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韩非子》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国学经典:韩非子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扬榷第八
八奸第九
十过第十
孤愤第十一
说难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弑臣第十四
亡征第十五
三守第十六
备内第十七
南面第十八
饰邪第十九
解老第二十
喻老第二十一
说林上第二十二
观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第三十
内储说下第三十一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难二第三十七
难四第三十九
难势第四十
问辩第四十一
定法第四十三
说疑第四十四
诡使第四十五
六反第四十六
八说第四十七
八经第四十八
五蠹第四十九
显学第五十
忠孝第五十一
心度第五十四
主道第五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渗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译文]
道是万物的开始,是非的原则。因此圣明的君主守着道来了解万物的开始,研究规则来了解事情成败的原因。所以要清虚平静,让事物自己给自己定名,自己来规定自己的实际内容。清虚就可以了解事情的真实,平静就可以了解变化的规律。把形与名参验比对,看是否一致,君主就可以不去做具体的事,而得到真实的情况了。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君主表现了自己的欲望,臣下就会修改掩饰自己的想法;君主不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君主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臣下就表现自己的异常之处来迎合。所以说:去掉喜好和厌恶,臣下就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去掉机巧和智慧,臣下就谨慎自己的行为。所以即使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让万物来明白自己的处所;即使有才能也不用来行动,用来观察臣下行事的依据;即使有勇气也不用来发怒,而是让臣下来竭尽自己的力量。所以不滥用智慧而可以明察,不滥用才能而可以有功绩,不滥用勇力而可以强大。群臣坚守职责,百官遵守规则,依据能力来任用他们,这就是遵循规则办事。所以说:君主寂静无声,似乎不在其位却至高无上;广大无边,臣子没有人知道他心中所想。圣明的君主在上面不去刻意而为,群臣在下面就觉得惊悚恐惧。圣明君主的统治方法,是让聪明人殚精竭虑,君主借此来决断,所以君主不会觉得智力不够;贤能的人使用自己的才干,君主依此来任用他,所以君主不会觉得能力不足;做事有功劳,君主就担当贤能的名声;做事有过失,臣下就担当罪名,所以君主不会名声不好。所以不贤能的人也可以做贤能人的老师,不聪明的人也可以做聪明人的师长。臣下担当劳苦,君主享受成功。这就是贤能的君主所遵守的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