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整个城市区域进行了探索,不仅涉及街道、草坪、公园等传统研究领域,也包括了其他书鲜有涉及的河沿、下水道系统和工业区等扩展的研究领域。书中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个城市的生态模型、数据和案例,涉及大量最新的城市生态学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图文并茂,表述生动。
大自然在城市、近郊和远郊,环城带中如何运作?生态万物——包含城市中的水、土壤、空气、植被和动物——与这个庞大的人类社会如何在空间上相互交织?我们又该如何改善城市区域从而使自然和人类共同繁荣呢?“城市生态学——城市之科学))是探究包括从街道、草坪和公园到河畔、污水系统和工业区点等整个城市区域的科学。本书包含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个城市的模型、格局、数据和实例,图文并茂,叙述生动。本书不是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的好与坏,而是将城市作为人口聚集而非稀疏的地区来研究。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传统上多来自研究自然区域的生态学,但现在越来越多地产生于对城市独有特征的研究。空间格局和各种流将生物、建筑物和物理环境连为一体,凸显出一个拥有实用原理的百宝箱。
这本跨学科的先驱之作打开新视野,开辟新领域,适合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同时也适合所有对城市生态学感兴趣并致力于解决日益严重城市问题的实践者阅读和参考。
他是现代景观生态学之父,一位伟大的生态学家;他创立了道路生态学,又赋予了城市生态学以全新的视角和内涵;他是一位美国常春藤大学温文儒雅、颇具绅士风度的学者,课堂上充满激情和幽默感的教授,又是热衷于野外考察,喜欢风餐露宿的“探险家”;他似乎高居象牙塔中,但却足迹四海,名遍五洲,桃李天下;他是生态景观的设计家,也是建设美丽家园的践行者;他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博览群书,综合百家;他不仅是杰出的生态学家,也是一位开拓者、思想家;他是偶像,是同事,是朋友,更是楷模。他就是我所认识的Richard T.T. Forman。
在人们拥挤而狂热地研究城市的今天,有多少人真正晓得Richard Forman是城市生态学或城市科学的集大成者?在如今这乱糟糟、闹哄哄的书山文海中去寻觅一本揭示真谛、启迪智慧的城市之作,亦非易事。你很幸运,因为你手中的这本Richard Forman的新著《城市生态学——城市之科学》,堪称是该领域的开拓之作,充分而系统地体现了Forman教授关于城市生态学的核心观点:聚焦区域、多重尺度,注重格局、联系过程,并重自然与人工结构,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这喧嚣躁动的城市研究中,追求数量的巨浪似乎已经将保证质量的矜持淹没、冲垮。今天的城市生态学虽然已入“主流”,但仍然缺乏“章法”。你手中的这本书给茫然者带来希望,给徘徊者赋予力量,给城市生态学指明了一个有前景的方向。
当这本书的英文版还在排版时,Forman教授就与我联系,问我是否能帮忙组织一些英文好、专业水平高的中国教授将其翻译成中文。对亦师亦友的他的要求,我只能是欣然答应,深感荣幸。随后,我组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翻译队伍,其中大多数是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工作的。他们中间有我多年的朋友,可信赖的同事,还有优秀的研究生。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黄甘霖副教授(第1章和第5章);中国科学院周伟奇研究员(第2章和第12章);中国科学院杨健研究员(第3章和第8章);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朱伟兴教授(第4章,感谢王法明博士和张涛博士的协助);北京师范大学刘颖慧副教授(第6章);中国科学院申卫军研究员(第7章);北京师范大学刘志锋博士(第9章和附录A);浙江大学黄璐博士(第10章);北京师范大学黄庆旭副教授(第11章,与我共同翻译了后记);以及北京林业大学赵媛媛博士(与我共同翻译了目录、中文版序、英文版前言和英文版致谢)。北京师范大学马群博士与我共同翻译了内容简介和英文版序,并帮助修订了中文版序、英文版前言、译者前言和后记。刘宇鹏博士翻译了附录B,屠星月与尚辰蔚同学翻译了索引。刘志锋博士在统稿和定稿过程中做了大量认真而细致的工作。在此,我对诸位的辛勤劳动表示由衷的感谢!
理查德·福尔曼,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研究生院讲席教授,被称为“现代景观生态学之父”和“道路生态学之父”。先后在哈弗福德学院获生物学学士学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植物学哲学博士学位。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苔藓、鸟类和森林生态学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研究兴趣涉及景观生态学、道路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交通网路系统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Forman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科学与空间格局之整合,以探究人地和谐、共同繁荣的理论和实践范式。获得多项重要学术奖励和荣誉,包括美国景观生态学会“杰出景观生态学家奖”,并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和迈阿密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邬建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全球可持续性科学研究所“院长特聘杰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入与环境系统可持续研究中心创始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外杰出人才。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城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获得多项重要学术奖励和荣誉,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杰出国际合作奖”、美国景观生态学会“杰出景观生态学家奖”和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
中文版序
译者前言
英文版序
英文版前言
英文版致谢
第一部分 概念框架
第1章 基础概念和原理
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1.2 历史回顾
1.3 城市要素和生态学检验
1.4 人类及其活动
1.5 让城市生态学为社会服务
第2章 空间格局与镶嵌体
2.1 尺度、人工和自然格局
2.2 城市-乡村梯度空间模型
2.3 斑块-廊道-基底及其他空间模型
2.4 街区镶嵌体及其连接
2.5 城市区域、都市区和城市
第3章 流、运动和变化
3.1 流和运动的本质
3.2 边界和镶嵌体周围的流动
3.3 时异事殊原则
3.4 城市化
3.5 生态变化的速率与轨迹
第二部分 生态特征
第4章 城市土壤与化学
4.1 城市土壤概要
4.2 关键的自然与人为过程
4.3 土壤质地与有关属性
4.4 土壤中的生命
4.5 城市土壤化学
4.6 城市的地下部分
第5章 城市空气
5.1 微气候
5.2 能量与辐射
5.3 城市热效应
5.4 多样化的空气流
5.5 空气污染物及其影响
第6章 城市水系统
6.1 城市水流和水循环
6.2 地下水
6.3 清洁水供给
6.4 污水和腐污水
6.5 雨水和污染物
第7章 城市水体
7.1 城市湿地与池塘
7.2 人工洼地、池塘、湿地和生物滤池
7.3 城市溪流
7.4 城市河流
7.5 河流洪泛
7.6 城市滨海区
第8章 城市生境、植被和植物
8.1 城市植被和生境
8.2 城市植物
8.3 城市植物生物学
8.4 乔木和灌木
8.5 植物群落结构和动态
8.6 植物和城市生境破碎斑块
第9章 城市野生动物
9.1 物种类型
9.2 垂直结构、植被层和动物
9.3 栖息地空间格局和动物
9.4 野生动物活动
9.5 城市野生动物的变化和适应
第三部分 城市特征
第10章 人工结构
10.1 铁路
10.2 道路及相关特征
10.3 硬质表面与裂缝
10.4 宅地、庭园和草坪
10.5 建筑物
第11章 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11.1 城市住宅区
11.2 近郊区和城市边缘带/远郊住宅区
11.3 城市中心商业区
11.4 分散在城市中的商业区
11.5 工业区
第12章 绿地、廊道和系统
12.1 城市农业
12.2 公园
12.3 多样的大型绿地空间
12.4 绿色廊道和网络
12.5 整合型城市绿地系统
后记
附录A:城市区域的正面与负面特性
附录B:公式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