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普及丛书:古文观止今译》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二二二篇,分为十二卷。所选文章能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是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而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选文长短相间,对一般读者来说比较适当。在编译过程中,对文章的作者生平、文章的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字、词、句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编选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所谓“古文”,是指非骈体文、制义文(八股文)的文言散文作品。所谓“观止”,来源于《左传》的《季札观周乐》(见本书卷之二):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当演出虞舜的《韶箭》之后,季札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认为已经观赏了最高水平的啦(观止矣),其余的就不必再看了。编者以“观止”来表明本书已将古文中的精华选尽了,所以标名为《古文观止》。如此取名,显然有些夸张,是当时书坊为读物的命名习气使然。
原编者为吴楚材、吴调侯。两人都不是着名人物,我们只能根据原序得知一二。原序作者吴兴祚(公元1632-1698年),字伯成,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于清初入旗籍,从征耿精忠有功,累官两广总督,后徙任古北口都统。他是个贡生出身的人,着有《宋元诗声律选》、《史迁句读》等。从其着作来看,也是位通俗读物的编选者。序称“岁戊午”(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在福建巡抚任上请师教子,并由他的侄子吴楚材,堂孙吴调侯参与伴读。序称吴楚材“工举业(擅长八股文),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另外,清朝颇为流行的一部通俗史书<纲鉴易知录》,也是吴楚材所着。据该书序目,我们得知他原名吴乘权,字楚材,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着成《钢鉴易知录》。《古文观止>初版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看来,则是他的中年之着作。根据上述情况,说明吴氏堂祖孙三人都只是具有中等学养者,在清代学术界和文坛上是不入流的人物。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决定了本书的特色,使它成了一部很流行的语文读物。
历来由名家所编的诗文选本并不少,以明清两朝为例,如李于鳞的《唐诗选》、锺惺的《诗归》、茅坤的《唐宋八家文抄》、姚鼐的《古文辞类纂》等,也曾赫赫有名,风靡一时。但以盛行不衰、印数之多相比,终不如非名人所选的《唐诗三百首》和这部《古文观止》。这倒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名家选文,往往带有两种习气:一,既是名家,多是某一流派的大师或中坚,所选作品是用其文学流派的标准来衡量的,这样就不免带有主观武断的成分。如李于鳞选诗着重于高古华美的盛唐风格,对其他风格的作品则予以轻视或排斥。姚鼐选古文,讲究桐城派的“义法”,对于晚明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品则一概不选。二,既是名家,眼光就较高,往往选一些表现手法偏高,属于尖端的作品,这就使初学者难于领会,不利于循序渐进,因而不受欢迎。如王士稹的<唐人万首绝句选》,就不如《千家诗》选的作品,后者容易为普通读者理解,使初学诗歌者有门径可寻。而《古文观止>-书,恰恰是没有上述的两种名家习气,同时也没有某些通俗读物的固陋的毛病。
《古文观止》选取了从先秦至明末的文章共二二二篇,分为十二卷,篇幅长短适中,篇目及分卷也较匀称。入选的人物,大都是有影响的作者,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历代散文发展的轮廓。特别是编者所处的时代(清初),没有受桐城派“义法”的束缚,对于古文和骈体文的态度不那么泾渭分明,所选虽以古文为主,但有些骈文名篇仍择要选入,如《北山移文》、《滕王阁序》等。这就使读者能较全面地理解文言文的各种体裁特色。对于各个流派也能兼收并蓄,如明代的“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文章也能选入。这就不致使初学者眼界偏狭。其次,入选的文章,有相当多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如《曹刿论战》、《召公谏厉王止谤》、《邹忌讽齐王纳谏》、《报任安书》、《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师说》、《捕蛇者说》、《醉翁亭记》、《赤壁赋》等。选进这些篇目,今天看来,仍然是适宜的。
收起全部↑
前言
凡例
原序
卷之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卷之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齐国佐不辱命
楚归晋知笛
吕相绝秦
驹支不屈于晋
祁奚请免叔向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子革对灵王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已上《左传》)
卷之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展禽论祀爰居
里革断罟匡君
敬姜论劳逸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诸稽郢行成于吴
申胥谏许越成(已上《国语》)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吴子使札来聘((已上《公羊传》)
郑伯克段于鄢
虞师晋师灭夏阳(已上《谷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曾子易箦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对秦客
杜篑扬觯
晋献文子成室(已上《礼记》)
卷之四 秦文
苏秦始将连横
司马错论伐蜀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颜斶说齐王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论幸臣
触龙说赵太后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共公择言
唐雎说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乐毅报燕王书(已上《战国策》)
李斯谏逐客疏(已上秦文)
卜居
……
卷之五 汉文
卷之六 汉文
卷之七 六朝唐文
卷之八 唐文
卷之九 唐宋文
卷之十 宋文
卷之十一 宋文
卷之十二 明文
【译文】
在秋季七月,鲁隐公会同齐僖公、郑庄公讨伐许国,在庚辰日,三国的大军围住许国的都城。颍考叔取郑庄公的蝥弧旗而先自登城,子都由于嫉恨而从下面射他,他中箭坠城而死。紧跟着瑕叔盈又持蝥弧旗登城,遍招士兵而大喊道:“我们国君登城了!”郑国军队立即纷纷全部登城。到壬午日,就攻入了许国。许庄公仓皇逃奔到卫国。齐僖公将许国让给鲁隐公,隐公说:“您曾说许国不供职贡,所以我便跟从您讨伐它。现在许国既已伏其罪了,虽然您有指示,寡人却不敢再听命参与其事了。”于是就将许国给予郑人。
郑庄公派遣许国大夫百里尊奉许叔而居于东方边远之地,并对他说:“上天降祸于许国,是因为鬼神对许国之君不满,而借我之手以惩罚许国啊。寡人只有这一二伯叔兄弟,还不能供养所需而使他们安乐,怎敢将攻克许国当作自己的功劳呢?寡人有个弟弟,都还不能和协相处,而使他出奔外地,寄食于四方,那又怎能长久占有许国呢?您就尊奉许叔而安抚爱护这里的老百姓吧,我将派公孙获来佐助您。如果寡人到长眠地下之时,上天如能以恩礼相待,又后悔降祸于许国了,我们也但愿如此,让许公再复位享国;只要我们郑国有所请求,能像多年的亲戚一样,希望能降心而相从啊。千万不要使其他族姓滋生异心,逼处于此,而与我郑国争这许国土地啊。我的子孙将要覆灭而自顾不暇,那又怎能行禋祀之祭而享有许国呢?寡人所以派您居处此地,不独为了许国而这样做,也是赖以巩固郑国的边境啊。”于是又派遣公孙获居于许国西部边远之地,又对他说:“凡是您的器用财物,都不要放在许国。我若死了,您就赶快离开许国。我先父新建国家都邑在此,我们的王室东迁以后就已衰微了,我们周家的姬姓子孙一天天地失去了原来的地位。许国,是太岳的后裔啊,国运正不可限量。上天既已厌恶周族的德行了,我哪能与许国相争呢?”
君子说:“郑庄公在这方面表现得颇有礼义。礼义,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序列人民,有利于后世子孙的啊。许国不遵守法度而讨伐它,使之降服后便又舍离它,揣度自身的德行而处理事情,估量自身的力量而去实行,观察并掌握时机而采取行动,不牵累贻害后人:可以称得上深知礼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