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的旅日笔记,作者以客观冷静的笔调,真实、感性地向读者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日本的生活琐事,其中,有作者的思考,有作者的感慨,也有作者在异国他乡的为坚持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而作出的努力和抗争。所以说,这虽然是一本以日本为叙写对象的散文随笔集,但其中折射出的却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就像作者在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是为散文而生的。我用一种背对时代的姿势,孤独地跋涉在异国,挣扎在思想的泥泞之中。我为寻找精神支点而写作,为寻找价值写作;为阅读日本写作,为阅读自己写作。把爱国、思乡变成自己的私情,把‘公共话语’变成‘私人话语’——是我写作中遵循的原则。我在日本人鄙视的眼光里成熟起来、丰满起来、透彻起来。”
本书以大量新的、由世界上各资深机构发布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背景,分别从消费品零售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业、外汇储备、财政赤字、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以及证券市场等几个方面,以各种量化指标进行衡量和评估,并最终给出一个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之上,本书还进一步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做出预测和前瞻,这对于我们广大从事经济工作的读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客寮听蝉》:
京都四季物语:春樱之卷樱花,春的卷首语。
一去东瀛,为的是——在樱花树下踏歌。那种境界,唯有独立东风看牡丹,或者斜倚江南的小阁,对半湖烟水听残荷的雨声可以比拟。为了见到梦中的樱花树,我来到日本京都。
京都清水寺向阳石阶前的樱花——开了;哲学小道傍山根的樱花——开了;鸭川两岸水边的樱花——开了;满京都的樱花一起响亮地喊出口号——我们开了。
二樱花满开如辣妹唱摇滚乐。满枝、满树、满街、满河川,对着春天的麦克风,发疯地劲舞,发疯地扭动,彩色的头发舞在风里。
一时花山花海,如歌、如雪、如锦、如霞,轰轰烈烈。此时,有人家在花树下撑一把大红伞,在阳光最灿烂、最安静的中午,一个穿和服的女子在伞下亭亭玉立,艳丽得像天女下凡,令我不敢正视。
三平时街上,是行走匆忙的日本人,无暇旁顾的日本人,埋头苦干的日本人。东京、大阪的上班族一出地铁,像大峡谷的瀑布,飞流直下公司。
匆匆的脚步,律己的生活,在城市残冬的苦涩中,他们渴望有一种花,开遍世界,染红世界,芬芳世界;红得像火山熔岩的花,把一年的郁闷发泄出来——这就是樱花了。
为了这一刻,京都的八阪神社公园,樱花还没有开,日本人和日本公司已提前在樱花树下铺塑料布,争夺赏花地盘。有时难免在樱花树下动粗动武,不可开交,有的在地上写字“告地状”,警察火速赶来维持秩序。
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争相播报樱花开放的消息,播报由北向南移动的“樱花前线”。日本国民关注樱花的程度,超过了日本的首相选举。
四当樱花满开,花讯潮水般地涌过来,家家户户打开窗子,把衣服、被子晒出去,感受花的气息;然后倾城出动,举国若狂地追逐樱花的芳踪。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
此时,鸟从树上飞起,翅膀振落花瓣;人在树下走过,肩头碰落花瓣。赏花的、观光的、凑热闹的、各国旅游的、携壶的、背相机的、男女相依的:人人同唱樱花歌。
此时,花下的行人最多;行人中,女人比男人多;女人中,穿和服的女子,比不穿和服的女子多;穿和服的女子,京都比东京多。
五鸭川的三条、四条,掩映在樱花树两岸,是一片亭台楼阁,京都著名的繁华绮丽之地。
有佳人三千,莺啼比邻;香巢爱窝,灯红酒绿。
从东岸花间小路归来,走过沿河的先斗町,左顾右盼。人醉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此时,凭栏可以把盏,临楼可以吹箫;卧醉可以听鼓,卷帘可以窥人——这就是蓬莱仙境;这就是以中国南宋临安为摹本的——京都的樱花节了。
六樱花落后,赏花人又回到生活,回到办公室,回到苦涩的人际关系中。一丝不苟,默默地工作;忍受痛苦,过节俭的生活。
但有花的时候,不能没有酒;有酒的时候,不能没有歌;有歌的时候,不能没有醉;樱花树下,到处可以看见醉倒的男人,总有美人扶着回家。
呼朋唤友,携壶高歌,纵情狂欢;舞在花下,醉在花下,享受在花下;用南风、用四月、用酒、用忘我的境界,去酿造生命的美丽。
春风吹开了花,也吹折了花;春光的花世界,又被春光收拾去;春天成了酒,梅子腌渍起回忆。
直到柳也惨惨,水也潺潺;春也过头,鸟也啼瘦;樱花也卷起行囊回家,几天后便消失在鸭川河边;它们和伤感的情绪一起,进入日本文学,变成和歌和俳句的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