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形象逼真的人物刻画,揭示了两代知识分子不同的心路历程,展现出社会转轨时期象牙塔中的骚动。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0年代毕业的三位中国留学生,一个曾雄心勃勃,力图为万世开太平,却一直在宦海中跌宕沉浮;一个在学海中艰难跋涉,虽学富五车,却因不谙潮流,*后在教改中败下阵来;一个做了一辈子的教育救国梦,却落得个家破人亡、抱憾终生。
90年代的一些研究生,有的终日在情场中寻求刺激;有的为入党、评优弄虚作假;有的为考试过关,不惜大施美人计。
更有的老师,为了混上一张文凭,花钱买学生的论文;为了评上职称,不惜编造子虚乌有的成果……
书中也不乏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界巨擘;不乏甘做人梯、火传薪尽的辛勤园丁;不乏端持操守、孜孜矻矻在书山中登攀的莘莘学子。
面对海的诱惑,教育向何处去?知识分子的心态如何?本书作了客观反映。
一部新时期的《儒林外史》
学业,爱情,工作,前程……
面对诱惑和压力,要如何抉择,
才能无怨、无愧、无悔?
亦庄亦谐,荡气回肠;触动心灵,引发反思
本书创作时,手稿在校园中流传,读到的人无不废寝忘食,欲罢不能。有的寝室甚至制定了时间表,规定谁看几个小时,接下去传给哪个人。
一个网名叫弗弗西斯的读者,在小巷书店发现本书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打字,将全文上传至网络与大家共享,并撰写《抄书记》记录此事。
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姑娘,一度对前途极为迷茫。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读了本书,决定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经过艰苦的努力,*终获得了博士学位。
跋:遇见劳罕
作为一个职业的读者,十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对宏大叙事文学作品的期待和敬意。当我们长期习惯于淹没在大量个人化、私人化、欲望化、非历史化、非崇高化的小叙事作品及海量玄幻、魔幻、言情、仙侠、灵异等类型文学中,再次遇见像《战争与和平》《追忆似水年华》《白鹿原》那样具有历史厚度、社会宽度以及人性深度的大叙事、史诗性的作品,将是一次多么美丽的邂逅。
与劳罕的作品相遇就是一种见字如面的邂逅,他的系列长篇小说无疑是建立在这样的文学坐标之上的,具有史诗情怀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戳心灌髓的文字、荡气回肠的故事,堪称社会之百科全书。
作为一个出版人,认识劳罕像是挖到了一座文学的富矿。平素只知他是主流媒体的优秀记者、劳动模范,写了大量扎根社会、针砭时弊、成风化人的新闻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社创下驻站记者1年内完成相当于25年工作量的纪录。让人惊讶的是他左手纪实,右手虚构, 20多年来还默默坚持创作多部长篇小说、数百万字巨著,甚而至于长达10多年追踪174个义勇军家庭的口述史,其旺盛的写作能力直至今天仍处于巅峰。让常人不解的是,这些作品长期以来竟被他束之高阁,鲜见外人。几年前我有幸成为他身边少数读者之一,立刻被其厚重坚实的笔力感染,偶尔夜深人静,他写到兴意盎然处会发几个片段与我共同阅享,构思之精妙让人忍不住抚掌击节。
近两年他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陆续与广大读者分享义勇军口述史的篇章以及长篇小说《方家旧闻》。于是,我又有幸见证了一个自媒体的奇迹在没有任何推广背景之下,劳罕个人微信公众号仅靠口碑迅速传播,1个月之内达到篇篇10万 阅读量,最高阅读量的文章逾100万。职业本能催促我必须赶紧出版这些作品,尤其想让义勇军口述史在抗战胜利70周年推出。这已是他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他却回复还有些史实细节需要考证,这一句话就得费好几年工夫。《方家旧闻》(新书拟更名《汀州纪:方家往事》)我也希望尽快定稿面世,可他说敬惜文字,再打磨打磨。劳罕对待创作和治学的态度如此严谨,对待名利却极其淡泊。在文学IP热潮下,劳罕的作品在自媒体上的火爆使其影视版权受到资本追捧,但他近两年婉拒了所有影视机构。他总说,我有工资,生活有保障,还是专注把作品写好。
《各奔前程》是劳罕在研究生时代写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树人三部曲(《汀州韵事》《各奔前程》《春露秋霜》)之一。这部当年以手抄本形式风靡大学校园的小说在他的作品中可谓最不宏大的,集中描述上世纪90年代初象牙塔内师生受到的商品经济的冲击,透过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铺述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与嬗变。但劳罕的视野肯定不会局限于此,动辄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在他笔下几个片段、寥寥数人就可勾勒出来,不经意间写就一部新时期的《儒林外史》。
接下来要出版的《汀州纪:方家往事》《汀州纪:王家百年》均以鸿篇巨制纵贯百年,将历史内涵、民族精神、家国兴衰与个体命运紧密链接。劳罕的宏大叙事,总是穿越时间与空间,游走纪实与虚构,融合现实与浪漫,他写现实、抒理想,观社会、探人性,寻历史、咏诗情,在继承传统宏大叙事的古典崇高、史诗情怀的基础上,探讨一种更具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建构。
现实主义、历史空间和人文精神构成劳罕作品的三大养分,他以史家的修养和诗家的情怀著书立说,为历史存正气,为社会去苛弊,为世人弘美德。期待劳罕的系列长篇小说给中国当代文坛沉寂已久的宏大叙事带来新的可能,拓展新的空间。
郑 重
(作者为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
劳罕,原名王慧敏,祖籍河南,生于甘肃,法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高级记者。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创作文学、学术著作多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篇小说《各奔前程》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节目中播出,并获年度节目制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