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主要引进国外公共政策评估经验,介绍评估主体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果、效能及价值所进行的检测、评价和判断。对提高政策质量和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推动政府行政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李志军编著的《重大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主要引进国外公共政策评估经验,介绍评估主体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果、效能及价值所进行的检测、评价和判断。对提高政策质量和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推动政府行政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李志军,1965年4月生,山东省日照市人,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公共政策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完成一系列重要课题、调研报告和重要文稿;参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家生物产业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等的研究与起草工作,是总体战略研究组和起草小组主要成员;出版《技术经济与政策探索》、《生物产业与生物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分析》等多部学术著作。社会兼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生物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技术市场发展咨询专家,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专家,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技术经济》、《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韩国《亚洲创新》编委。
关于建立我国重大公共政策评估制度的建议(代序)
第一篇 公共政策评估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由来与发展
(一)第一代:测量
(二)第二代:描述
(三)第三代:判断
(四)第四代:回应性建构主义评估
(五)协商式评估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涵义、分类、作用与意义
(一)政策评估的涵义
(二)政策评估的分类
(三)政策评估的作用与意义
三、公共政策评估基本理论
(一)评估能力建设
(二)理论驱动型评估
(三)评估研究与社会政治结构
(四)评估使用理论
(五)评估伦理
(六)政策评估与政策学习
(七)评估文化
四、公共政策评估基本方法
(一)对政策评估方法的综合性分析
(二)过程评估方法
(三)影响评估方法
(四)其他评估方法
五、政策评估结果的使用
第二篇 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政策评估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有关国家公共政策评估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加拿大
(四)澳大利亚
(五)法国
(六)德国
(七)日本
(八)韩国
(九)南非
(十)其他国家
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政策评估的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二)世界银行(WB)
(三)联合国(UN)
(四)国际评估合作组织(IOCE)
(五)美国评估协会(AEA)
(六)国际影响评估基金(3IE)
(七)各国思想库
三、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三篇 公共政策评估在中国
一、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现状
(二)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原则和目标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制度的建议
第四篇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
一、国外科技创新政策评估
(一)国外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发展历程
(二)科技创新政策的评估方法
(三)国外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实践
(四)国外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对我国的启示
二、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
(一)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必要性与意义
(二)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现状与问题
(三)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指标体系
(四)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第五篇 公共政策评估案例
一、法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两个实例
(一)对地方政府执行再就业公共政策的评估
(二)对法国向地方分权公共政策的评估
二、新西兰季节性雇佣政策评估报告(2007—2009)
(一)季节性雇佣政策
(二)研究人员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发现
(四)机遇与挑战
三、国际影晌评估基金2011年的工作
(一)开放之窗
(二)社会保护主题窗
(三)政策之窗
(四)质量保证服务
(五)产生证据:一个例子
(六)国际影响评估基金2011年完成的评估项目
四、大学生村官政策评估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进历程
(二)政策目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
(三)对政策目标的进一步细化
(四)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五)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目标落差的原因分析
五、高层次人才政策评估
(一)我国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二)有代表性的高层次人才政策
(三)我国高层次人才政策评估及思考
六、内蒙古自治区法制办立法后评估
(一)《办法》颁布的总体情况
(二)《办法》实施的总体评价
(三)通过立法后评估反映出来的问题
(四)有关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d.聚类评估
方格三就是聚类评估:从评估一开始就对由花样繁多的执行所带来的复杂问题进行实时管理。不像其他方法,聚类评估提供了一种参与型结构,使得所有项目在它们形成概念和执行时都与评估联系了起来,而不像综合分析或元分析那样在一切结束之后进行总结。
聚类评估按主题将单个的项目聚集起来,并形成超越单个地区项目绩效的评估问题,从而提高外部有效性。聚类评估巩固了面对类似问题的来自各种情境的案例的知识,它是一种不需要依靠加总的方法。聚类评估的这些特征使它特别适合于对主题性和组织性的工程进行评估。
过去这十几年中,美国凯洛格基金会(the Kellogg Foundation)将聚类评估作为管理“同题异质”项目的评估策略大大发展。与此同时,德国也独立发展出一种类似的方法。到现在为止,还是只有很少的出版物专门论述聚类评估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聚类评估显示出了执行中的大量区别,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凯洛格基金会的传统是将聚类评估不只是看作一种方法,更是看作一种关系。除了一些灰色文献,很少出版物能够讲述聚类评估的实践。让人困惑的是,这个术语还没有稳定下来,但聚类评估已经被作为与多点评估完全不同的方法得到应用。
凯洛格基金会负责的聚类评估坚持承认并允许一个项目中不同地区工程的差异性,同时又努力支持参与者之间的网络和互动学习,并综合评估结果。聚类评估的优点在于帮助项目参与者之间相互学习的潜力(通过主题和网络结构聚集),与此同时提高个案中知识的传播能力(通过对工程间差异的管理)。因此存在这样一种策略,在应对同样主题的项目中管理异质性工程间的评估教训。然而聚类评估人员并不在个体层次上进行评估——聚类评估并不是工程层次评估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