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新课标新语文新学习
定 价:48 元
- 作者:褚树荣
- 出版时间:2018/4/1
- ISBN:9787544482509
-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17
- 页码:17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旨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简明易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论文、著作(节选),领会不同领域科学文化论著的内容,拓展视野,感受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学习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体验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科学思维方式,学习科学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等特点。
每一次阅读经典,都是生命中一场刻骨铭心的遇见。
在这本名为“红色经典——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的书中,我们重又遇见那血与火的历史场景以及历史深处的精神高歌,或悲壮,或慷慨,或凛然,或庄严,或激昂。
那一封封深情的家书,那一首首壮丽的诗歌,那一篇篇深刻的时文,那一部部生动的剧本或小说,都让我们深深感知到革命者伟大的情怀,感知到古老民族觉醒的力量。
由于体例和篇幅的局限,这本书的选文在时期上只是聚焦于波澜壮阔的20世纪,在类别和专题的设计上也无法全面兼顾中国革命时代抒写的宏大,但我们依然希望每一位阅读者能从更广阔的史观来理解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断代史。它既深嵌于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及现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又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光荣传统与复兴梦想中。“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一词,很早就写在中国古老的文化典籍《周易》中。鲁迅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革命因秉承着一个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复兴梦想和凝聚着一位位革命者的牺牲精神,才成其为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既可能是一个个壮烈的事件,又可能是一场场漫长的实践过程。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李大钊的“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毛泽东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些革命先行者的诚挚话语,连同这本书中一篇篇经典选文所展现的革命叙事和论述,都真切地启迪着我们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及其精神的深刻理解,并召唤我们向着民族共同的复兴梦想毅然前行。
从古老走向当下,从近代走向现代,从新中国迈入新时代,每一段历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革命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实和未来。
谨以此书献给伟大的中国革命史,献给伟大的中国革命者,献给每一位与其真诚对话并铭记和践行其光荣传统的阅读者。
丛书主编:褚树荣,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正教授级高级教师、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兼职导师。曾参与人教社《语文》统编本、上教社《语文》实验本的编写,出版《语文教学对话录》《语文教学慎思录》等10余部著作,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等学术期刊发表教学研究文章120余篇。曾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中学语文首届“学术领军人物”。
本册主编:张全民,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生,曾获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一直探索实践语文课程生活化与审美化,近年来又关注乡村教育与乡土建设,发表文学散文及教学随笔近百篇,著有《看不见的乡愁》《钱湖烟雨》《我们还能回到故乡吗》等。
写在前面…1
学习导航
按图索骥…3
课标传真…3
他山之玉
助学指津…9
在灵魂独语中窥览别样岁月…9
案例示范…17
当代语境下的建构与重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阅读类学习
案例简述…17
重温一种伟大精神——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活动类学习案例
简述…19
专题问道
上编: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25
专题1得体与审美——“红色作品”文学性研读…25
含英咀华…26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 孙犁…26风景谈 / 茅盾…33
雷电颂 / 郭沫若…38
实践笃行…42
芦花飘荡苇叶黄——品读孙犁“诗体小说”…42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 孙犁…43
专题2严密与崇高——“红色”作品思辨性研读…52
含英咀华…52
改造我们的学习 / 毛泽东…52
科学的春天——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5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62
实践笃行…69
“抗日神剧”之我见…69
专题3写实与宣传——“红色”作品实用性研读…73
含英咀华…74
梅汝璈日记二则 / 梅汝璈…74
报告文学两篇 / 魏巍邹韬奋…79
书信两封 / 林觉民杨开慧…84
实践笃行…87
抚今追昔: 寻访故乡先烈旧踪,传承红色革命精神…87
下编: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91
专题4匕首与投枪——鲁迅杂文专题研讨…91
含英咀华…92
灯下漫笔 / 鲁迅…92
无花的蔷薇之二 / 鲁迅…99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 / 鲁迅…104
实践笃行…107
寻找鲁迅——跟着作品去寻访鲁迅先生生活过的地方…107
专题5一代天骄——毛泽东诗词专题研讨…116
含英咀华…116
西江月·井冈山…116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17
采桑子·重阳…118
实践笃行…119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9
专题6红色舞台——“红色”经典剧本专题研讨…125
含英咀华…126
白毛女 /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126
霓虹灯下的哨兵 / 沈西蒙、漠雁、吕兴臣集体创作,
沈西蒙执笔…134
放下你的鞭子 / 陈鲤庭执笔…145
实践笃行…153
荧屏上的革命——“红色”经典影视的文学原著之旅…153
专题7大地的歌吟——“白洋淀派”小说专题研讨…159
含英咀华…160
嘱咐 / 孙犁…160
中秋节 / 刘绍棠…168
水乡散记 / 韩映山…172
实践笃行…176
诗情画意的乡土——“白洋淀派”展厅的布置…176专题8时代的乐章——当代散文三大家专题研讨…180
含英咀华…181
雪浪花 / 杨朔…181
长江三峡 / 刘白羽…186
土地 / 秦牧…191
实践笃行…196
文学论坛: 当代散文三大家作品聚焦…196
专题9黎明的通知——艾青诗歌专题研讨…199
含英咀华…200
黎明的通知…200
给太阳…204
光的赞歌(节选)…205
实践笃行…209
追赶太阳的诗人…209
专题10科学之春——徐迟报告文学专题探讨…213
含英咀华…214
哥德巴赫猜想…214
地质之光…218
生命之树常绿…222
实践笃行…226
蓬勃燃烧的生命——“走近徐迟”读书会…226
锦心绣口
应世致用…237
标语…214
标语: 时代的最强音…237互动对话…239
谈判…214
谈判无处不在…239
我学我秀
展览平台…247
自我评估 …265
知识附录
参考答案…281
推荐书目…312
后记…
在灵魂独语中窥览别样岁月
“红色经典”原泛指1942年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或规约下创作的曾产生空前广泛社会影响的涉及文学、音乐、戏曲、美术等门类的那批文艺作品。而本书所谈到的“红色经典”在时间范畴上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制约,一般意义上指产生于或者反映中国革命年代的一批优秀文艺或非虚构作品。
之所以称之为“红色”,是因为这批作品,深深地打上了中国革命的烙印。从历经“五四”的老一辈文人,到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人民作家,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红流”,追忆革命斗争,抒写革命情怀,塑造革命英雄,歌颂工农兵,讴歌新中国。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凝聚着中国革命史上数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之深之远,经得起时间的检阅。
“红色经典”是“中国式”的经典,有别于传统的“四大名著”,有别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鸿篇巨制,有别于苦难精神的俄罗斯文学。“红色经典”的“中国式”特色,注定了它们被广泛传诵。
本册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按照文体分为三个专题,分别以“得体与审美”“严密与崇高”“写实与宣传”为抓手,去研习文学性、思辨性和实用性“红色”作品。
秦牧在《花城》里写道:“你在这里也不能不惊叹群众的审美的眼力。”阅读文学性“红色”作品,我们都在不自觉地坚持“审美”,关注“得体”,领悟文学作品各个方面的美,包括修辞、语言、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甚至社会意义。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类似的规律和内在的特质,同时再加上作家独有的风格,我们应该将审美目光聚焦到作品突出的特点上。如孙犁“诗体小说”的诗意美,茅盾散文“文中有画”的绘画美,郭沫若戏剧“抒情独白”的气势美……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将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音乐、电影、绘画等)进行比较,以深刻领悟作品独特的跨界之美。当然,形象的语言、精妙的修辞、精巧的结构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所谓思辨,就是思考、分辨。思辨能力就是能否准确地、多方面地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思辨性“红色”作品时,我们不仅要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体会文章所彰显的崇高思想,更要聚焦语文课程,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思辨力和严密的思维逻辑来传达他的思想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培养思辨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学会从材料中提炼、概括、还原作者的本意。
在“红色”作品中,那慷慨激昂的演讲词、感人肺腑的诀别信、私密独白的日记以及报道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的新闻通讯,都是历史的珍贵记录。学习这些实用性“红色”作品,我们既要在历史的硝烟中牢记屈辱和荣耀,在历史的迷雾中拨云见日、树立正确价值观,更要探寻语文课程意义上的文学的实用性,穿透文字表象理解内容。
本书的下编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共设置了7个专题研讨的内容。分别为“鲁迅杂文专题”“毛泽东诗词专题”“‘红色’经典剧本专题”“‘白洋淀派’小说专题”“当代散文三大家专题”“艾青诗歌专题”和“徐迟报告文学专题”。
鲁迅说过:“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鲁迅的杂文就是投向敌人的“匕首与投枪”,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极大的思想潜力。不了解鲁迅的杂文,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鲁迅;不了解鲁迅的杂文,就不能完整地理解20世纪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理。学习鲁迅的杂文,我们需要关注其文艺性与政论性的完美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尖锐的讽刺以及艺术化的语言魅力。例如《“友邦惊诧”论》是鲁迅针对1931年12月18日国民党反动政府通电各地军政当局的电文而写的驳论。下面摘录文中一二: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 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文中尖锐地戳穿了所谓“友邦人士”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但一篇短小的杂文,何以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这主要归功于鲁迅讽刺艺术的成功。首先,鲁迅的讽刺是有事实依据的。鲁迅在文中列举了许多确凿的事实,如“日本帝国主义强占辽吉,炮轰机关,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事实本身成了对谎言的绝妙讽刺。其次,鲁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进行讽刺。他将讽刺对象的“不惊诧”与“惊诧”对比参照,深刻揭露了敌人的虚伪、卑劣与可耻。第三,语言幽默,讽刺艺术运用娴熟。或疾言厉色,或打趣讪笑,或无情嘲弄,或辛辣挖苦,增强了文章论辩与抨击的力量。
古人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这样的评价,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代领袖,他的诗词是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艰难奋进的壮丽画卷,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史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毛泽东诗词又是他一生政治理想、人生追求、思想境界、思维方式、生活阅历、创造才情和审美情趣的反映。学习毛泽东诗词,我们要通过“读—品—悟”等活动,感受人民领袖的胸襟与情怀,提高诗词语言的感悟力,探究深化对毛泽东诗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学习力。
“每次演出都是满村空巷,扶老携幼,屋顶上是人,墙头上是人,树杈上是人,草垛上是人。凄凉的情节、悲壮的音乐激动着全场的观众,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掩面呜咽,一团一团的怒火压在胸间。”这是丁玲笔下人们看《白毛女》的情景。
那个苦难辉煌的时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革命、救国、建设、改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许多优秀的小说、剧本被演绎成戏剧与电影,通过舞台和荧幕,承担着传播革命理念、鼓舞革命士气甚至体现国家意志的功效。中国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带有非常强的政治色彩,都是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贡献。其中许多舞台作品在完成历史使命后就被遗忘了,但不乏一些政治性与艺术性兼顾的优秀作品最终穿过舞台的帷幕,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白毛女》中的“喜儿扎红头绳”,《沙家浜》中的“智斗”,《红灯记》中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的“今日同饮庆功酒”,《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这些作品中的一些精彩唱段至今仍在传唱;《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红旗谱》中的朱老忠,《小兵张嘎》中的嘎子,这些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仍耳熟能详。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这些作品成为特殊年代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舞台经典。
同学们,我们学习红色经典剧本这一专题,并不是影视欣赏课或戏剧表演课。我们学习的重点是红色经典原著如何将政治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探究经典文学文本在原型改造、人物塑造、矛盾推进、艺术手法选择上的精到之处。如老舍《茶馆》第二幕节选:
王利发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警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警(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 )
巡警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兵屌!
巡警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警(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兵屌!揍他个小舅子!
巡警快!再添点!
王利发(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兵屌!(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警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警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巡警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话剧《茶馆》通过裕泰茶馆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混乱腐败的民国末年三个时期的变化,用客观冷峻的文笔深刻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五十年来的动荡变迁。欣赏《茶馆》时,我们既要关注这一历史题材话剧所描写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和那些冷酷无情的血淋淋的社会真相,更要关注《茶馆》在写活三教九流、表现吃人社会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从节选部分我们可以感受到三个方面的特点。
戏剧冲突。剧本没有选取重大的社会题材,没有描写中国近代戊戌变法以来的重大实践和重要的人物,而是通过“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的方法,活画出旧时代的缩略图。节选部分由王利发与巡警、大兵之间的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茶馆掌柜王利发把“莫谈国事”的纸条高高挂起,“国事”却不断地找他麻烦。
戏剧语言。节选部分充分表现掌柜王利发的个性特征,以极普通的日常口语将他的身份、性格展现出来: 谨小慎微、圆滑变通、八面玲珑(“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却依旧拗不过这个吃人的社会;同时具有丰富意味的潜台词(“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富有动作性,富有时代特点。
浓郁的地方特色。环境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人物之间的对话,都是地道的北京味。
“白洋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当代文学小说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该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将宏大的历史事件、社会变革作为时代背景,而将叙事焦点始终置于历史变动中个人的命运与情感世界这样一些被主流文学无视的区域,融入浪漫主义情调,充满乐观精神,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欣赏“白洋淀”小说,我们要关注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所张扬的人性与人情;艺术的质地上以外在的现实主义为张目,以内里的浪漫主义为真正焦点,具有亲切可人的浪漫气息;还有诗意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