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之可06?白云千载空悠悠》收录了孙郁、余世存等名家名篇。对康有为、熊十力、张学良、上官云珠、溥仪等近代闻人在风雨飘荡的革命时代(民国),甚或到1949年之后新的历史背景下,令人欷歔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进行了忠诚叙述。
本书另附奥地利著名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的经典画作。他的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绘画的哲理性,同时又具有东方的装饰趣味。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画面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语之可”书系,由《作家文摘》?语可书坊策划。书名受启发于孔子所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定位于高端阅读群体,以思想力澄明未来。
《语之可》以一种独立纯粹的阅读趣味投入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发现、筛选、整理出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的历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学者的深邃思想,旨要高迈、洋溢着天赋和洞见;又有文人的高格境界,灵动优美、感动人心,以有价值具力量的文字,剑指“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
1、定位于高端阅读群体,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的历史文化大散文。
2、孙郁、余世存……名家名篇,“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在历史的省思中关注人文情怀,以思想力澄明未来。
3、既有学者的深邃思想,旨要高迈、洋溢着天赋和洞见;又有文人的高格境界,灵动优美、感动人心。
4、民国时的北漂;谋国不成,谋家有成的康有为;乱世为儒熊十力;沈醉回忆溥仪的最后七年;饱受非议的影星上官云珠的薄命人生;张学良侄女回忆张学良的最后人生岁月……
5、本书另附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的经典画作。他的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绘画的哲理性,同时又具有东方的装饰趣味。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画面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隶属于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文摘》报是一份以文史见长、兼顾时政的著名文化传媒品牌,内容涵盖历史真相揭秘、政治人物兴衰、名家妙笔精选、焦点事件深析等,博采精选,求真深度,具有鲜明的办报特色。
依托《作家文摘》的语可书坊主打纯粹高格的纸质阅读产品,辐射相关活动与新媒体运营,志在发现、推广那些意蕴醇厚、文笔隽秀的性灵之作,触探时代的纵深与人性的幽微。
张亚丽,《作家文摘》总编辑。
孙 郁 帝京的漂流者
在传统里,有的人一直在走,四处漂泊着,似乎什么也没有找到。有的一生原地不动,却参禅悟道者多多。可惜这两者在民国都不易做到。李叔同从浙江到闽南的路上,见兵匪之乱与生民之乱,颇为痛苦,在那次漂泊中,影响了他对尘世的印象,内心经历着罕有的波动。民国是大动荡的时期,殊乏静气。文人在变故里进进退退,遭难者为多,遂有了多样的人生。
余世存 康有为:谋国不成,谋家有成
有人为此说康有为大发“革命财”,将华人的一片爱国心用来消费、变现并据为己有。因为华侨们的捐款并不是捐给康有为个人的,但康有为有私用之嫌不说,他在管理上也贪大图多,急于求成。华侨们的资金,被他用来“今日提东,明日提西,今日办某店,明日办某店”,客栈、电车、书局、渔业,甚至房地产,都染指其中。
朵 渔 乱世为儒熊十力
一次,梁漱溟为学问之事与熊十力发生了争论。熊十力脾气大, 喜欢骂人、打人。争完了,熊十力趁梁漱溟转身的机会, 跑上去朝梁就是三拳头,口里还骂他是“笨蛋”。梁漱溟了解熊的个性,没加理会就走了。
沈美娟 沈醉回忆溥仪的最后七年
一天,专员们正在阅读批判“三家村”的文件,溥仪走进来,气冲冲地说道:“我在路上看见廖部长被人捆绑在卡车上游街。我真想把他从车上拉下来,给他松绑。可是车开得太快了,我跟不上。”说着,眼泪就淌了出来。此时,专员们无不深感溥仪为人的正直和勇气,少数言不由衷者也心生愧意。
沈 寂 韦 泱 我知道的上官云珠
上官,你究竟犯了什么罪,被私刑拷打,我听不清楚那两个暴徒拷问你什么,你又交代了什么?我只听到猛打吼骂和你的号哭。他们为什么不公开批判,而是秘密审问,暴力逼供,他们究竟想要得到什么重要材料? 我不知道,恐怕永远不会知道了。
张闾蘅 周海滨 我的伯父张学良
张学良被囚禁逾50 多年,对蒋介石的感情很复杂,但是至死都没有说过对蒋介石不利的话。只是在张闾蘅面前,张学良对蒋介石有过一句评价:“我有两个长官, 一个是蒋先生,一个是我父亲。我对这两个长官,我批评他们俩:我父亲这人有雄才,大略不如蒋介公;介公呢,他有大略,雄才不如我父亲……”
王 鹤 毛彦文:爱与痛俱成往事
老太太(毛彦文)享有高寿,一生足迹遍及海峡两岸与美国,也有过刻骨铭心的情感遭际。她在自传里回忆起初恋、表哥朱君毅和亡夫熊希龄,都难抑深情,尽管朱君毅是负心之人。而提到吴宓,则下笔省俭,言语谨慎, 很是不想跟他扯上瓜葛。
丁 聪 沈峻:不要眼泪不要悲伤
有一次,一位朋友和丁聪夫妇吃饭,夸沈峻有治国之才,丁聪苦着脸可怜兮兮地说:“一个能治理国家的人,现在只看管我一个人,你们想想看,我过的什么日子?”沈峻瞪了一眼丁聪,丁聪吐吐舌头不敢再往下说了。话是这么说,但丁聪一刻也离不了沈峻。
《语之可》?诞生纪
康有为:谋国不成,谋家有成
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家境并不富裕。人们称他为康南海,但他家在广东南海县丹灶苏村只有一套80来平方米的房产,据说康南海30多岁前多半生活在这一厅两廊两室的房子里。40岁前,他在广州花埭买地建了一套别墅,连同曾祖父在广州购置的“云衢书屋”,算是在大城市有了两处房产。
跟很多传统文人不同,康有为走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一般文人不敢脱离体制,但康有为无所谓。这跟他的家境或学殖有关,即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不富,但也不像寒门士子那样热衷于体制的功名,这样家庭出来的子弟反倒最具革命精神。21岁时,康南海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也是一个既不会膜拜又不尽弃之的年龄,这注定了他头脑中的中西学问要碰撞,要改造。33岁时,他在广州租了一处房子,创办“万木草堂”,开始聚徒讲学,宣传改良变法思想。6年后,他在花埭买地盖房。人们说康南海空疏,其实他的谋生本领不算差。
1891年,康有为租下“邱氏书室”并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这里成了戊戌变法的策源地。
40岁时,康有为开始了流亡生涯,他的家产被抄没了。他得以避免谭嗣同等人流血的命运,得益于光绪皇帝的保护。经过“十一次死里逃生”,康有为到了加拿大,他的演说才能在华侨面前发挥得淋漓尽致。华侨们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他们深知,祖国要强大,必须要变法。康有为抓住了机会,他是华人社会变法的勇士、领袖,他说到光绪皇帝的遭遇让人同情不已:“(皇上)所(索)鸡粥而不得……”他说到西太后的专制令人切齿:“三十年来之积弱,我四百兆同胞兄弟之涂炭,皆由西后一人不愿变法之故。”他说到中国的未来又让人振奋:“外之合海外五百万人为一人,内之合四万万人为一人,其孰能凌之?”
百年后,我们遥想康有为在华侨面前演说的情形,仍可为前人的纯粹和热情打动。康有为把听众的情绪调节到高潮,他会高呼:“愿齐心发奋救中国否?愿者拍手。”与会者无不应声鼓掌。他又问:“大众愿齐心发奋,救我皇上否?”人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联合加拿大华侨领袖李福基、冯秀石等人,携手创立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即后人通称的“保皇会”。保皇会规定,凡入会者须缴会费2元,用作宣传、通信、办报之资,并集资开矿、兴办工商。
康有为从身无分文的变法革命者、流亡者摇身一变为拥有巨大资源可以调用的雄才霸主。他的空想一旦有人落实起来,也会变成巨大的生产力。他曾经如此“空想”:“若海外五百万人,扯算计之,每人能以烟酒之余,人捐美洲银五元,合中国银十元,则有五千万矣。先开银行,印银纸行之,可得一万万零二千五百万矣。以三千万办轮船,以三千万办铁路,以三千万开矿,以五百万办杂业。他日矿路轮船有股份者分利无穷。以三千万办一切救国事,以养才能之士、忠义之人,立国体以行之,则中国立可救矣。”他还许诺:“苟救得皇上复位,公司中帝党诸臣,必将出力捐款之人,奏请照军功例,破格优奖。”“凡救驾有功者,布衣可至将相。”保皇会前后共建立总会11个、分会103个,会员多达百万之巨。这在今天都是一个奇迹。保皇会总局设在香港、澳门,康有为任总会长,梁启超、徐勤任副总会长。
保皇会用股份制的方式,向华侨出售股票、募集资本,创办“广智书局”和后来的“新民丛报社”。梁启超则以提供文稿为由,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仅1902—1903年间,梁启超就分得“新民丛报社”的红利上万银圆,约合今人民币百万元左右。类似的事业、企业不止一种,如1903年,康有为发起成立了名为中国商务公司的股份制公司,总局设在香港,在广州、上海、横滨、旧金山都设有分局,并先后开办了十余家企业。他的声名如日中天时,连孙中山的哥哥都向他的保皇会捐款。
有人为此说康有为大发“革命财”,将华人的一片爱国心用来消费、变现并据为己有。因为华侨们的捐款并不是捐给康有为个人的,但康有为有私用之嫌不说,他在管理上也贪大图多,急于求成。华侨们的资金,被他用来“今日提东,明日提西,今日办某店,明日办某店”,客栈、电车、书局、渔业,甚至房地产,都染指其中。1906年年初,康有为了解到墨西哥办银行很有利,就到墨西哥办好了开办银行的手续,有人劝他投资地产,他就投资10万元购买若干地块,地块果然涨价了。
类似这样的事极多。他的摊子大、排场多。但他是保皇会总会长,他可以任意支配善款。当“新民丛报社”亏损时,他向梁启超保证解决他和家人的生活费,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圆。康有为立即拨付,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圆、给家属1000银圆、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每年1000银圆,共计5000银圆。仅1907年,康有为一次就从保皇会的善款中挪借13000银圆给梁启超做党务活动费,并决定每年给梁启超4000银圆、麦孟华3000银圆做安家费。
这样的保皇会注定被华侨和社会抛弃。只是康有为并不反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