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希望改变世界,或者只是想改变现状的时候,除了精神的力量,更应该具备战略、思路与手段。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鸡血和技艺都是需要的。
本书将成就工匠精神的思路与手段归纳为五阶六步公式,具体如下:
阶段一:发现世界和洞悉人类需求,以及将需求转换为功能的能力;
阶段二:体现改变现实世界的设想,建立创新、发明和思维模式;
阶段三:探索和学习,勇于面对失败和坚持;
阶段四:即我们常说的让事情变得更好,对技术的执着;完美阶段的工匠精神,是专注与追求极致,是精益求精,对细节的一丝不苟。
阶段五:习惯的形成与脱离精神后的惯性。
1999 年3 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在参观都江堰以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申报2000 年联合国的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已经运行2000 多年了,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冲刷依旧还在工作,它让成都沃野千里,成为了天府之国。
它的缔造者是秦国的李冰中国工匠的代表,他当初修建都江堰遵循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至今仍被我们奉为工匠精神之源。
中国其实自古就是工匠之国,可我们为什么现在还要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怎么铸造工匠精神?
过去的几十年,世界发展太快,以前的通信还需要一个月才能寄到的信,紧急的时候就是电报,但却无法建立双向的及时沟通,如果是同学约会的话,主要方式就是吼。然而,现在
的通信方式已经多姿多彩,我们能和隔着几千千米的人视频通话,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发送最新的照片给朋友,我们的表白能够更及时地传递到想送达的地方。
这一切的改变,其实和我的工作有关。1970 年,美国康宁公司的三位科学家,R.D.Mauer,P.C.Schultz 和D.B.Keek 研制出了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在此之前,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提
出了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并预言了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的可能性。相比于过去的铜传输,光纤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远的传输距离,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 THz,采用这样的带宽,只需一秒钟左右,就可以将古今中外全部文字资料传送完毕。当理论变成现实,通信变得简单快捷,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幸福。我们可以说光纤改变了世界,但归根结底,是人改变了世界,是高锟博士和康宁的科学家改变了世界,这可以看成从思想到执行的完美过程,也恰恰体现着工匠精神的精髓。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发明光纤可能是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于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就成了束之高阁的精神幻境,总觉得遥远或者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
得知同事兰海先生的新作《工匠战略》即将问世,我提前拜读了这本特别的关于工匠精神的书,找到了一条普通人成为工匠的道路。在书中,工匠精神被创造性地总结为一个公式,而且提供了大量体现工匠精神的思路与手段,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制造业的经历和生活体验,指明了如何将工匠精神应用于日常的工作、生产和服务。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很好地回答我之前提出的关于工匠精神的三个问题,并充满着文字的乐趣。如果你想要改变世界,或者了解工匠精神,读完这本书,你会具备这方面的技能,而
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鼓舞。
我们的国家正走在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虽然艰难但却前途光明。我们需要创新,给世界带来新的东西;也需要把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好,做到极致。这都得靠人,靠我们自己。所
以,工匠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需要,也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需要。
开卷有益,希望广大读者能从《工匠战略》中有所收获。
袁剑俊
美国康宁公司光通讯亚太区经理
兰海,精益生产探路者,工匠策略探路者。
从事与制造业改善及产品设计改善工作十余年,涉及汽车、家电、电子、半导体、医疗器械、家居以及珠宝等行业,曾游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深入探究工匠的哲学和策略。
已出版生产专著《生产现场改善实例》《当职业从工厂开始》《精益改善》及小说《滴答不滴答》。