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凤眼菩提
林清玄菩提十书之二。收录林清玄具代表性的散文《飞入芒花》《清净之莲》《梅香》《雪的面目》等四十余篇。
有一种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每一粒上面都有美丽优雅的眼睛。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启示我们应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观照无常的人间。启示我们应该具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活得自在光明。用一种平淡安闲的心情来纵观人间的烦恼,让每一个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 《凤眼菩提》是林清玄继《紫色菩提》后更深入探寻般若智慧的作品,让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遗憾。
加印超过1000次,
大陆独jia完整授权。 台湾“四十年来畅销有影响力的书”。 林清玄创作生涯重要作品。 星云大师、南怀瑾、余秋雨、张德芬、于丹……力荐!
我有一串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
凤眼菩提子有着古朴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颗美丽优雅的眼睛。我很喜欢这一串凤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数它的时候,心念就飞升到空明纯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优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树皆绿,风里流着音乐,云都散得干净。 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象征着什么呢? 我想,它是在启示我们应该具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注视无常的人间,才能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憾恨。 在这几年,我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串凤眼,借着这凤眼我才能有一种平淡安闲的心情来纵观人间的烦恼,让每一个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并且带来更深的沉思与觉悟。 去年,我的《紫色菩提》出版,带来读者极热烈的回响,这些回响所代表的并不是我在写文章的成就,而是我依着佛菩萨无上的智慧,来做一次人间的新诠释罢了。有许多读者因为《紫色菩提》而进入了般若智慧的阶梯,他们着急地问我:“是不是有关于菩提系列的新著作呢?” 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缘起,使我有信心做进一步的探寻,希望经由我摸索的脚步,一页一页写下“菩提系列”,也就是觉悟的系列、智慧的系列。《凤眼菩提》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结集,从现在的位置来回顾《紫色菩提》,我自觉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从前,我觉得只有依佛所说,人间的一切才有意义;现在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劣陋的事物中,我们也能找到意义,并在其中得到启发。 我们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几乎只有极少数人在脆弱的娑婆,还能维持心境的清净;也只有极少数人是醉生梦死、不知死活,活在迷执而不可救拔的深渊。绝大多数的人,是活在梦与醒的边缘、活在光明与黑暗的边界、活在迷与悟的一线之间、活在菩萨与凡夫的升沉之际。 为什么我们不会完全地清醒呢?又为什么我们不会彻底地沉沦呢?那是因为从无始劫的轮回以来,每一个众生都曾有过菩萨的愿行,这愿行由于我们一再的迷转,处在若有若无的景况,这若无若有、渴望光明纯净的愿望,使我们常常在为恶的时候,感到可耻,不愿自己再堕落下去;也使我们在行善的时候,觉得不足,希望再做得多一点。 也由于这若有若无的光明愿望,使我们走向上的道路的时候,时常感到自己罪业深重,知觉到业的累积实在不可测量。但我们也不必过度的悲哀,因为我们累劫所种的善根也一样是深不可测的。我们学习佛菩萨的愿行,除了在忏悔过去的恶业与无明,也是在开发过去的善根与明慧,寻找我们忘失了的本愿。 我努力地,也是希望能找到我所发过的愿,恢复本来清净的自我。而我把自己寻找的过程与思想写下来,是祈望着在梦与醒边缘的众生,能多一点点醒转,少一点点迷梦。我是众生里的一分子,我既然能从迷梦里逐渐醒来,使我深深相信法界里的每一众生也能如我一样,走向一条更清明的道路。 在阅读、沉思、修习佛的经典这几年,在持戒、禅定、智慧的体验这几年,我感觉自己比从前站在更高的接点,常能往后回顾,看我们是如何投生到这爱恨交缠的世界。也转过头来向前看,希望依着我们前世的本愿,跟随佛菩萨的足迹,走向一条美丽光明、无量无上的道路。 《凤眼菩提》这本书所表达的也就是如此简单,它是闻、思、修与戒、定、慧的结晶,它是回顾迷执与前行光明的一块踏板,它是不离世间、不舍众生、不乐爱欲的一段真实的里程。 在长夜里写这些文章时,思及苦难的众生,我的心十分忧急悲切,那是由于我渴盼众生都能在世间觉悟,都能在生活中得智慧,都能化烦恼为菩提。在这么悲切忧急的心情下写完这本书,我发现用过最多的词句竟是“觉悟”“智慧”“菩提”,这大概正是《凤眼菩提》所最想表达的。 我想到《俱舍论》里说,佛之大悲,摄化众生,常住于三种之念,第一念住,众生信佛,佛亦不生喜心。第二念住,众生不信佛,佛亦不生忧恼。第三念住,同时一类信佛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戚。为什么佛可以不喜不忧恼呢?那是因为佛常安住于正念正智的缘故。 读到“三念处”时我感到惭愧,毕竟我还是一介凡夫,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每当我看到一个众生不能从迷梦中清醒,不肯回观寻找自家宝藏,就感到十分悲痛忧恼。而每当我看到一个众生从迷梦走向憬悟的道路,就感到欢喜赞叹、踊跃无量——这正是我不能时常安住于正念正智的结果。这本书,有时会看到我的悲痛忧恼或欢喜赞叹,到底我还是有着凡夫的血性,但愿诸佛菩萨能悯恕我的鲁莽,也愿读者宽谅我的直言。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用佛法观点写了两篇文章参加文学奖,一篇是《黄昏菩提》,得了“中华文学奖”的首奖;一篇是《飞鸽的早晨》,得了“中央日报文学奖”的首奖,使我对于从世间提炼智慧充满信心,趁出版时也收录在这里。我想,作为发心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在日常事物都能用佛教观点去观照,这观照应该是光明正大、庄严无畏,并且我深信佛所留给我们对宇宙人生的观点,是最好的、无上的观点,我们不要害怕去表现它。 《凤眼菩提》的每一篇文章发表前,我的妻子小銮总是第一个读者,她以真实的修行经验给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如果本书还有可读之处,第一个应该感谢她的内助。 这两年来,我在修行上能有一些心得,并且能用活泼圆融无碍的观点来谈佛法、看人间,都得自于我的老师廖慧娟的教化开启。我每写一篇文章,都在心里向她顶礼,如果没有她的慈悲宽容,真不敢想今天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强烈思念我的父亲,他的逝世坚定了我不退的道心,因此,这本书如果有什么功德,我要特别回向给先父林后发,同时也回向给我的母亲林潘秀英,但愿父亲能亲闻菩萨说法,早证菩提;但愿母亲能身体长健,开启般若。 同时,普皆回向苦难无常世间的众生,但愿众生都能从梦与醒的边缘中真正的醒来。 最后,我们来随文殊菩萨发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家,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及大学教材,或被选作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其代表作品菩提系列散文十书,出版以来加印超过1000次,累计销售数百万册。
卷一 波罗蜜
四随
黄昏菩提
召集有缘人的钟声
世界的中心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飞鸽的早晨
博爱与大悲
佛贵
学看花
青草与醍醐
八风吹不动
如是我闻
胸怀千万里
飞入芒花
水月河歌
猫空半日
牡丹也者
卷二 曼陀罗
清净之莲
梅香
一尘
雪的面目
木炭与沉香
跑龙套的时代
平凡最难
宝贝
爱语
无辩
日日是好日
妙高台上
鹅瓶
念及上地
遇缘则有师
金刚经二帖
美丽的危险
东坡三章
智慧命第一
槃特伸臂
阳春世界
槟榔西施
大王们
戏
蜜事
冰冻面线糊
重瓣水仙
有月亮的早上
水牛故事
棒喝与广长舌
四随
随喜 在通化街入夜以后,常常有一位乞者,从阴暗的街巷中冒出来。 乞者的双腿齐根而断,他用厚厚包着棉布的手掌走路。他双手一撑,身子一顿就腾空而起,然后身体向一尺前的地方扑跌而去,用断腿处点地,挫了一下,双手再往前撑。 他一走路几乎是要惊动整条街的。 因为他在手腕的地方绑了一个小铝盆,那铝盆绑的位置太低了,他一“走路”,就打到地面咚咚作响,仿佛是在提醒过路的人,不要忘了把钱放在他的铝盆里面。 大部分人听到咚咚的铝盆声,俯身一望,看到时而浮起时而顿挫的身影,都会发出一声惊诧的叹息。但是,也是大部分的人,叹息一声,就抬头仿佛未曾看见什么地走过去了。只有极少极少的人,怀着一种悲悯的神情,给他很少的布施。 人们的冷漠和他的铝盆声一样令人惊诧!不过,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看通化夜市,就知道再悲惨的形影,人们已经见惯了。短短的通化街,就有好几个行动不便、肢体残缺的人在卖奖券,有一位点油灯弹月琴的老人盲妇,一位头大如斗四肢萎缩瘫在木板上的孩子,一位软脚全身不停打摆的青年,一位口水像河流一般流淌的小女孩,还有好几位神智纷乱来回穿梭终夜胡言的人……这些景象,使人们因习惯了苦难而逐渐把慈悲盖在冷漠的一个角落。 那无腿的人是通化街里落难的乞者之一,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他的铝盆常是空着的。他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时故意来回迅速地走动,一浮一顿,一顿一浮……有时候站在街边,听到那急促敲着地面的铝盆声,可以听见他心底多么悲切的渴盼。 他经常戴着一顶斗笠,灰黑的,有几茎草片翻卷了起来,我们站着往下看,永远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只能看到那有些破败的斗笠。 有一次,我带孩子逛通化夜市,忍不住多放了一些钱在那游动的铝盆里,无腿者停了下来,孩子突然对我说:“爸爸,这没有脚的伯伯笑了,在说谢谢!”这时我才发现孩子站着的身高正与无腿的人一般高,想是看见他的表情了。无腿者听见孩子的话,抬起头来看我,我才看清他的脸粗黑,整个被风霜腌渍,厚而僵硬,是长久没有使用过表情的那种。后来,他的眼神和我的眼神相遇,我看见了这一直在夜色中被淹没的眼睛,透射出一种温暖的光芒,仿佛在对我说话。 在那一刻,我几乎能体会到他的心情,这种心情使我有着悲痛与温柔交错的酸楚。然后他的铝盆又响了起来,向街的那头响过去,我的胸腔就随他顿挫顿浮的身影而摇晃起来。 我呆立在街边,想着,在某一个层次上,我们都是无脚的人,如果没有人与人间的温暖与关爱,我们根本就没有力量走路,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见到了令我们同情的人而行布施之时,我们等于在同情自己,同情我们生在这苦痛的人间,同情一切不能离苦的众生。倘若我们的布施使众生得一丝喜悦温暖之情,这布施不论多少就有了动人的质地,因为众生之喜就是我们之喜,所以佛教里把布施、供养称为“随喜”。 这随喜,有一种非凡之美,它不是同情、不是悲悯,而是因众生喜而喜,就好像在连绵的阴雨之间让我们看见一道精灿的彩虹升起,不知道阴雨中有彩虹的人就不会有随喜的心情。因为我们知道有彩虹,所以我们布施时应怀着感恩,不应稍有轻慢。 我想起经典上那伟大充满了庄严的维摩诘居士,在一个动人的聚会里,有人供养他一些精美无比的璎珞,他把璎珞分成两份,一份供养难胜如来佛,一份布施给聚会里最卑下的乞者,然后他用一种威仪无匹的声音说:“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他甚至警策地说,那些在我们身旁一切来乞求的人,都是住于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境界的菩萨来示现的,他们是来考验我们的悲心与菩提心,使我们从世俗的沦落中超拔出来。我们若因乞求而布施来植福德,我们自己也只是个乞求的人,我们若看乞者也是菩萨,布施而怀恩,就更能使我们走出迷失的津渡。 我们布施时应怀着最深的感恩,感恩我们是布施者,而不是乞求的人;感恩那些秽陋残疾的人,使我们警醒,认清这是不完满的世界,我们也只是一个不完满的人。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 我想,怀着同情、怀着悲悯,甚至怀着苦痛、怀着鄙夷来注视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那不是随喜,唯有怀着感恩与菩提,使我们清和柔软,才是真随喜。 随业 打开孩子的饼干盒子,在角落的地方看到一只蟑螂。 那蟑螂静静地伏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看着这只见到人不逃跑的蟑螂而感到惊诧的时候,突然看见蟑螂的前端裂了开来,探出一个纯白色的头与触须,接着,它用力挣扎着把身躯缓缓地蠕动出来,那么专心、那么努力,使我不敢惊动它,静静蹲下来观察它的举动。 这蟑螂显然是要从它破旧的躯壳中蜕变出来,它找到饼干盒的角落脱壳,一定认为这是绝对的安全之地,不想被我偶然发现,不知道它的心里有多么心焦。可是再心焦也没有用,它仍然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先把头伸出,把脚小心地一只只拔出来,一共花了大约半小时的时间,蟑螂才完全从它的壳用力走出来,那最后一刻真是美,是石破天惊的,有一种纵跃的姿势。我几乎可以听见它喘息的声音,它也并不立刻逃走,只是用它的触须小心翼翼地探着新的空气、新的环境。 新出壳的蟑螂引起我的叹息,它是纯白的几近于没有一丝杂质,它的身体有白玉一样半透明的精纯的光泽。这日常引起我们厌恨的蟑螂,如果我们把所有对蟑螂既有的观感全部摒除,我们可以说那蟑螂有着非凡的惊人之美,就如同是草地上新蜕出的翠绿的草蝉一样。 当我看到被它脱除的那污迹斑斑的旧壳,我觉得这初初钻出的白色小蟑螂也是干净的,对人没有一丝害处。对于这纯美干净的蟑螂,我们几乎难以下手去伤害它的生命。 后来,我养了那蟑螂一小段时间,眼见它从纯白变成灰色,再变成灰黑色,那是转瞬间的事了。随着蟑螂的成长,它慢慢地从安静的探触而成为鬼头鬼脑的样子,不安地在饼干盒里搔爬,一见到人或见到光,它就不安焦急地想要逃离那个盒子。 最后,我把它放走了,放走的那一天,它迅速从桌底穿过,往垃圾桶的方向遁去了。 接下来好几天,我每次看到德国种的小蟑螂,总是禁不住地想,到底这里面,哪一只是我曾看过它美丽的面目,被我养过的那只纯白的蟑螂呢?我无法分辨,也不须去分辨,因为在满地乱爬的蟑螂里,它们的长相都一样,它们的习气都一样,它们的命运也是非常类似的。 它们总是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害怕光明的照耀,它们或在阴沟,或在垃圾堆里度过它们平凡而肮脏的一生。假如它们跑到人的家里,等待它们的是克蟑、毒药、杀虫剂,还有用它们的习性做成来诱捕它们的蟑螂屋,以及随时踩下的巨脚,擎空打击的拖鞋,使它们在一击之下尸骨无存。 这样想来,生为蟑螂是非常可悲而值得同情的,它们是真正的“流浪生死,随业浮沉”,这每一只蟑螂是从哪里来投生的呢?它们短暂的生死之后,又到哪里去流浪呢?它们随业力的流转到什么时候才会终结呢?为什么没有一只蟑螂能维持它初生时纯白、干净的美丽呢? 这无非都是业。 无非是一个不可知的背负。 我们拼命保护那些濒临绝种的美丽动物,那些动物还是绝种了。我们拼命创造各种方法来消灭蟑螂,蟑螂却从来没有减少,反而增加。 这也是业,美丽的消失是业,丑陋的增加是业,我们如何才能从业里超拔出来呢?从蟑螂,我们也看出了某种人生。 随顺 在和平西路与重庆南路交口的地方,每天都有卖玉兰花的人,不只在天气晴和的日子,他们出来卖玉兰花,有时是大风雨的日子,他们也来卖玉兰花。 卖玉兰花的人里,有两位中年妇女,一胖一瘦;有一位消瘦肤黑的男子,怀中抱着幼儿;有两个小小的女孩,一个十岁,一个八岁;偶尔,会有一位背有点弯的老先生,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也加入贩卖的阵容。 如果在一起卖的人多,他们就和谐地沿着罗斯福路、新生南路步行扩散,所以有时候沿着和平东西路走,会发现在复兴南路口、建国南路口、新生南路口、罗斯福路口、重庆南路口都是几张熟悉的脸孔。 卖花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他们都非常和气,端着用湿布盖好以免玉兰枯萎的木盘子从面前走过,开车的人一摇手,他们绝不会有任何的嗔怒之意。如果把车窗摇下,他们会赶忙站到窗口,送进一缕香气来。在绿灯亮起的时候,他们就站在分界的安全岛上,耐心等候下一个红灯。 我自己就是交通专家所诅咒的那些姑息着卖玉兰花的人,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路口,遇到任何卖玉兰花的人,我总是忘了交通安全的教训,买几串玉兰花,买到后来,竟认识了罗斯福路、重庆南路口几位卖玉兰花的人。 买玉兰花时,我不是在买那些清新怡人的花香,而是买那生活里辛酸苦痛的气息。 每回看到卖花的人,站在烈日下默默拭汗,我就忆起我的童年时代为了几毛钱在烈日下卖支仔冰,在冷风里卖枣子糖的过去。在心里,我可以贴近他们心中的渴盼,虽然他们只是微笑着挨近车窗,但在心底,是多么希望,有人摇下车窗,买一串花。这关系着人间温情的一串花才卖十元,是多么便宜,但便宜的东西并不一定廉价,在冷气车里坐着的人,能不能理解呢? 几个卖花的人告诉我,最常向他们买花的是出租车司机,大概是出租车司机最能理解辛劳奔波的生活是什么滋味,他们对街中卖花者遂有了最深刻的同情。其次是开小车子的人。最难卖的对象是开着豪华进口车,车窗是黑色的人,他们高贵的脸一看到玉兰花贩走近,就冷漠地别过头去。 有时候,人间的温暖和钱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在烈日焚烧的街头动了不忍之念,多花十元买一串花,有时在意义上胜过富者为了表演慈悲、微笑照相登上报纸的百万捐输。 不忍? 是的,我买玉兰花时就是不忍看人站在大太阳下讨生活,他们为了激起人的不忍,有时把婴儿也背了出来,有人批评他们把孩子背到街上讨取人的同情是不对的。可是我这样想:当妈妈出来卖玉兰花时,孩子要交给保姆或佣人吗?当我们为烈日曝晒而心疼那个孩子,难道他的母亲不痛心吗? 遇到有孩子的,我们多买一串玉兰花吧!不要问什么理由。 我是这样深信:站在街头的这一群沉默卖花的人,他们如果有更好的事做,是绝对不会到街上来卖花的。 设身处地地为苦恼的人着想,平等地对待他们,这就是“随顺”,我们顺着人的苦难来满他们的愿,用更大的慈和的心情让他们不要在窗口空手离去,那不是说我们微薄的钱真能带给卖花的人什么利益,而是说我们因有这慈爱的随顺,使我们的心更澄澈、更柔软,洗涤了我们的污秽。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我买玉兰花的时候,感觉上,是买一瓣心香。 随缘 有一位朋友,她养了一条土狗,狗的左后脚因被车子辗过,成了瘸子。 朋友是在街边看到这条小狗的,那时小狗又脏又臭,在垃圾堆里捡拾食物,朋友是个慈悲的人,就把它捡了回来,按照北方习俗,名字越俗贱的孩子越容易养,朋友就把那条小狗正式命名为“小瘸子”。 小瘸子原是人见人恶的街狗,到朋友家以后就显露出它如金玉的一些美质。它原来是一条温柔、听话、干净、善解人意的小狗,只是因为生活在垃圾堆里,它的美丽一直未被发现吧。它的外表除了有一点土,其实也是不错的,它的瘸,到后来反而是惹人喜爱的一个特点,因为它不像平凡的狗乱纵乱跳,倒像一个温驯的孩子,总是优雅地跟随它美丽的女主人散步。 朋友对待小瘸子也像对待孩子一般,爱护有加,由于她对一条瘸狗的疼爱,在街闾中的孩子都唤她:“小瘸子的妈妈。” 小瘸子的妈妈爱狗,不仅孩子知道,连狗们也知道,她有时在外面散步,巷子里的狗都跑来跟随她,并且用力地摇尾巴,到后来竟成为一种极为特殊的景观。 小瘸子慢慢长大,成为人见人爱的狗,天天都有孩子专程跑来带它去玩,天黑的时候再带回来。由于爱心,小瘸子竟成为巷子里最得宠的狗,任何名种狗都不能和它相比。也因为它的得宠,有人以为它身价不凡,一天夜里,小瘸子被抱走了,朋友和她的小女儿伤心得就像失去一个孩子。巷子里的孩子也惘然失去最好的玩伴。 两年以后,朋友在永和一家小面摊子上认到了小瘸子,它又回复在垃圾堆的日子,守候在桌旁捡拾人们吃剩的肉骨。 小瘸子立即认出它的旧主人,人狗相见,忍不住相对落泪,那小瘸子流下的眼泪竟滴到地上。 朋友把小瘸子带回家,整条巷子因为小瘸子的回家而充满了喜庆的气息,这两年间小瘸子的遭遇是不问可知的,一定受过不少折磨,但它回家后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过不久,小瘸子生了一窝小狗,生下的那天就全被预约,被巷子里,甚至远道来的孩子所领养。 做过母亲的小瘸子比以前更乖巧而安静了,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买花,它静静跟在后面,不肯回家,朋友对它说了许多哄小孩一样的话,它才脉脉含情地转身离去。从那一次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小瘸子了,它是被偷走了呢?还是自己离家而去?或是被捕狗队的人所逮捕?没有人知道。 朋友当然非常伤心,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以再与小瘸子会面。朋友与小瘸子的缘分又是怎么来的呢?是随着前世的因缘,或是开始在今生的会面? 一切都未可知。 但我的朋友坚信有一天能与小瘸子再度相逢,她美丽的眼睛望着远方说:“人家都说随缘,我相信缘是随愿而生的,有愿就会有缘,没有愿望,就是有缘的人也会错身而过。”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