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规划教材》融合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力求以内容上的大信息量和结构上的广谱性,将计算机基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贯穿全书。全书分为9章,主要介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应川,Word、Excel的高级应用,数据库处理技术及Access应用3,多媒体处理技术及Photoshop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网络应用等内容。 全书内容丰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本专科生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计算机爱好者学习参考。
第1章 计算机概论
1.1 计算机基础
1.1.1 计算机发展导述
1.1.2 计算机的应用
1.1.3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系统组成
1.2 计算机硬件系统
1.2.1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1.2.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1.3 计算机软件系统
1.3.1 软件的概念
1.3.2 计算机系统软件
1.3.3 计算机应用软件
1.3.4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4 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
1.4.1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
1.4.2 选购计算机应关注的主要性能指标
习题1
第2章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2.1 计算机与进位计数制
2.1.1 常用进位计数制
2.1.2 不同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
2.2 计算机中的数据编码
2.2.1 数值型数据的编码
2.2.2 非数值型数据的编码
习题2
第3章 Windows操作系统
3.1 操作系统概述
3.1.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3.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3.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3.1.4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
3.2 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
3.2.1 Windows泵统的特点
3.2.2 常用术语简介
3.3 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3.1 Windows 7桌面管理
3.3.2 Windows 7资源管理器
3.3.3 Windows 7的文件管理
3.3.4 Windows 7网络配置与应用
3.3.5 输入法的添加和删除
3.3.6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3.3.7 硬件设备管理
3.3.8 计算机管理
3.3.9 任务管理器
3.3.10 账户管理和家长控制
3.3.11 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
3.4 常用的手机操作系统概述
3.5 计算机系统安全
3.5.1 计算机安全概述
3.5.2 计算机病毒
3.5.3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3.5.4 数字水印和签名技术
习题3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4.1 办公自动化与计算机
4.1.1 办公自动化导述
4.1.2 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
4.2 文字处理平台概述
4.2.1 常用文字处理软件与技术
4.2.2 文字处理的特点和功能
4.3 文档审阅和修订
4.3.1 打开或关闭修订
4.3.2 审阅窗格
4.3.3 按顺序审阅每一项修订和批注
4.3.4 同时接受所有更改
4.3.5 同时拒绝所有更改
4.3.6 按编辑类型或特定审阅者审阅更改
4.4 创建目录
4.4.1 标记目录项
4.4.2 从库中创建目录
4.4.3 创建自定义目录
4.4.4 更新目录
4.4.5 删除目录
4.5 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和处理文档
4.5.1 主文档
4.5.2 唯一信息
4.5.3 数据文件
4.5.4 已完成的文档集
4.5.5 设置和连接数据文件
4.5.6 邮件合并实例——为客户批量发送邀请函
4.6 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及文档视图的使用
4.6.1 新建窗口
4.6.2 全部重排
4.6.3 拆分
4.6.4 并排比较
4.6.5 文档视图
4.6.6 宏的使用
4.7 WPS文字
4.7.1 兼容设置
4.7.2 稿纸设置
4.7.3 文档标签
4.7.4 文档直接转换为PDF
4.7.5 整理网上复制的文本
4.7.6 网上发布文本
4.7.7 “标星”文档
4.7.8 拼音指南
4.8 Visio制图方法
4.8.1 Visio简介
4.8.2 Visio绘图操作
4.8.3 Visio与Word的互动
习题4
第5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5.1 表格处理平台概述
5.2 电子表格软件Excel基本知识
5.2.1 Excel用户界面
5.2.2 Excel中的数据类型
5.2.3 单元格的引用
5.3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5.3.1 公式
5.3.2 函数
5.4 工作表的编辑
5.5 Excel数据分析与处理
5.5.1 数据清单
5.5.2 数据排序
5.5.3 数据筛选
……
第6章 数据库基础
第7章 计算机多媒体处理技术基础
第8章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第9章 计算思维简介
3.5.2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写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如软件、磁盘、文件、网络)的、能通过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不断复制自身进行传播,并能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的一段特殊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①隐蔽性:它的代码短小、潜伏在计算机系统里,平时普通用户觉察不到病毒的存在。
②传染性:它是病毒的基本特性,病毒传染是通过自我复制方式实现的。
③破坏性:病毒总是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其造成的影响表现为:破坏系统和用户数据、删除文件、格式化磁盘、占用内存、影响系统运行甚至对计算机硬件造成破坏。
④可触发性:因某个设定的事件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病毒预定的触发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特定数据或事件。
3.计算机病毒类型
根据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特性,计算机病毒分类方法有许多种,分述如下。
(1)按寄生方式和传染途径分类
引导型病毒——引导型病毒隐藏在软盘或是硬盘的第一个区。病毒可以针对操作系统的各类中断、系统调用得到完全的控制权,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能力去进行传染和破坏。
文件型病毒——传染磁盘上的程序文件(扩晨名是.com、.exe或.dll)或可嵌入宏(脚本)指令的文档(Office文档、网页或模板)。其特点是依附于正常磁盘文件中。
混合型病毒——它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
(2)按照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
DOS下的病毒——这类病毒是出现最早,在DOS环境下流行的病毒,1996年前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基本上都是这类病毒。
Windows的病毒——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流行的病毒。
UNIX下的病毒——当前,UNIX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许多大型操作系统均采用UNIX作为其主要的操作系统,所以UNIX病毒的出现,对于信息处理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OS/2下的病毒——目前已经发现攻击OS/2系统的病毒,虽然简单,但是恐将会被改成复杂险恶的代码。
(3)按照病毒的链接方式分类
计算机病毒本身必须有一个攻击对象,以实现其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目的,因而计算机病毒所攻击的对象是计算机系统的可执行部分,有以下4种。
源码型病毒——该病毒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程序编译前插入到源程序中,经编译成为合法程序的一部分。
嵌入型病毒——这种病毒是将自身嵌入到现有程序中,把计算机病毒的主体程序与其攻击的对象以插入的方式链接。这种计算机病毒是比较难编写的,而且一旦侵入程序体后也比较难消除。
外壳型病毒——外壳型病毒将其自身包围在主程序的四周,对原来的程序不做修改。这种病毒最为常见,易于编写,也易于发现,一般通过测试文件的大小即可察觉。
操作系统型病毒——这种病毒用它自己的程序意图加入或取代部分操作系统进行工作,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4)按照病毒的破坏程度分类
良性计算机病毒——指其不包含有立即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的代码。这类病毒为了表现其存在,只是不停地进行扩散,从一台计算机传染到另一台,并不破坏计算机内的数据。
恶性计算机病毒——恶性病毒是指在其代码中包含有损伤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在其传染或发作时会对系统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
(5)按照传播媒介分类
单机病毒——单机病毒的载体是磁盘,常见的是病毒从U盘传人硬盘,感染系统,然后再传染其他U盘,U盘再传染其他系统。这种病毒现在已不多见。
网络病毒——其传播媒介不再只是移动式载体,而是网络通道,这种病毒的传染能力更强,破坏力更大,目前大多数病毒属于这种类型。
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下。
①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芯片和硬盘等。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极强,目前尚无较好的检测对付手段。
②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U盘、光盘、磁带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U盘和光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
③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计算机病毒可以附着在正常文件中,通过网络进入一个个系统。
④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传播。手机病毒就属于这一类。目前,这种传播途径还不是十分广泛,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这种传播方式极有可能和网络传播一样,成为病毒传播扩散的重大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