政府很快宣布对日宣战,这样,世界上26个国家,中、美、英、苏发表26国宣言,表示要用最大的财力、物力来和法西斯战斗,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成立。此后,1942年6月,中美签订抵抗侵略的互助协定。1943年10月,中、英、苏签订了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此后,英美对中国的抗战进行了经济和军事的支援。这两天媒体报道的“飞虎队”就是这时产生的。所以说,蒋介石联苏、联合英美是正确的。
此外,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抗战中,蒋介石还支持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亚洲有几个国家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第一个大国就是印度,它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有个政党叫国大党,领袖叫尼赫鲁。国大党是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印度还有一个提倡不合作主义的人物,叫甘地。蒋介石支持国大党,支持尼赫鲁,他为了支持印度自治和独立的要求,曾经在1942年和宋美龄一起访问过印度。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很简单,当时却会激怒英国。蒋介石不顾英国反对,访问印度,会见了尼赫鲁和甘地。另外,蒋还支持韩国的独立。众所周知,中韩一直有着长期的友谊关系。1910年后,日本吞并韩国,大量的韩国流亡者、爱国者来到中国,将中国作为其反日的基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帮助了他们。韩国人在中国组织了光复军和义勇队,他们的领袖金九,是中国政府在抗战胜利后用飞机送回汉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