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间词话》1908年首次公开发表至今,已恰好是100周年。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在文字数量上已远远超出只有了了数千字的《人间词话》本身。如果有好事者对此作一统计对比,想来一定会给人以震撼、惊愕的戏剧效果,这倒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间词话》的精深与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仍然会继续下去,仍然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这样的进程中,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具备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一文中,陈寅恪曾这样写道:“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了解,则其学说不易评论……所谓真了解者,必须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陈寅恪先生这里谈的是“哲学史”,谈的是“古人”,但是揭示的却是一个后学必须遵守的学术通则,当然同样适用于我们对于《人间词话》的研究与阅读。
《国学经典:人间词话》依王幼安先生校订本为据,只是加入了滕本《人间词话新注》多出的13则,题为“人间词话删稿二”,附于王本“人间词话删稿”之后,故改王本“人间词话删稿”为“人间词话删稿一”。希望既能保持王本体例的严谨,又能给读者以相对完整的阅读满足。
人间词话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①。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在此。
[注释]
①《人间词话》中有不少作者赋予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境界”即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以下译文中凡遇到这类词均不作硬译,而以引号加以标识,读者可通过上下文意细心体会。
[译文]
填词以创造“境界”为最高目的。具有“境界”就会成就高格,就会写出名句。五代、北宋时期的词之所以最为优秀就是因为具有“境界”。
二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文]
诗词中有“造境”,有“写境”,这是理想派和写实派的区别。不过,这两派倒是很难分辨。因为,凡是大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一定会和自然吻合;所描写的“境界”,也一定会和理想接近。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⑤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这两句出于北宋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全词如下:“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这两句出于北宋秦观[踏莎行]一词,全词如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这两句出于东晋陶潜《饮酒诗》第五首,全诗如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这两句出于金代元好问《颍亭留别》一诗,全诗如下:“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⑤豪杰之士:这里专指文学上不拘一格的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