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滨海湿地的现状与问题、滨海湿地动态变化情景预测为基础,重点以水鸟为主要指示物种,确定滨海湿地的保护空缺及保护优先区,剖析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候鸟关键栖息地保护,总结中美两国在滨海湿地的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优化管理模式,最后提出中国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战略与优先行动。本书使用对象为关心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政府人员、科研人员以及NGO机构人员与社会公众。
滨海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宝贵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支持人类长期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的沿海湿地是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维系着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是数百万迁徙水鸟及许多其他独特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然而,2015年完成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的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相比,中国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最严重,但受保护程度却最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已导致60%以上的天然沿海湿地丧失,而过去15年里沿海湿地的围垦速度和规模更为惊人。由于对沿海湿地的过度围垦,一些不利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后果已经开始显现。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是保尔森基金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简称履约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合作项目。项目通过生物多样性制图和分析中国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所面临的威胁,明晰了中国沿海湿地的现状;确定了180处重点保护区域,包括11处亟待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候乌关键栖息地。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项目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鉴于滨海湿地对社会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性,该项目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不能不令人心忧。为实现中国的生态文明目标并支持可持续发展,中国各级政府需高度重视通过开展包括沿海湿地保护和恢复在内的行动来保护其自然资本。
我相信,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利益互补,也有共同的责任来保护地球的生态健康。我竭力在促进中美两国合作保护自然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包括通过由保尔森基金会和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共同倡导成立的“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及其他途径来保护和恢复中国的沿海湿地。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合作机构和专家为该项目的成功所做出的贡献。我要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和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马广仁主任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还要感谢我的朋友——老牛基金会的牛根生先生和河仁慈善基金会的曹德旺先生对该项目的慷慨资助。最后,我要再次祝贺这个重要项目获得成功。同时,我期待保尔森基金会与合作伙伴继续努力,在中国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雷光春,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湿地保护与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集合种群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部委等科研项目30余项,同时承担了国家林业局、省级单位、各自然保护区多项科研与调查工作,研究范围涉及气候变化、候鸟迁徙、湿地监测与管理、宣传教育、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设计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多部。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林业部科技进步奖1项。
张正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鸟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珍稀濒危雉类保护生物学研究、鸟类繁殖生物学与行为学研究、鸟类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湿地鸟类的时空分布格局与生态适应、京津冀地区迁徙候鸟的动态监测与保护等。曾两赴南极开展科学考察。曾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科学研究项目(973)专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
于秀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态系统监测与服务评估、生态系统优化管理与恢复政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编《生命之河》系列丛书,参加编写《中国区域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协调并编写《推进流域综合管理重建中国生命之河》《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等研究报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篇,主编或参编著作25部。2016年获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技贡献奖。
张明祥,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工作,任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保护与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湿地调查与监测、湿地工程规划设计、克隆生态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国家标准4项,国家建设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曾获全国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湿地和大熊猫调查先进个人(2004)、全国林业系统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2006)、全国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2006),发表论文40篇,SCI收录8篇。
第一章 引言
1.1 项目团队与实施
1.2 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1.3 项目的目标和方法
1.4 项目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
2.1 中国滨海湿地概况
2.1.1 滨海湿地的分布与面积
2.1.2 滨海湿地的类型与特点
2.1.3 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2.1.4 滨海湿地的变化趋势
2.2 滨海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
2.2.1 栖息地丧失
2.2.2 外来种入侵
2.2.3 过度捕捞与养殖
2.2.4 环境污染
2.3 滨海湿地保护管理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2.3.1 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2.3.2 滨海湿地生态红线制度
2.3.3 滨海湿地保护的法律与政策冲突
2.3.4 滨海湿地候鸟迁徙路线保护概况
2.4 未来滨海湿地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2.4.1 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
2.4.2 国家公园与关键滨海湿地的保护
2.4.3 国家资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
2.4.4 经济与人口增长的转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沿海湿地时空动态与情景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沿海土地利用与湿地制图的时空范围
3.1.2 沿海土地利用与湿地制图的数据源
3.1.3 沿海土地利用与湿地制图的技术方法
3.2 中国沿海湿地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
3.2.1 沿海湿地的分布面积与变化
3.2.2 沿海湿地分布与变化的陆海差异
3.2.3 沿海湿地分布与变化的南北差异
3.2.4 沿海围填海时空动态特征
3.2.5 沿海湿地变化的基本机制
3.3 中国沿海土地利用与湿地变化情景分析
3.3.1 情景分析的基本框架
3.3.2 情景分析的技术方法
3.3.3 情景分析与模拟的结果
3.4 沿海脆弱性与气候变化适应
3.4.1 气候变化与滨海湿地
3.4.2 沿海脆弱性与气候变化适应评价工具与情景设计
3.4.3 中国沿海脆弱性与气候变化适应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优先区与空缺分析
4.1 滨海水鸟栖息地分布的已有认识
4.2 基于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制图方法及数据
4.3 水鸟栖息地保护优先区分析
4.4 水鸟栖息地保护空缺分析
4.5 贝类等无脊椎动物栖息地保护优先区和空缺分析
4.5.1 贝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在水鸟保护中的重要性
4.5.2 贝类等软体动物资源保护优先区
4.5.3 贝类等软体动物资源保护空缺
4.6 代表性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优先区和保护空缺
4.6.1 红树林生态系统
4.6.2 海草床生态系统
4.7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的生态红线名录
4.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滨海湿地水鸟关键栖息地保护
5.1 滨海湿地迁徙水鸟的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
5.1.1 滨海湿地迁徙水鸟的类型
5.1.2 迁徙水鸟的时空分布特征
5.2 滨海湿地对东亚一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性
5.3 滨海湿地候鸟关键栖息地的生态特征及面临的威胁
5.3.1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现状分析
5.3.2 迁徙水鸟面临的威胁
5.4 重要滨海湿地栖息地现状及管理评价
5.4.1 候鸟栖息地及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5.4.2 保护区建设情况
5.4.3 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评价
5.5 滨海湿地候鸟与栖息地保护的关键措施
5.5.1 新建一批滨海湿地鸟类保护区
5.5.2 加大互花米草治理力度
5.5.3 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猎捕鸟类的行为
5.5.4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迁徙候鸟的保护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优化模式
6.1 滨海湿地保护模式
6.1.1 撤销围垦项目,转为湿地保护——福建闽江河口湿地
6.1.2 实验区的土地使用用途管制——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1.3 委托NCO保护管理的实践——深圳福田红树林
……
第七章 美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的经验与案例
第八章 滨海湿地保护战略与优先行动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附录1 中国滨海湿地各类保护地一览表
附录2 中国滨海湿地水鸟名录
附录3 中国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鸟区(IBA)名录
附录4 中国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水鸟保护优先区与保护状况
附录5 建议列入首批生态红线的滨海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