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生注解词作,以词作注解人生。张伯驹词作纯美朴直、真情充溢,词如其人,信而可证。《张伯驹词传》以词写就张伯驹一生,用真挚细腻的笔触将张伯驹的一生娓娓道来,融张伯驹的人生际遇与经典词作于一体,再现了张伯驹诗化人生与人生诗化的生命历程。他的词风因际遇而改变:有俏丽活泼,微风花乱落,小雨草丛生;有气势恢宏,鼍鼓地摇,神旗电闪,萧萧万马惊秋;有黯然神伤,莫愁魂为啼鹃断,不待鹃啼也断魂;有怒发冲冠,富贵岂堪安乐共,未许客星犯座、宁披发,佯狂衽左;有绝望迷茫,余生身似难回水,已死心如不动山;有精神超越,天地与心同一白,乾坤着我并双清;有热忱希望,还期早息阋墙梦,莫负人生大自然……让我们追随这些词,走进张伯驹的一生。
前言
何谓词传?我的理解就是以人传词,以词传人,词史互证。既是词传性质的史传,也是史传性质的词传,一方面在对词人一生重要经历的叙述中,让我们理解词人何以会有这样的词;反过来,在对词作的研读和欣赏中,又深入理解词人填作此词时的经历和心境。
那么,这本书与《张伯驹传》是否重复呢?我以为有重合处,但不重复。
传记是记载人的经历、遭遇、思想发展变化的,简言之就是叙述其命运和性格。这是人物传记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张伯驹传》就是综合叙述张伯驹一生遭遇及其人品和文化贡献的,从而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社会和历史的深入理解。
文学是描述人的内心世界的,也可谓为艺术。《张伯驹词传》的侧重点就是理解、欣赏、领悟张伯驹词作历程及其词作之美的方方面面,当然,也要通过这些词作来探讨其背后的人与事、情与景,词人一生的经历,也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德国著名哲人歌德说过,诗人呈献给读者的诗篇,好比摘下来放置在盘子里的苹果。
苹果生长的过程呢?你是看不到的。《张伯驹词传》的宗旨就是试图把词人的苹果还原树上,使文学与史事复归,让词人的苹果重现开花结实的过程。
我写作《张伯驹词传》的一大动因,在于还原张伯驹的词人面貌和词人人生。
我深感张伯驹实质上就是一位词人。或者说,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词人,然后才是贡献巨大的文物收藏家和戏剧家、书画家。张伯驹的本色就是一位词人,他是视诗词为其生命、灵魂的,他是为词而生、为词而活的。张伯驹一生最为看重的,也是他的词作。如果没有词,他当然还是一个伟大的文物捐献者,但在他的生命里,肯定没有了那么深婉、凄美、纯洁的诗心,没有了那么动人心弦、给人以美感愉悦的词情,他生命的亮色也就少了那永恒的光芒。
著名学者、诗人寓真先生也在《天地与心同一白浅谈张伯驹词的境界》一文中说许多评介文章都说,张伯驹第一是艺术鉴赏家,第二诗词家。笔者则以为,张伯驹的文化贡献,第一是词学,第二才是文物鉴赏……存世的张伯驹著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他的诗词,尤其是词。真乃卓见。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帮助读者加深对张伯驹的理解,并用他那洋溢着纯美人性和真情的词作,来陶冶我们的心灵,也用他那永恒的词作来为中华词坛增色。
本书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那些我曾经接触、请教过的诸多张伯驹的好友,如冯其庸、周汝昌、王世襄、张牧石、楼宇栋、欧阳中石、周笃文、袁行霈等先生,他们的深情述说和谆谆教诲,都加深了我对张伯驹词人一生的理解。
还要感谢寓真、任凤霞、林佳蓉、谢燕、秦燕春、金春媛、姚平等大家、学者,是他们对张伯驹的身世钩沉、传记写作及对张伯驹词作词话的品评,给我以诸多启发,使我获益匪浅。
在本书体例上,仍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把张伯驹人生和词作的演变历程展示给读者。书中章节标题主要采用张伯驹文章和诗词中词句,以彰显张伯驹对其时人生状况和词之情境的形容;章下标注起止的概略年份,节下副题略示本节内容梗概。此例当否,诚盼读者雅正。
由于这本书写作匆促,加之笔者才疏学浅,粗疏甚或舛误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张伯驹诗词研究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就让我这本小书成为引玉之砖吧,我相信,这一宏伟的殿堂一定会矗立在中国诗词发展史上!
张恩岭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